印度称愿意邀请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其基础建设

2012年11月30日02:39  新京报 微博
2012年11月9日,印度海德拉巴,建筑工人在海德拉巴地铁项目所需铸件工地忙碌。该地铁项目全长72公里,预期将于2017年完工   2012年11月9日,印度海德拉巴,建筑工人在海德拉巴地铁项目所需铸件工地忙碌。该地铁项目全长72公里,预期将于2017年完工
11月26日,新德里,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右)与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左)在签署协议后握手。李毅刚 摄   11月26日,新德里,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右)与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左)在签署协议后握手。李毅刚 摄

  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结束。除了印度,中国迄今只与美国建立了战略经济对话。首次中印战略对话2011年9月在北京举行,正值媒体热炒所谓的“中印海军南海对峙”和“印越合作勘探南海石油”余波未平。而本月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在新德里举行之时,也正值中国新护照因领土问题引起印度不满。但是,“龙象之争”不如“龙象共舞”,从此次对话的成果来看,中印经贸合作并未受到影响。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1 签约48亿美元“大单”

  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由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12月访印期间与印度总理辛格达成共识,首次会议于2011年9月在北京举行。

  本月26日举行的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为期一天,由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与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共同主持。到访印度的中国代表团有180名成员,其中包括官员和企业高管。

  张平在会上表示,中印两国只有携起手来,共同合作、真诚合作、创新合作,才能共同发展,迎接亚洲世纪的真正到来。

  阿鲁瓦利亚表示,“如果我们开展合作,在全球决策上的影响力将会更大。”

  中印双方签署了联合研究、铁路、软件、工业能效等部门间的合作备忘录和总额为48亿美元的企业间双向投资意向协议。据印度媒体预测,这些合作备忘录有望带来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双边投资。

  专家点评:48亿美元的合作金额,可以说是空前的,相当可观的成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峰君

  2 领土争议未构成经贸合作障碍

  中印贸易发展中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中印合作的障碍之一是两国的政治关系。除此之外,对于印度公司在医药行业领域进入中国市场问题,两国也有争议。另外,印度一直对中印贸易的逆差“耿耿于怀”。按印度媒体26日的说法,剧增的贸易逆差让印度官员“痛心”。

  但目前,中印贸易额达到75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国。去年双边贸易额近740亿美元,并正在向2015年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新华社27日发表时评称,两国的领土争议迄今为止并未对双方经贸合作构成障碍。

  专家点评:中印两国的政治因素对两国经贸发展的影响不会太大。印度对中国确实有戒备有防范,但是客观来讲,中印在经济上互相需要。可以说印度更加需要中国。——陈峰君

  3

  印愿借鉴中国基础设施经验

  印度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该国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这次对话中,印度表示愿意邀请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印度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建设。阿鲁瓦利亚表示:“如果能借鉴中国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城市化方面的经验,印度绝对会有所收获”。

  印度预计在未来5年内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此次对话上,中印双方还允许对方在本国设立金融机构,扩大商贸合作和企业投资,而印度也将在中国设立高科技研究中心。

  在过去的15年中,中印贸易显著增长,从2000年的不足30亿美元提高到了去年的740亿美元。中国企业向印度供应电子硬件、大型家电、建筑机械,以及输电设备,而印度企业则为中国提供拖拉机、工程设备,以及信息技术教育。

  专家点评:中印两国经济有互补性,中国基础建设是长项,印度在服务业和IT产业是长项,但是两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也有很强的竞争性。

  ——陈峰君

(原标题:中印对话 印基础建设愿“借力”中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