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以其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而享有“彩虹之国”的美誉。这个国家屡历战火依然魅力不减,且在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加入了“金砖国家”的行列,并成为如今非洲大陆最大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以及政局最稳定的国家。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随团远赴南非进行培训考察,通过近距离的点滴观察,试图找寻这个“彩虹之国”焕发生机的原因
本报记者余瀛波
三个首都和11种官方语言
正如同草原上可以相伴而生的狮子、豹子、角马和羚羊一样,最让记者唏嘘感佩的,是南非这个国家多元民族和文化的和谐共存。这一点从几项基本数据上就可见一斑。
在南非约5000万的人口中,包括近80%的非洲人(黑人),10%的白人,以及各占5%左右的有色人种和印度人(亚裔)。尽管南非黑人仍占人口的大多数,但有一点却与其他非洲国家迥然不同——许多当年的荷兰人及其他欧洲殖民者的后裔,更愿意将自己视为“南非人”,而非自己当初的母国人。这种文化上的自我认同感,即便是放在今天的欧美移民大国,也并不寻常。
南非的“和而不同”,最明显的还是体现在其首都设置和官方语言上——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三个首都的国家,其官方语言更是多达11种。
之所以会形成三个首都,与从前的一段历史有关:100年前,南非这块土地上有四个国家存在,1910年,英国将这四个共和国组成南非联邦,在确定南非联邦的首都时,四个共和国互不相让,最后达成妥协,把行政首都定为比勒托尼亚,立法首都定为开普敦,司法首都定为布隆方丹。1994年新南非成立后,沿用了旧时传统。
至于缘何会有11种官方语言,则与其传统和族裔部落构成有关。11种官方语言分别为英语、阿菲力康语(南非荷兰语)以及祖鲁语、科萨语等9种南非少数民族部落语言。1996年南非宪法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语言来交流和参与社会文化生活,11种官方语言的地位平等。国家和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但至少需要采用两种官方语言。
尊重传统,彼此妥协,一视同仁,这是“彩虹之国”这个多棱镜留给记者的第一面印象。
“三个世界”与300万津巴布韦难民
由于富含钻石、黄金等矿藏,再加上令人艳羡的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南非的“富”其实要远超一般概念上的富裕。这里几乎涵盖有适宜人类生存的一切客观条件,也正因此,几个世纪来,欧洲大陆殖民者不断涌入,把这里俨然建成一座欧洲富人的“后花园”。而在这个“花园”国家内,又泾渭分明地存在着“三个世界”。
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南非黑人在政治上享有了平等地位和选举权利,在行政首都比勒托尼亚和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的街道上,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白色”,几乎全部换成了“黑色”。只是,这种看得见的政治上的改变只是一面,原有的社会阶层并未发生真正改变。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整座城市如同心圆一般呈向外扩散状,其中凡是绿树成阴繁花锦簇的那些白色宅院,大多是掌握着矿藏和土地的富人。尽管如今已不再按照肤色划分居住区域,但说到底,能有实力享受这些花园洋房的仍是少数白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距离约翰内斯堡市中心以南仅十几公里的地方,便是南非最大的黑人聚居区、曾经举世闻名的“贫民窟”——索维托。在这片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着包括祖鲁、科萨等南非9个黑人部族在内的将近200万南非黑人。这里聚居着这个国家最贫穷、最底层的群落,曾是南非各种社会矛盾和部族冲突的缩影。
此外,包括索维托在内的黑人聚居区还成为南非周边国家难民的涌入地,其中仅津巴布韦难民就有300万之多。不断涌入的难民也令原本就充斥着暴力、抢劫、凶杀等各种犯罪的地区,变得更加复杂混乱。
不过,正是在索维托这个“最不安全的地方”,诞生了一位南非黑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纳尔逊·曼德拉。1994年,曼德拉选择了“用特赦换取真相,用真相换取和解”的方式,来弥合种族隔离时期造成的巨大伤害。他告诉人民,南非白人和黑人一样是非洲这片土地的子民,他提出“原谅过去,民族和解,建设自由民主的新南非”的口号。就在这样一个新南非里,各种不同的肤色共同组成了一道“人文的彩虹”。
铁皮屋劳工法确保安定就业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黑人失业率居高不下,艾滋病泛滥成灾……无论今天的南非社会还存在多少负面因素,但至少有一点没人会否认:18年前在曼德拉总统主导下的种族和解以及民主权利的顺利过渡,为从此以后南非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种族隔离制度被推翻后,南非政府为了鼓励黑人大众从各个层面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高黑人的经济实力,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和法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人经济振兴法案》(BEE)和《雇佣平等法案》。《黑人经济振兴法案》旨在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鼓励黑人发展中小型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对各企业黑人持股比例、参与管理程度和接受技能培训等设定硬性目标,以期全面提高黑人融入经济的程度。
在保障黑人劳工权益方面,南非政府则是通过新劳工法、《雇佣平等法案》等予以了明确规定。
此外,在社会保障方面,南非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通过建造大量的公共住房、水、电等设施和提供基础医疗保健服务改善贫困黑人生活条件,制定“社会保障白皮书”,把扶贫和对老、残、幼的扶助列为社会福利重点。
如今,南非黑人的平均月收入约为4500兰特(与人民币比例约为1.3:1),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于那些月收入不足3500兰特的南非黑人公民,政府则建造了许多免费铁皮屋,只要符合条件即可无偿居住,基本解决了社会最底层居民的住房问题。同时,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南非还实行免费教育(一直到大学前),使得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无论是铁皮屋还是廉租房、无论是开普敦机场外延绵数公里的“第三世界”还是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索维托黑人区,无论是通过政府补贴还是非政府组织基金的救助,南非政府都力争让所有的人安定和就业,这也是曾担任过4年的国大党新闻发言人的国会资深议员阿里反复向记者强调和解释的南非执政者的目标愿望。
20万警察和34名被射杀矿工
由于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再加之对枪支放开管理,南非的社会治安问题一直被外界诟病。而这一状况在2010年后已有所改观。当年,利用筹备足球世界杯的契机,南非政府加大了社会治安能力方面的建设,增加了约一倍的警力,使全国警察总数达到19.8万人。
“2010年世界杯之后的这三年,南非社会的治安现状被普遍认为是‘最好的三年’。”豪登省西南学院的Chritiana教授告诉记者。在人口最多(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的豪登省,犯罪率甚至较两年前下降了30%以上。
不过即便如此,南非的警察仍被视作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据统计,仅2012年1至11月份,南非就有1600名警察因公伤亡。2012年8月16日,位于西北省的隆明铂矿的罢工矿工和警方发生冲突,造成34名矿工死亡,78人受伤,酿就了种族隔离制度结束以来南非警方与抗议者发生的最血腥的冲突之一。“所幸开枪的警察都是黑人,否则这一事件很可能会上升到种族歧视的高度,致使后果更加严重。”Chritiana教授说。如今,这类暴力群体事件也正成为引起南非政府高度关注的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隐患之一。
今后如何避免和解决这类问题?在国会资深议员阿里看来,一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据统计,在南非90%的行业都组建了自己的行业协会。这些协会成为存在于政府与企业及员工个体之间的矛盾缓冲带,每当行业工人对于工资、工作条件等现状不满,要求政府提高待遇时,往往都是通过行业协会来向政府表达诉求,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双方矛盾激化而导致的社会动荡甚至流血冲突。
二是监督警察系统的工作。在南非国会400多位议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负责社会治安监督方面的,由他们组成的法务部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警察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将由此得出的建议提交国会审议。另外,南非还设有“总统热线”,任何公民都可将自己发现的治安问题及对警察等执法部门的意见向总统申诉,这样就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的监督机制。
“说到犯罪和治安问题,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点:它不只是南非,也是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社会问题。要想绝对避免很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手段加以治理和改善。”阿里议员表示。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南非图图大主教在曼德拉当选总统后授命研究处置前白人政权在南非众多的罪行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正是非洲人固有的乐观天性,再加上这种不计前嫌、宽厚仁爱的政治襟怀,铸就了这个“彩虹之国”的勃勃生机与多姿多彩。
(原标题: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