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02日01:06 新闻晨报

分享

  原标题:特朗普亚洲行 摸着石头过河?

  美国总统特朗普明天将开启亚洲五国行,在到访中国之前,他将先后到访日本、韩国、越南。美国官方至今都没有明确表态会用什么样的战略来替代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对亚洲国家来说,特朗普此访或许是揣测其外交政策的试金石。但对特朗普而言,此访的意义也许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本期访谈嘉宾: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刘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刁大明

  颠覆还是回归

  奥巴马的旧政策?

  新闻晨报:一个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特朗普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延续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抑或全盘颠覆?

  刘卫东:他主观上想全盘颠覆,但客观上做不到。奥巴马侧重于通过合作来推进美国在亚太的利益,但是特朗普看重的是美国自身的利益,对于同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亚太再平衡”在他看来是美国当主角、各国占便宜的亏本买卖,但他客观上又难以全部推翻。首先,国内的建制派会加以抵制,共和党本身就注重安全、注重联盟,其次,盟国对美国依然怀有期待,会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向中国靠拢)对美国施压。

  刁大明: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会延续。作为商人,他一定清楚,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还得靠亚洲来驱动,因此,在回调中东的同时,美国还将继续强化其亚太存在,“以实力促和平”被认为是特朗普版本的亚洲。最近,“印太地区”一词被华盛顿频繁引用,意指跨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巨型封闭战略弧,强调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战略联动,形成亚太政策与中东政策的互动,但是美国国力不允许其在两大板块维系强大军事存在,因此,这条印太战略弧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到头来还是捉襟见肘,顾首难顾尾。

  新闻晨报:奥巴马时期致力于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亚太安全网络,对此,特朗普会选择颠覆还是回归?

  刘卫东:他会向颠覆的方向发展一段时间,等到碰壁之后再回归。特朗普各项政策都是只破不立,只是在具体的议题上提出一些要求,但是没有完整的战略。奥巴马时期曾提出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在对华关系上尽管没有接受新型大国关系,但还是在往这个方向上走。但特朗普上任以来,在这些问题上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还只停留在就事论事。此次出访亚洲,其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试探自己的想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跟现实结合起来。

  刁大明:没有明显看到颠覆的可能性。其实,提出“印太”一词本身也在强调海洋规则的重要性。我认为,他的政策更多的是一种实用主义,只要对其有利,就会延续,就算是规则或意识形态,如果被认为有用,他也会拿来用。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是一种case  to  case的模式,在中东采取一种方式,在亚太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强调实力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规则,强调双边的同时也可能采用多边,总体而言,是对以往各种外交理念的粘合。

  印太囊括亚太

  特朗普的新战略?

  新闻晨报:在亚太增加兵力、扩大军事存在,是不是特朗普的必然选择?

  刘卫东:他说要把军舰从260多艘发展到350艘,大部分部署到亚太,但是,尚未见到实际行动。奥巴马任内不仅强化美日同盟,而且在澳大利亚部署2500人的海军陆战队,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这些都是落到实处的。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在扩大军事存在上唯一做的实事就是阿富汗增兵,问题是,增这点兵并没什么战略意义,最多就是希望将恐怖主义势力控制在当地。

  新闻晨报:白宫关于特朗普亚太行的公告中出现的“印太地区”的表述是不是暗合了日本首相安倍去年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

  刘卫东:印度当前增长速度超过中国,整个世界都在把目光转向印度,观望其是否替代中国成为新的经济发动机,中印也正处于历史上对抗性较强的阶段,在此双重背景下,美国希望与印度拉近关系。过去,美日也曾期待与印度建立非正式联盟以应对中国,麻生当时曾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但是,印度对此怀有顾虑。现在,美日又瞅准了中印对抗性提升的机会。美国国内将朝鲜、伊朗定位为短期威胁,将俄罗斯定位为中期威胁,将中国定位为远期威胁,为了制衡中国,它想在联合亚太盟友的基础上把印度也拉进来。

  新闻晨报:就在特朗普出访前夕,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提出建立日印美澳首脑级战略对话,推动以南海经印度洋至非洲为中心的贸易与防卫合作,美国务卿蒂勒森访问印度期间建议美印在南亚及亚太共建道路、港口。有人说,这似乎是对“一带一路”的某种回应。

  刘卫东:也可以说是一种回应,但在这个问题上,美日存在温度差。日方的热情更大,它所提到的地区跟过去的“自由与繁荣之弧”所涉及的区域基本重合。相比蒂勒森的建议,日方的倡议明显范围更大、级别更高,安倍政府很明确地将中国视为对手,甚至是唯一的对手,在与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周边大国都改善关系的前提之下,它只需要面对中国一个对手。但美国对中国是敌是友其实还没有定论。

  新闻晨报:今年以来,美国防长、国务卿、副总统密集访问日韩,重点在于打消两国疑虑,特朗普此次来访,在三方加强战略协调、应对朝核威胁方面会释放什么样的信号?

  刘卫东:《华盛顿邮报》今年四月份曾披露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宣誓是“极限施压与接触”,助理国务卿董云裳也曾提及该词,但美国官方从未对此渲染。如同奥巴马任内的对朝政策被归结为“战略忍耐”,尽管奥巴马本人从未有过这种表述。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与接触”的实质是利用中国对朝施压,美国则保留对朝接触的权利。他真正关心的并非问题如何解决,而是改善自身处境。在日在韩期间,他会强调美国对日韩的核保证,在华期间,他会口头上强迫中国对朝施压,目的在于让中朝关系恶化,在与朝鲜达成某种潜在妥协(默许朝鲜拥核但不具备远程攻击美国本土能力)的前提下,把问题扔给中国。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独狼式恐袭已成美国反恐“头疼大事”
  • 独狼式恐袭:美国反恐的“头疼大事”
  • 护照的历史:“通关文牒”话古今
  • 小说:我为什么要去寻找王小波
  • 回忆!盘点十部评分最高的香港警匪片
  • 婚姻的选择究竟应该感性还是理性
  • 英国小伙花费千万把徽州古宅改成这样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