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夸大中药毒性 老案例反复炒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0:21 生命时报 | |||||||||
英国《星期日独立报》8月13日刊文说,政府要对危险的中药严加调查。该文引述英国药品与健康管理局(MHRA)的话说,英国发生了数起和中国传统中药严重副作用有关的事件,而且今年上半年,因中药副作用导致健康受损的案件较前增长了3倍。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生命时报》记者专门就此进行了采访,专家指出,中药不是“毒药”,没那么可怕。 英媒体报道让人恐慌
英国媒体在报道中特别附上有问题的中药,如复方芦荟胶囊、何首乌和小白菊等的名称、功能和危险性。报道强调,进口中药问题很多,重金属、农药、被禁化学品甚至类固醇含量都过高,比如复方芦荟胶囊中重金属汞含量就超过英国食品汞含量标准的11.7万倍。而封杀何首乌的理由是,一些人使用后出现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该报道还说,MHRA过去每年查处不良中药反应仅30例,但今年已处理了70起类似案例。中药似乎一下成了“毒药”。 近年来,华人社区不断扩大,中医药在西方国家逐渐发展起来。尤其对付疑难杂症,中药更显出了奇效。比如,天麻素对中风病人有益,半枝莲提取物对肿瘤治疗有效,青蒿草提炼的青蒿素在治疗疟疾上比西药效果好。而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欧洲的中医师和针灸师超过10万人,每年应诊的患者超过500万人次。在英国,中药店也有数千家。但长期以来,中药在英国只是国家保健体系外的一种辅助医疗方式,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但发展处于无序状态,生存条件脆弱。鱼龙混杂、业内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一经发现,势必损害中医药形象。因此,欧盟制定的《欧洲传统草药法》去年生效,不仅为中药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标准,也带来了严峻考验。 夸大毒性,报道不真实 对于英国媒体报道的真实性,记者采访了英国最大的中医药组织、全英中医药联合会会长马伯英教授。马教授说,首先,报道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是新近发生的。英国MHRA每年都会对中医药做不定期检查,今年并无特别举动,那些数字也不足为据。而且,很多国家的草药都在英国使用,公布的药中有两三种是西草药,与中药关系不大。 二是中药问题辩正看。何首乌引起肝炎,可能和土壤污染、农药残留有关。当然,也不排除进口药质量不过关的可能。但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认知不同还是最主要原因。复方芦荟胶囊是两年前的案子,说它导致肾衰竭,含重金属汞,指的是朱砂。朱砂是中药里经常使用的一味药。复方芦荟胶囊主要用于通便。这种药在中国用了多年,并无危险记录。而且,人们用的人丹,表层就是朱砂,若按西方标准,那是高含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前院长姚乃礼教授也指出,芦荟的主要作用是清理肠胃、通便,即便做成胶囊,也不会添加太多物质,不会出现肾衰竭问题;何首乌可使头发变黑,但如果把肝炎、黄疸等病症归罪于它,比较牵强。 中药,多种草药合剂,相互制约,并有剂量和疗程限制,只要有中医处方,毒性就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中医讲究宏观入手,辨证施治;西医微观着眼,讲的是单独成分对单独问题。因此,中药中的很多成分西医无法接受。 三是中医药在英国越来越受欢迎,但也存在反对的声音。一些媒体经常反复炒作老问题。 对症下药,规范服用 复方芦荟胶囊、何首乌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中药在英国受到严厉调查,引发中药走出国门的思考。姚教授认为,一些中药里的确含有部分农药残留或重金属成分,这些物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反而对于白血病之类的病症,还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对于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姚教授认为,中药已经引起各国重视,也是个“热”话题,但使用的人越多,暴露的问题也越多,其中大部分是用药不当造成的,服用过量或不当都会给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中药讲究在中医指导下对症下药,因此,中药走出国门的同时,中医也应该走出去。 也有人认为,中药出口把关工作不够。其实,只要是正确途径出口的中药,都经过严格检验。甚至出口时,还会特意去除中药的一些重金属成分,如朱砂等。人们对中药要有正确认识,不必因为夸大的炒作就抹煞它的作用,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施晓慧 本报记者 王晓 相关专题:英国严查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