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金正日会见韩统一部长 韩国朝野普遍欢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0:10 环球时报
金正日会见韩统一部长韩国朝野普遍欢迎(图)

6月17日,郑东泳(左)与金正日在平壤举行会晤时碰杯。(美联社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6月17日在平壤会见了韩国总统卢武铉的特使、韩国统一部长官郑东泳。在会见中,金正日发出了三个信息:朝鲜将在7月中旬重返六方会谈;朝鲜没有理由拥有核武器;朝鲜将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接受核查。韩国舆论认为,金正日此番表态实属罕见,值得关注。

  突然单独会见韩国特使

  6月17日上午,应邀在平壤参加纪念《北南共同宣言》发表5周年庆祝活动的韩国政府代表团,突然接到朝鲜方面的通知:金正日将在今天上午单独会见代表团团长郑东泳。从上午11时至下午1时30分,金正日与郑东泳举行了长时间会晤。郑东泳当晚回到汉城后,立即向卢武铉总统进行了汇报,并于晚9时40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郑东泳称:“在核问题上,金正日委员长与我进行了很深刻的对话。”金正日说,无核化是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的遗训,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是有效的。朝鲜没有理由拥有核武器。朝鲜从没有抛弃和拒绝六方会谈,只是因为美国敌视朝鲜,为了自卫,朝鲜才与美国对抗。如果美国承认和尊重朝鲜,7月中旬朝鲜将重返六方会谈。金正日说,美国在拖延时间,朝鲜将注视美国今后的态度。

  金正日说,如果核问题得以解决,朝鲜将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彻底核查。让他们来看吧,一个也不漏地看吧。

  在谈到多边安全保障问题时,金正日说,郑东泳长官所说的多边安全保障,要比朝美之间的双边安全保障更稳固和有效,是有道理的。我们将好好研究。

  双方还谈及美国总统布什。金正日说,应该叫布什总统为阁下吧。“我没有理由把布什总统阁下往坏处想。我从克林顿总统时就对美国抱有好的想法,为的是增进友好。重视协商对象是件好事。”金正日还说,“把我的想法公开也是件好事”,表示希望通过韩国把他的话转达给布什总统。

  卢武铉说,这是好征兆

  卢武铉听完郑东泳的汇报后说:“我认为,这是好征兆。”韩国朝野普遍对金正日表态表示欢迎,媒体也均在最显著位置予以报道,连日来形成一股“金正日热”。韩国《中央日报》发表文章说,金正日与郑东泳的会面,为朝核问题的解决和半岛南北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金正日道出了自己的坦诚想法,表达了在朝核问题上“转向”的立场。尽管表示还要与美国进一步协商,但态度体现了“柔软性”。

  韩国媒体还普遍认为,金正日的表态暗示着,在朝核问题上,韩国的作用将增大。韩国联合通讯社评论说,朝鲜过去一直坚持核问题只能与美国磋商,而这一次把仲裁者的作用委托给了韩国。韩国《中央日报》也发表文章称,金正日之所以让韩国向布什政府传话,说明韩国的分量在加重。为确保朝韩携手,金正日许诺将恢复朝韩将军级会谈,邀请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访朝以及亲自回访韩国等。文章乐观地评论说,“南北关系”和“朝核问题”这两个轮子眼看要一起转起来了。

  美国坚持“无条件重返”

  金正日的表态很快也传到了美国。据韩国媒体报道,美国务院一官员18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韩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很重要的对话。”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瑞利就金正日有关7月份可以重返六方会谈的发言发表看法,称朝鲜应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他强调,美国所希望和重视的是,朝鲜应以实际行动重返会谈,并做出实质性回应。

  当被问及“美国是否在与朝鲜进行旨在恢复谈判的协商”时,埃瑞利回答,我们一贯坚持,不接受任何重返会谈的前提条件。美国已经拿出了方案,有关方面应认真而实质性地推进该方案。这一过程应在六方会谈会场内实现,而不是在会场外,也不应该讨论重返会谈的前提条件。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正在韩国访问的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尔将同郑东泳等韩国官员举行会晤,当面听取郑与金正日举行的会谈内容,掌握具体信息。在分析了朝鲜方面的立场后,美国将于20日左右正式表明立场。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金广力▲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