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5·12”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四川各个地震极重灾区举行公祭,悼念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
北川
10万人进城追思亲人
伤亡最严重的北川县在老县城废墟前举行公祭活动。昨日上午9:10,公祭活动正式开始,北川县长经大忠致辞,经大忠说,北川人民用生命换来了北川的新生,活着的人也懂得了怎样坚强,如何感恩。
14时28分,北川上空汽笛声齐鸣,人们为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并向纪念碑鞠躬献花。
昨日进入老北川的人数10万左右。与震后百日、一周年时相比,嚎啕大哭的场景在老县城已经不多。许多人在默默地点燃香烛,暗暗啜泣。
青川
鲜花蜡烛寄托哀思
在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12日14时28分,青川县政府也举行了祭奠仪式,上千名当地群众和从各地赶来的人们参加了公祭。
当地近百名师生在献上鲜花的同时,还用蜡烛围成了“心”形,寄托哀思。
成都
微博直播重建进展
昨日14时28分这个特殊的时间,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采用实体、官方微博两种形式同时进行。发布会介绍了地震3年来成都以“六大规划体系”推进灾后重建的情况。
■ 数说重建
8851亿元
截至今年4月底,经过两年的日夜奋战,汶川特大地震灾区41130个国家重建项目中近95%已经完工,累计投资8851亿元。
843亿元
北京、广东、上海等19个省市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4121个,安排对口支援资金843亿元。到2010年9月底,对口支援省市直接承担的恢复重建项目已基本完成。
28.83万户
四川、甘肃、陕西已建成农房190.85万户、城镇住房28.83万户,建成学校3839所、各类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2169个,建成各类基础设施项目5000多个。
■ 讲述
每年来老北川悼念母亲
人物:郑晓蓉 北川人,现居新加坡
心语:一直后悔自己不该那么急去新加坡。如果晚点去,还能多陪妈妈半年
郑晓蓉和丈夫在新加坡工作,昨天她专程从新加坡赶回北川,到老家的废墟前给遇难的母亲烧了香烛。
烧完香烛后,郑晓蓉还让妹妹给自己拍照留影。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坚强不哭,但是一提到母亲,她还是流泪了。
郑晓蓉2008年初跟随丈夫去了新加坡。一得到地震消息后,她立即向国内赶,但是再也见不到母亲了。这三年来,郑晓蓉一直后悔自己不该那么急去新加坡。“如果晚点去,我还能多陪妈妈半年。”
这三年,她每年都要回来一次,来老北川悼念母亲。
妹妹郑晓燕的孩子当时也遇难了,后来她再次怀孕,顺利产下一个“地震宝宝”。昨日,一家人带着一岁的宝宝来到老县城,让宝宝也给外婆磕一个头。小宝宝名字叫郑麒麟。郑晓蓉说,母亲的名字中有一个麒字,给宝宝取这名字,一是纪念母亲,同时也是希望孩子能吉祥安康。
除了清明忌日很少进老城
人物:李清江 在老北川居住6年,13名亲属在地震中遇难
心语: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要坚强地活下去
在北川一个集中祭奠点,李清江带着6岁的女儿,给地震中遇难的家人烧纸。放过鞭炮后,李清江让女儿去拜拜爸爸。她的女儿听话地走到火堆前,拜了几拜。
地震时,李清江丈夫的叔叔因搬新家,请亲戚在老县城的餐馆吃饭。她的丈夫、丈夫的爸爸、爷爷、姑姑、姑父等13名亲属在地震中遇难。李清江当时去接在娘家绵阳市三台县念幼儿园的女儿,娘俩才幸免于难。
虽然地震前在老县城已经住了6年,但除了清明、忌日等时候来烧纸,李清江平常很少来。“来了心里难受。”
李清江打算去找点活干,她说:“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要坚强地活下去,要好好地活下去。”
丈夫走之前没交代一句话,但他喜欢花,我就将家里装扮成花园,期待他在天堂上能闻到花香。——一名60岁老北川人
肚子里有了新生命,就会向往美好的人生。但每年这一天,还是忍不住掉眼泪。我和家人要完全重回到震前的那种状态,还需要时间,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一名孩子遇难后再怀孕的北川孕妇
3年前的今天,娃娃还要我送她去上学,但我说忙,中学生,应该独立了。没想到,这是女儿最后一个要求。孩子生前很喜欢鸽子,也许她现在已经变成了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一名失去妻女的北川男子
本版稿件 综合新华社 本报记者 杨万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