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何必老谈欧洲衰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9:04 国际在线

  作者:黄晴

  最近,一种衰落之忧弥漫欧洲,有人甚至预言了欧洲的“终结”。这种忧虑主要基于如下几个事实:

  其一,在欧盟内部,德法“核心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其二,由于中国、印度
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势头迅猛,欧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其三,欧洲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发展较快,构成社会问题。其四,因移民问题形成某种社会文化冲突,也加剧了失业现象。其五,高社会福利导致“福利病”,导致社会生产高成本和低效率的问题。

  对欧洲的未来也有乐观论者。例如,伦敦“欧洲改革中心”的列奥纳德认为,欧洲将主导二十一世纪,因为欧洲具有法制观念、一体化经验等方面的软实力,在外援和国际合作上形象良好,欧洲的行事方法将成为一种世界标准,这就是欧洲主导二十一世纪的真正含义。

  对欧洲的未来,欧洲人看法各持两端,完全相反,而且均有一定的事实和道理作为依据。这种现象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有普遍性。例如,苏东坡在谈论观察事物的方法时说,“就其变者而言之,天地不能以一瞬,就其不变者而言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其原因或许是事物本身就有变与不变的双重性。又如,在讨论人性时,性善论者认为“满街都是圣人”,性恶论者认为是人就有“原罪”,因为欲望天生。或许,人本身就有善恶的双重性。这也许就是辩证法。但对于追求明确性的人来说,却容易被“辩证”得莫衷一是。

  从历史角度看,绝对乐观或绝对悲观都是站不住脚的。就欧洲悲观论而言,其实是古已有之,上个世纪之交时就有“欧洲的衰落”巨著问世,而且其思想后来多少成为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渊薮之一。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衰落论和危机论过头了,会有某种副作用,会产生一种普遍的社会焦躁,导致狭隘、急功近利和自我中心的社会行为,上个世纪德国的历史是如此,日本的历史也是如此。

  就欧洲乐观论而言,也不能过头。因为欧洲确实面对着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具体的应对和解决。成为“世界标准”固然是一种文化荣耀,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标准”也要与时俱进,今天的欧洲标准至多是它解决过去问题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它能解决未来的所有问题。

  “允持其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方法。今天,在欧洲悲观论和乐观论之间,或许要有一种“允持其中”的清醒平衡,要防止任一倾向走火入魔,走向极端。所谓“政治是操作的艺术”,是指政治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是一种在愿景和现实之间不断清醒抉择的过程,一个对症下药的过程。

  来源: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