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春:美国铀污染是对发展中国家生态掠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1:43 国际在线 | |||||||||
作者:林小春 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在《国情咨文》对美国的责任进行了阐述,称要“捍卫美国人民的安全,捍卫全人类的希望”。但《洛杉矶时报》今年11月19日却批评说,就在其国内,在纳瓦霍印第安人保留区的铀污染问题上,美国政府却一直“逃避责任”。
报道说,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曾在纳瓦霍印第安人保留区大力开采铀矿,使那里遭受铀污染,该地区的癌症死亡率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这段期间增加了一倍,而美国其他地区的癌症死亡率却在同一时期有所下降。纳瓦霍的印第安人对美国政府倍感失望,抱怨“我们的守护者哪里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起责任,不禁让人想起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却拒绝批准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布什2001年上台伊始,就以“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为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之后拒绝参与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甚至不承认“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科学研究结论。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14日则发布报告说,自1990年以来,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增加。 再比如电子垃圾。电子垃圾的危害为世界公认。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115个国家在瑞士巴塞尔签署了《巴塞尔公约》,该公约旨在防止和控制越境转移和处置电子废弃物的危险行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生产国,美国却拒绝签署这一公约,因此美国出口电子垃圾是合法的。这就意味着,美国产生的电子垃圾,也许最终会在亚洲或非洲某国的河中、沼泽地里或露天垃圾场长期散发有毒气体,危害人的健康。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在《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的态度由其发展模式所决定,这种发展模式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向往,却不可持续,因为它建立在对全球资源的奢侈性占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生态掠夺”的基础上。据测算,如果全世界都按这种模式发展,则还需2.6个地球才能满足。 但美国政府在纳瓦霍印第安人保留区铀污染问题上的不作为,内在的原因在于,美国的行动是利益优先,而非它所标榜的责任优先。日本综合研究所会长寺岛实郎今年6月在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上发表文章评论说:“美国的所作所为表明,作为世界的领导者,它并不考虑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而是处处谋求私利……在审判国际性罪犯的国际刑事法庭等问题上,只要美国无利可图,就一概不批准各项条约。” 这个“利”字点明了由少数财团支持的美国政府的本质:伊拉克战争等会让一些人发财,拒签《京都议定书》能保证美国经济利益,出口电子垃圾不仅有利可图,还会大量减少本国的污染。至于政治地位低下的印第安人的死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