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刘波:美国对决伊朗,一场不公平的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2:19 光明网

  目前的实情是,伊朗政府打着“维持一个稳定、亲伊朗的什叶派政府”的如意算盘,忍受着布什政府称它“从事破坏活动”的蛮横指控,耐心等待美军有朝一日无力维持而撤军。但布什政府不仅不领伊朗的情,反而通过增兵试图将占领无限期延续下去,并通过挑拨伊拉克内乱削弱伊拉克政府的力量,而且,套在伊朗本身头上的绳索也在越收越紧。

  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演讲,宣布所谓对伊拉克新政策,不顾各方反对,向伊拉克增兵2.1万,同时进一步威胁对伊朗实施"政权更迭"。这意味着,以前国务卿贝克为首的美国对外决策中较为务实、理智的"元老派"所提出的《贝克-汉密尔顿报告》,已被布什彻底抛弃,而聚拢在副总统切尼旗下的"少壮派"新保守主义者,在经历中期选举共和党失败之后的短暂挫折后起死回生,其政策继续为布什所信任和执行。

  在军界,布什撤换了两位对增兵举措心怀不满的将军——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黎巴嫩裔美国人阿比扎伊德上将和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凯西上将,他们的职务分别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上将和彼得雷乌斯中将取代。去年11月,针对参议员麦凯恩和利伯曼的增兵提议,阿比扎伊德就曾回应说,经他调查,驻伊美军的战地指挥官均认为不需增兵。凯西则主张将的13.8万驻伊美军削减3万,让伊拉克政府负担更大的安全责任。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既然美国外交决策专家、国会、公众甚至军界人士均反对增兵,布什为何一意孤行?值得注意的是,在布什10日发表针对伊朗措辞激烈的演讲后5个小时,美军即闯入伊北部库尔德区埃尔比勒市的伊朗领馆,逮捕5名雇员。同时布什宣布向海湾地区增派航空母舰集群、部署爱国者导弹和更多的巡航导弹,这些举措和打击伊拉克反美武装的散兵游勇显然毫无关系。再加上英国媒体披露以色列有计划以战术核武器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消息,因此外界广泛猜测,布什增兵"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打击伊朗做准备。

  《贝克-汉密尔顿》报告的重要一点是,美国需要和伊朗、叙利亚合作维持伊拉克稳定,而布什不仅拒绝接受这一建议,而且已经开始为进攻伊朗造势。在1月10日的演讲中,布什指责伊朗和叙利亚在伊拉克建立网络,向反美武装提供武器,支持伊拉克境内的"恐怖分子",允许"叛乱分子"自由进出其领土。潜台词是,为了维护伊拉克的团结稳定和驻伊美军的安全,有必要向两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

  与此同时,新保守主义者仍在努力将伊朗描绘为新的纳粹德国。美国前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甚至将美军在伊拉克面临的困境和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的短暂不利局面相比。他们认为,最终的解决在于在伊拉克坚持下去,并把战场扩大到伊朗。在这种声浪下,攻打伊朗似乎显得迫在眉睫。

  然而仔细分析,驻伊美军陆军的增兵似乎并无迅速用以打击伊朗之意。首先,本次增兵是缓步进行的,在4个月的时间里先逐步增加1.7万人。其次,首批增加的4000名美军将部署到巴格达以东、与约旦相邻的安巴尔省,而不是巴格达以西、与伊朗相邻的迪亚拉省,尽管两省都是反美武装的重要活动区。安巴尔省的抵抗分子一贯是从以逊尼派为主的约旦得到兵员补充和武器供应,但由于和约旦的盟国关系,美国从未指责约旦。如果伊朗要在伊拉克从事"破坏活动",应当会首选各派混居、情况复杂的迪亚拉省,而根据美国的逻辑,美军也应向迪亚拉省部署军力,然而实情并非如此。

  更重要的是,根据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思想、以及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企业研究所制定的攻打伊朗的策略,美军将沿袭对塔利班的空中致胜战法,首先摧毁伊朗的重型武器阵地和反击能力,然后派出特种部队清扫战场,最后由美国扶植进行政权更迭。2003年美军直接出动地面部队进攻巴格达是因为美国深知经过十余年制裁,伊军早已不堪一击,但针对军力完备的伊朗,美军不会贸然投入陆军。

  可以推测,布什增加驻伊陆军,在军事意义上并不在于直接打击伊朗,而在于抵挡美国国内的反战声音以及以贝克为首较为理智的一派提出的撤军建议,并尽力试图在布什任期的最后两年里将对伊拉克的占领持续下去。未来假如迫于国内反战声浪进一步提升,也可以以撤出目前增加的那部分军队作为一种安抚手段。

  然而,虽然攻打伊朗并非迫在眉睫,但遏制伊朗却已经在进行中。航空母舰等海上力量的部署则意在阻吓伊朗以切断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供应作为逼美国就范的筹码。新任的中央司令部司令法伦来自太平洋司令部,应当更注重海军力量的使用。

  遏制伊朗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2001年以来美国相继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伊朗消灭了两个地区敌对政权,使伊朗的战略处境大大改善,成为地区大国。面对这一情况布什政府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错就错,接受伊朗的地区大国地位并和伊朗合作,另一种是对这一情势进行补救,恢复原状。既然布什拒绝了政府内理智一派提出的与伊朗和解的建议,为了抵消伊朗新获得的战略地位,遏制伊朗的崛起就成为新保守主义者不得不选择的新方向。

  但他们为遏制伊朗选择的主要依据——伊朗在伊拉克支持破坏活动,明显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基本的事实是,以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为主导的伊拉克政府与伊朗和叙利亚非常亲密,伊拉克总理贾法里和马利基都曾访问伊朗,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也刚于1月14日访问叙利亚。伊拉克的反美武装主要由逊尼派组成,伊朗的利益在于维持一个稳定的什叶派政府,而没有任何理由支持逊尼派武装。得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主要是"迈赫迪军"和"巴德尔旅",虽然前者曾在2004年与美军交战,但大部分时间它们主要是在伊拉克南部争夺势力范围,而且"巴德尔军"的很多成员被招入伊拉克政府的警察部队。简言之,伊朗希望看到伊政府的稳定,而没有破坏的理由。

  不仅如此,伊朗实际上还配合了美军推翻其宿敌塔利班的行动,并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事实上帮助美国维持伊拉克南部什叶派聚居区的稳定。伊朗这么做无非是向美国示好,希望美国尽快考虑它的地区价值,恢复两国正常关系。

  美国和伊朗在伊拉克合作的最好例子便是"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在伊拉克各什叶派政党中,该党得到伊朗20余年来的大力扶植。就在去年12月4日,"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领导人哈基姆造访白宫,与布什握手言欢,普遍猜测,在萨达姆被绞死后,美国将很快踢走现任总理马利基,由哈基姆接任总理。而什叶派中哈基姆家族历来和伊朗关系甚好。

  在伊拉克政府中支持马利基的是以萨德尔为首的什叶派力量,该派拥有民兵组织"迈赫迪军"。随着哈基姆被美国选定成为新的棋子,美国将可能利用哈基姆手下的"巴德尔旅"打击与伊朗较为疏远的萨德尔一派的"迈赫迪军"。布什已经在演讲中暗示要解除一些反美民兵组织的武装,这当然是指"迈赫迪军",而不是正和美国合作的"巴德尔旅"。根据一些报道,"巴德尔旅"已经卷入了针对逊尼派的教派仇杀,如果在美国怂恿下什叶派两支民兵相互争斗,伊拉克形势将更加混乱,而美国也更有"阻止内战"的驻军理由。

  综上所述,目前的实情是,伊朗政府打着"维持一个稳定、亲伊朗的什叶派政府"的如意算盘,忍受着布什政府称它"从事破坏活动"的蛮横指控,耐心等待美军有朝一日无力维持而撤军。但布什政府不仅不领伊朗的情,反而通过增兵试图将占领无限期延续下去,并通过挑拨伊拉克内乱削弱伊拉克政府的力量,而且,套在伊朗本身头上的绳索也在越收越紧。

  此外,美国还在利用埃及、约旦、沙特等国对伊朗势力崛起的担心,试图组建一个抵抗什叶派的逊尼派联盟。这些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担心美国撤军,如沙特驻美大使费萨尔亲王所说,"既然美国进入伊拉克是不请自来,那也不应不打招呼就离开。"阿拉伯国家的"挽留"也可成为继续驻军的借口,而以后一旦对伊朗开战,也会得到阿拉伯世界的默认。

  伊朗的对外政策一向由教士阶层所主宰,不免带有机会主义、目光短浅的特征,2003年12月哈塔米政府迫于欧盟三国和美国的压力,自愿暂停得到《核不扩散条约》保障的铀浓缩权利就是一例。由于欧盟三国无法代表美国向伊朗提供安全保障,甚至无法在核燃料供应上提供可靠的保障,伊朗在内贾德上台后不得不又绕个大弯恢复铀浓缩。在目前美伊在伊拉克的博弈中,如果伊朗没有一项长远的应因策略,而是一味配合美国,形势将对其愈加不利。

  但另一方面,如果布什已经决定一意孤行,在任期的最后两年里要把新保守主义者的地区改造梦想进行到底,那么伊朗选择何种的策略都逃避不了被打击的命运——因为那将意味着伊朗所遭遇的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非理性,而且是一种灾难性的非理性。唯一能扭转这种局面的,是美国公众自身的觉醒,阻止政府的战争政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