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冰:日本何时敢于正视战争历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01:54 新京报
作者:陈冰 就“慰安妇”问题表示道歉刚过一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在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表示:“崇敬为国捐躯的人们的心情,今后也将继续保持下去。只要参拜靖国神社本身将成为外交问题的现实存在,我就不想说是否要进行参拜。”(3月28日《羊城晚报》) “慰安妇”和“靖国神社”不仅是日本能否正视战争历史的两个标志性问题,而且始终是外交问题。因为一个不愿承认历史事实的国家,是难以让人理解的。 要让一个国家对曾经犯下的“反人类罪”进行反思和检讨,往往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己已经足够强大,因强大而变得豁达从容,进而主动地反思;二是在外部压力下进行被迫的检讨,在压力之下认清自己的过去,进而宣示不再重犯旧错。 就历史的经验而言,主动认错的是少数,除非随时间的久远和民智的开放使得“昔日的劣迹”不再影响现时国民对政府的支持率。 英国政府为200多年前在贩奴“运动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而道歉,美国总统为数十年前结束的种族分离政策道歉,都是因为经过深入的探究和开放,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灾难性后果。 反思和检讨大多是在外界的压力下被迫开始的。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和认罪,更多地来自欧美战胜国持续不断的外交压力。德国之所以敢于正视战争历史,主要是该国政治家明白只有走出过去的阴影,才有国家的繁荣和融入欧洲大家庭的可能。 现在,日本受到的外界压力比过去大。中国今非昔比的国力,使得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的声音有了真正的分量,韩国的快速发展也使其外交压力比以前更有用,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影响,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在国际压力下面对历史,安倍晋三在“慰安妇”和“靖国神社”问题上的立场,比以往有所进步,尽管常常出尔反尔。 安倍刚上任时,在处理“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模棱两可,既表示继承道歉反省的“河野谈话”精神,又曾以“没有证据”为借口妄图否认强征“慰安妇”史实。这引起国际社会强烈不满,于是最近又改口称遵循“河野谈话”原则,“向当时心灵受到创伤、饱受艰辛的‘慰安妇’表示由衷的道歉。”就日本反思战争的长旅而言,这是一小步,但毕竟说明外界压力是起作用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善意外交”和美国“联盟外交”在其中的贡献。如同二战后的德国,中国把日本的战争反省当作一个过程,理解安倍政府的处境,因此采取更为宽宏的先合作共谋发展、同时坚持日本应正视历史的政策。 美国则在加强同日本合作时,又要求日本对“慰安妇”等问题做出解释。中美政策虽各有目标,但“刚柔并济”的策略对日本来说却是等同的,使其明白不认真反省不行,只有正视历史才有前途。 不能期望日本政要对“慰安妇”和“靖国神社”在一夜之间有正确的态度,但只要策略得当,会在“边压边拉”的过程中让他们逐渐认识到战争的灾难与和平的舒畅。但不论怎样,施加压力也好,增进友谊也好,两国间正常的政治交流和经贸往来渠道应该保持通畅。要促使一个国家改变立场,深入的接触是首要的。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正是站在这个高度上的。 □陈冰(《晶报》评论员)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