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嫌:水兵事件考验欧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10:5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必嫌

  “水兵事件”至今仍未有明朗结果。

  据报道,3月23日,有15名英国士兵在波斯湾被伊朗方面扣留。次日,伊朗外交部谴责英国军人“侵入”伊朗水域是“可疑行为”。

  其后,英国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明显变化,由开始的强硬改口称“遗憾”,不过依然未称“道歉”。伊朗依然坚持英国应该道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04年拥有圆满结局的“扣押事件”,2004年,英国8名海军人员曾因相同的原因,在同一水域被伊朗扣留,最后以英军士兵做出公开道歉而收场。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美国单边主义的不正当以及失败,而近期欧盟在庆祝自己50岁生日之际,人们更多地开始将镁光灯转向了欧盟,对于欧盟国家的民众来说,更多关注的是欧盟自身的建设(一体化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这种一体化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福祉,而欧盟外部的世界以及欧盟政治家们在此基础上则更多关注欧盟的外交影响力,因为这本身就是对欧盟一体化的一种检验,除了对内带来实惠,对外也要扩大欧盟的整体影响力。

  正是美国单边主义的“孤立气质”,让其截然区别于欧盟的外交方式,而“会不会动武”似乎就是其中一道明显的分界线(尤其是在近日美国对伊朗会否动武的猜测风生水起的时候)。所以,在考察这次“水兵事件”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关心“究竟美英会不会对伊朗动武”。接下来,英国会采取美国式的“先发制人”的武力解决方式,还是会在欧盟的框架之下采取欧洲大陆传统的“彬彬有礼”的外交协调解决方式?尽管英国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不过英国的外交常会紧贴美国(伊拉克战争),它对欧洲大陆有时若即若离。就这次扣留事件,布什已经于3月31日表态:伊朗扣押15名英军士兵是“不可原谅的行为”。

  人质事件,可大可小。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变成处理国际关系的绊脚石,比如日本的人质事件一度就是朝核

六方会谈的一个难解的疙瘩。不过所幸的是日本人质事件是在六方框架之下的。这次的“水兵扣留事件”,最终也不太可能只靠单边力量去解决,更多的需要借助欧盟等国际社会的力量。

  因为,“谴责-回应-再谴责”的互相指责,最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随着伊拉克局势不稳让人们备感心烦意乱,陆续出现很多怀疑与批评美国单边主义的言论,包括美国的一些保守主义阵营自己的反思(比如福山的《十字路口的美国》)。而且,在伊拉克局势胶着将近4年的时候,真正让伊拉克不同派别暂时放下敌意的不是伊拉克新政府的组建,也不是伊拉克处决多少个重量级的人物,而是一位近日在黎巴嫩选秀节目中获得冠军的女子哈松,伊拉克人为其投票、空前团结,她以及她的歌被看作了自由和美好的象征。

  现在,“水兵事件”真正考验的是欧盟。因为美国单边主义的方式,对于这类事件并无多少建设性。50岁的欧盟被认为是和平外交力量的一个重要典范,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它一开始就警惕霸权的产生,现在关注环境变化、重视成员国内的福利改革以及经济建设。除此之外,欧盟的外交斡旋能力,也是检验一体化的重要指标,否则欧盟就无法向世界其他区域展示自己一体化的“示范效应”,无法实现自己“将自己的一体化文明向其他地方推广”的宏大理想。因此,欧盟如何帮助斡旋此次的人质事件,就成为关注焦点,它不应该只是进行那种美国式的谴责表态,而更应该像真正的外交家一样协调解决危机。而且,近日《外交政策》在总结“谁赢得了伊拉克”时列出了10大重要力量,其中一个就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该文称“现在的一些糟糕情况证明了亨廷顿此前的判断(文明的冲突)”。无疑,这种文明的冲突还将持续,而这种文明冲突造成的实际危机也可能会越来越多,它只能依靠外交的方式去解决,相互骂战毫无裨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