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反思枪击案 暴力背后的人文追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14: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刘康

  美国校园是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开放无边界的象征。然而暴力和恐怖为什么却与之如影随形?没有边界的全球化跟无边界的暴力有何内在联系?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是个美国典型的大学城,开放而祥和,远离都市喧哗,却以高科技和知识前沿的地位与全球密切相连。然而,4月16日上午,一个23岁的韩国裔学生在校园里上演了一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在长达3小时的时间内,枪杀32人,伤20余人。美国大学城的血腥和暴力又一次震撼了全世界。

  美国校园是暴力频仍的场地。近10年内有20余起枪杀暴力事件发生,杀手多半是学生,包括十几岁的少年。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郊外哥伦比恩中学发生恶性枪击事件,两名青年男子持枪在

图书馆、咖啡馆等处向学生开枪扫射,并投掷炸弹,打死12名学生和1名教师,打伤23人,凶手随后自杀。如今在弗州发生的屠杀与此刚好相距八年。1991年爱荷华大学的物理博士、中国
留学
生卢刚为跟导师和其他中国同学的利益冲突,接连在校园杀死4人后自杀。卢刚被目击者称为冷血杀手。16年后弗州的亚裔学生又是一个冷血杀手,较之卢刚更加丧心病狂。

  美国校园怎么了?美国社会怎么了?亚裔青年和中国留学生也似乎难逃暴力怪圈,他们中间冒出的个别杀手,时时冲破亚裔平时安分守己、埋头读书的刻板印象。1991年卢刚事件时,许多人纷纷发表意见。爱荷华大学著名的华裔作家聂华苓谴责卢刚是中国“文革”暴力的产儿。而卢刚的一位同是中国留学生的好友却不同意,说卢刚“彻底美国化了”,个性孤僻,自命不凡,崇拜自我,崇拜枪支,生活在天体物理的黑洞理论世界和好莱坞枪战片世界。弗州的这个杀手,其动机和背景尚在调查中。但就其所作所为,各种揣测、评论、指责,在血腥和残暴面前,已属多余。

  但人们不得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校园暴力作出思考。

  暴力有没有边界?校园是边界吗?美国拥有让全世界羡慕的顶尖教育体制,美国的校园都是无边界、开放的校园,大部分跟弗州理工的校园相似,高贵而安谧,孕育着知识和智慧,聚集着世界一流人才,也拥有着当今世界最多的财富———是生产CEO和董事长的摇篮。但美国的校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暴力枪杀事件的主战场。美国校园是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开放无边界的象征。然而暴力和恐怖为什么却与之如影随形?没有边界的全球化跟无边界的暴力有何内在联系?

  美国政府有关方面立即否认这次枪杀案跟“恐怖袭击”有关。谴责美国枪支管理随意松散、好莱坞暴力文化影响的老调重弹,立即出现在《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中。但什么是恐怖袭击,什么是校园枪杀?要用跟基地组织是否有关来划界吗?

  暴力是仇恨和疯狂的表现。无论是宗教的、族群的还是个人的仇恨和疯狂,是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战争或对平民的杀戮(如今天的

伊拉克),如果探究施暴者(个人或群体)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他们跟外部世界的边界是模糊的。文化、信仰、种族等等的边界,公共场所和媒介(如校园和传媒)与私人空间的边界也是模糊的。在人们高歌全球化时代的市场和知识无边界的今天,暴力也越来越无边界。难道我们不需要再去反复思考道德边界、伦理边界、人文边界的界限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