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国大罢工亲历:罢工成为法国人生活一部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14:31  外滩画报

  全世界最强的工会在欧洲,而欧洲最强的工会在法国,因此罢工成了与葡萄酒和奢侈品齐名的法国“特产”。在法国热衷于罢工的,并不是社会最底层群体,而几乎全是捧着金边铁饭碗的国营机构员工,他们反对任何可能触及自己既得利益的改革。还有很多人只是去凑热闹,因为罢工就是法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结果不重要,参与最重要,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发泄一下,制造点噪音,然后各自回家。

  林佳鸣/ 发自巴黎

  1月29 日,笔者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已经快10 点了。

  刚打开电脑,同事汤马斯的一封邮件就跳了出来:“亲爱的同事们,我今天没法到办公室来,因为从我家到巴黎的火车全部取消了,我只好在家办公。别太想我。”

  环顾四周,办公室里稀稀拉拉只坐了几个人,比平时少了将近一半。

  出行受阻,法国人却没有怨言

  因为这一天是“黑色星期四”,很多同事不是干脆休假,就是在前一天下班时,就把工作电脑带回家,舒舒服服地做SOHO。遇上号称有250 万人要罢工的日子,呆在家里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到达公司的旅程还算顺利。这种提前一个星期通知的罢工早已让巴黎人习以为常:前一天晚上查好时刻表,第二天提前出门。车站里显然有许多和我想法一致的人,大家都裹得严严实实,表情漠然地在站台上等车。

  远处传来轰轰的声音,人们不约而同地探头张望;一趟列车缓缓驶来,大家都长舒一口气;列车停下,车厢里已经塞得水泄不通,大家又不禁摇头叹气。但是再挤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下一班火车可能是半小时或40 分钟以后。有时在你等了30 分钟后,车站里会响起工作人员平静的广播:请注意,我们很抱歉地通知您,下一班开往巴黎的火车已经取消。

  于是车外的人大喊,“请向里走走!”车内的人也喊:“没处下脚了!”一番挣扎之后,有些人无奈放弃,也有不甘心的人伸开手脚,做“大”字状扒住车门,幻想自己的身体可以薄成纸片模样。只见车门关了又开,开了又关,最后载着满车厢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我碰了你的头而此起彼伏的“Pardon”(对不起)声,摇摇晃晃地驶向下一站。

  这一幕在法国实在是家常便饭。全世界最强的工会在欧洲,而欧洲最强的工会在法国。因此法国除了葡萄酒和奢侈品之外,罢工之多之随便也是大大有名。一旦工会认定政府的某项措施,或者企业领导层的某种想法会造成裁员或损害员工的既得利益,就会立刻“揭竿而起”,组织罢工、示威、游行,逼迫政府和雇主让步。

  工会最厉害的地方,是谁的面子都不给。2005 年巴黎争取2012 奥运会的主办权,工会就选在奥运评估团到达巴黎的第二天举行罢工。历史上还有好几个法国总统就是因为罢工风潮,被搞得灰头土脸。

  在法国,罢工几乎是最有效的劳资纠纷解决方法,同时它又是合法的。参加者不会因为没有上班而受到惩罚,月底工资照发,分文不少,毫无后顾之忧。民众对罢工也大多持同情态度,遇到火车晚点、取消和拥挤不堪,都很少口出怨言。最多只是耸耸肩,说一句“C'estla vie.”(这就是生活)。

  我私底下一直认为,法国人爱罢工的传统,部分来自于他们对说话的热爱。和法国人一起开会,气氛一定热烈,发言必然积极,但最后是否言之有物,永远是第二位的—我说了什么不要紧,关键是我说话的权利一定要用足。

  这种对话语权的痴迷,反映到政治上,就成了不平则鸣,不开心就上街。每年一到10 月,国民议会开始讨论下一年财政预算的时候,也就进入各大公共部门罢工的高峰期。罢工目的不外乎三点: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提高福利。

  我的英国同事大卫提出一个著名观点,法国人春天上班,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所以他们一年只工作3 个月。

  从巴士底出发的“街头大派对”

  去年7 月,法国国会通过了在公交铁路系统实行“最低服务原则”的法案,规定从2009 年起,公交铁路系统在罢工期间,仍需提供起码的服务来保证民众日常生活。萨科齐总统信誓旦旦地说:今后法国再发生罢工,大家都不会感觉到。

  但这次罢工由法国八大工会发起,还得到社会党及另外十几个更为激进的左翼党派支持。根据工会公布的数字,全法参加人数达到惊人的250 万,除传统的罢工主力军行业如交通、邮政、电信、电力、煤气、医院、学校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加入游行队伍。1月29 日早上那点交通不便只是前奏,重头戏是下午的游行—从巴士底广场开始,一如法国大革命。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天的巴士底广场,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五彩缤纷”:广场上到处飘着色彩鲜艳的气球,人们高举写满标语的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我们受够了”、“成千上万的欧元应该给低薪员工而不是银行”等等,当然也少不了萨科齐有一次在农产品展销会上和一个老百姓对骂时的名言:“Casse toi, pauvre con!( 滚一边去,你个傻老冒)”。有人干脆COSPLAY 成萨科齐,而全场最有勇气的,当属一位只穿着三角内裤,站在车顶上的老兄,他心中的革命热情显然击败了零度左右的气温。

  组织者相当投入,摆摊设点散发传单,忙得不亦乐乎。像我这样明显只是凑热闹的好事者,一圈下来手里也积起一大摞纸头。

  最开心的应该是混迹人群中卖饮料小吃的小贩,收钱收到手软,看见我就用中文直喊:“你好!你好!”但人家热情归热情,一瓶水的价格照样比平时贵一倍。巴士底歌剧院的大门低调地贴着几张纸条,宣布当晚上演的《蝴蝶夫人》取消。

  浩浩荡荡的人群离开巴士底,向共和国广场进发,终点是巴黎歌剧院。我从来没见到巴黎街道如此拥挤过: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人,忽然让我有仿佛置身中国春运的错觉。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加入进来,有些人还拖家带口—左手拉着孩子,右手牵着狗。队伍越拉越长,放音乐的放音乐,喊口号的喊口号,模仿秀的模仿秀,倒也乱中有序。

  走过一个街口,街边有几个人举着一条大大的横幅站在那里:“今后法国再发生罢工,人们都感觉不到?今天就是证明!”博得游行人群一阵热烈的口哨声。

  一路观察下来,参加游行的大多是白人,几乎看不到阿拉伯人和黑人。难得有几张亚洲面孔闪过,一看就是和我一样的伪革命分子。事实上,在法国热衷于罢工的,并不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群体,反倒几乎全是享受特殊福利制度的公共部门员工,如交通、邮政、教育、电力等等。这些部门工作稳定,福利高,几乎没有被炒鱿鱼的风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更多关于 法国 罢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