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访伊拉克逊尼派武装小镇:伊拉克之子负责安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15:01  《环球》杂志

  探访伊拉克逊尼派武装小镇

  《环球》杂志驻巴格达记者/付一鸣 高山

  最近,《环球》杂志记者冒险走访了伊拉克杜卢伊耶这个三面环水的小镇。当时的小镇宁静、安详,犹如伊拉克动荡之中的世外桃源;然而,短短18天后,一场血腥的自杀式袭击,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小镇难入

  杜卢伊耶,是一个坐落在底格里斯河上的伊拉克逊尼派小镇,位于首都巴格达以北约90公里。它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同属于萨拉赫丁省。

  虽然伊拉克各地的安全形势比起过去两年已有所好转,但各地的爆炸事件仍然频繁发生。四月初的一个周末,在新华社驻地雇员的精心安排下,由伊拉克警方的专车一前一后护送,《环球》杂志记者冒险驱车驶出依然爆炸不断的首都巴格达,沿着设满了安全哨卡、破烂不堪的高速路朝北驶去。

  经过约一小时车程,记者下了高速,驶进杜卢伊耶镇入口的安检站。在司机和雇员出示证件后,车子又慢慢启动。此时才注意到坐在后排两个中国面孔的哨兵突然用阿拉伯语大喊了两声,紧接着后面就传来两声枪响。我们立刻被50米开外的第二个哨卡拦住了去路。

  几个身穿橙色T恤的武装人员要求我们的司机和雇员再次出示证件。这次,他们不但一把将写有新华社记者的证件抢走,还没收了司机掏出正要联系的手机,并勒令我们下车。

  经过一番激烈的询问和解释来意之后,这些把守小镇的逊尼派武装“伊拉克之子”的态度才180度转变——几分钟前还愤怒的面孔已经笑得无比热情,不停地用阿拉伯语喊着“我的朋友、我的朋友”,记者对几分钟前的鸣枪警示以及没收证件等恶劣态度还没有回过神来,只能尴尬地笑了笑。车里的雇员解释说,小镇以前很不太平,先后让美军和“基地”组织等武装分子搅得不得安宁,所以凡遇到外人进入小镇,负责保安的“伊拉克之子”都会谨慎盘查。

  “伊拉克式”热情

  车缓缓驶进杜卢伊耶小镇。前座的夏南(新华社巴格达分社阿文雇员,他的家就在小镇里)跟几乎每一个经过的人打招呼;街道中央指挥交通的警察、街边玩耍的孩子、快乐的小贩,都向他们难得一见的中国客人投来惊奇的目光和灿烂的笑容。

  夏南告诉记者,小镇大约6.9万人,全部是清一色的逊尼派阿拉伯人。各个社区的家家户户相互之间都非常熟悉。2007年,被“基地”组织残暴杀戮激怒的当地人奋起反抗,将“基地”武装人员赶出了小镇,小镇随后恢复了平静。如今,当地民兵组成的“伊拉克之子”和伊拉克军警共同负责小镇的安保。

  整个小镇似乎都在为他们从没见过的中国客人激动不已——除了市场上90%的商品占有率外,给伊拉克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深受他们喜爱的演员成龙(JACKIE CHEN)了。拥上来的大人和孩子会兴奋地问:“中国!啊,JACKIE CHEN!”然后再比划两下他们在功夫片中看到拍的招式。

  这格外的喜庆中,唯有夏南2岁7个月大的小儿子阿里瞪着大眼睛,皱着眉头,不停地往夏南的腿后藏。后来,夏南告诉记者,小阿里悄悄问他记者是不是美国人,使记者不禁捧腹大笑。“当年美国大兵到我们镇子里,他们跟镇里的孩子挥手问好,但阿里拿起小石子就朝美军的悍马车扔去……”

  镇里来了中国客人,夏南的家顿时热闹了起来。当地有名望的法官、军队将军、教师纷纷赶来邀请我们去家中做客。夏南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得知了记者仅在小镇逗留两天就得返回巴格达、日程已经安排得很满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邀请记者去他家做客:“你们一定得多住几天,否则我们会用路边炸弹把你们的车子炸毁,你们就走不了了!”说到这儿,双方突然安静了数秒钟,看着老者随后露出的诡秘笑容,记者才回过神来,不禁舒了一口气,哈哈大笑起来,可真是被这个幽默给吓着了!

  血腥记忆的碎片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便陷入了永无休止的血腥冲突之中。6年间,逾百万伊拉克平民死亡、逾百万人无家可归。驻伊美军在杜卢伊耶的清剿行动几乎摧毁了这个曾经富饶的小镇。大部分建筑化为瓦砾,农田被荒废,连伊拉克富有象征意义的挺拔的椰枣树也大片地枯萎。

  历经了战火的摧残,以及之后“基地”组织等武装分子的破坏,今日的小镇已经是千疮百孔。虽然伊拉克总体的安全形势有所改善,居民们也开始重建家园,那段充满了硝烟和血泪的日子仍然依稀可见。

  居住在小镇主街道边的穆罕默德·艾哈迈迪·穆罕默德指着低矮的围墙外街道中间的一处凹槽说,那是“基地”组织留下的路边炸弹。“炸弹太多了,所以很多就这样简单地用沥青盖住了。”他补充说:“我当时自己切断了炸弹的引线,也用沥青盖住了。”链接那个凹槽和马路边沿之间的一道凹痕依然清晰可见。

  清晨,在一个废弃的庭院中,20多名当地部落的长老们围坐在一起召开他们所谓的“小型议会”。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各家各户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他们同时会对国家的政治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集思广益。

  在这里,《环球》杂志记者遇到了戴着沉沉的花镜、额头布满皱纹的老人穆罕默德·阿布·贾拉勒。与其他大多数在座的长老相比,他的面庞似乎更多了一些忧伤与无奈。2007年8月3日,驻伊美军以清剿武装分子的名义突袭了他的房子。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内的所有5名家庭成员在这次突袭中被枪杀。之后美军承认,贾拉勒的家中没有武装分子。他的一家就这样被“错误性地”当场毁掉。

  小镇上,像贾拉勒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阿卜杜拉·穆罕默德的家曾被美军的炮弹击中,他的儿子和侄子被当场炸死,而他也因此失去了双腿。穆罕默德告诉记者,他有自己的地,但荒废了;而今还处在30岁壮年的他就只能坐在街边的轮椅上以出售汽油为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拉克之子”巡逻员告诉记者:“过去6年间,镇子上有100多名居民死于美军的军事行动;而被‘基地’组织屠杀的数字是这个的两倍!”

  逊尼派的彷徨

  与伊拉克其他地区不同,杜卢伊耶之所以能够独立于外界的动荡环境而保持自身的宁静,很大程度上是逊尼派武装“伊拉克之子”的角色转换起到的关键作用。

  2003年美军进入伊拉克并将逊尼派的前萨达姆政权推翻,由此激起了包括萨达姆所在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内的逊尼派武装的报复和打击。在美军占领后的数年间,也正值伊拉克逊尼派和什叶派仇杀达到顶峰之际,逊尼派武装与“基地”组织联合与美军展开激烈的冲突。

  之后,为了在袭击美军的同时制造伊拉克各派间的内部仇杀,“基地”组织开始同时袭击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平民。此举激起了逊尼派武装的强烈愤慨,并于2007年开始在美军的支持下,调转枪口,和伊安全部队共同打击“基地”组织。“伊拉克之子”是“Sahwa”逊尼派“觉醒委员会”下属的准军事组织。“觉醒”也因此得名。

  杜卢伊耶镇的各个入口和街道上,随处可见这些身着便装、与当地军警一起荷枪实弹保卫小镇安全的“伊拉克之子”。“觉醒委员会”的出现成为近几年伊拉克安全局势从根本上出现好转的里程碑事件。然而,鉴于国内复杂的政治、历史和派别矛盾,什叶、逊尼两大派别的博弈局面依然存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更多关于 伊拉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