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克林顿访朝标志美朝会谈只是时间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19:20  新民周刊

  克林顿访朝背后

  无论美国政府如何表态,克林顿与金正日的会面,都标志着双方直接会谈只是时间问题了。

  撰稿·邵乐韵(记者)

  8月5日,被朝鲜羁押了140天的美籍女记者凌志美和李丽娜,在走下克林顿专机的舷梯后,终于踏上了洛杉矶的土地,与久别的家人相拥而泣。

  克林顿的20小时旋风之旅无疑给两个家庭和整个美国带来了极大振奋。正在肯尼亚访问的希拉里听闻女记者获释,感到“无比兴奋”;总统奥巴马则“大大松了口气”。

  在朝鲜平壤,一张克林顿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合照迅速出现在媒体显要位置。两人合照的背景是百花园国宾馆著名的“海浪”油画,惊涛拍岸,气势磅礴。在美国人看来,这可能就是一幅装饰画;但对朝鲜人来说,“海浪”象征着朝鲜勇敢面对外国力量挑战的决心。

  然而,双方真的皆大欢喜了吗?以私人身份出访朝鲜的克林顿仅仅是去救女记者的吗?僵持了将近半年的朝美关系是否就此趋于缓和?

  只救记者,未谈朝核?

  比尔·克林顿是金正日“点名”出马的。就在克林顿成行前两周,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还和克林顿的妻子、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打过一场“口水仗”,朝美关系一点没有软化的迹象。此前,希拉里也曾提出若干赴朝斡旋人选,其中包括两名女记者所属“潮流”电台的联合创办人、前副总统戈尔,但均被朝鲜方面回绝。

  7月中旬,朝鲜让两名记者与家人通话时传达了让克林顿担任特使的建议。戈尔马上打电话给克林顿,请他务必跑一趟;白宫也询问克林顿,是否愿意出马。克林顿与妻子商量后,终于8月4日展开了这场“纯人道主义性质的私人访问”。自从为妻子助选美国总统结束后,在新闻上鲜有露脸的克林顿一下子成了美国的“高级外交官”。

  其实,克林顿的“朝鲜半岛缘”可以追溯到10年前。这也是朝鲜对他存有好感的缘由之一。

  当时,朝美正处于谈判胶着状态,美国要求朝鲜停止一切与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作为回报,朝鲜可以得到全面外交认可,美国和日本提供的数十亿美元援助,以及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亲临访问。

  时任克林顿政府对朝鲜调停官的温蒂·舍曼回忆说,金正日就是希望克林顿能出访朝鲜,让美国做出对朝鲜的安全保障承诺。2000年10月,克林顿与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次帅在华盛顿进行了秘密会晤,赵转达了金正日发出的邀请。一周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抵达朝鲜,为克林顿访朝探路。舍曼记得,当时金正日对奥尔布赖特说:“(1998年试射的)大浦洞1号是发射的第一枚导弹,也将是最后一枚。”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总统任期末的克林顿终究没有实现朝鲜之行。而几个月后,小布什上台,切断了所有与朝鲜的外交途径,朝美关系急转直下。

  对于金正日来说,克林顿的到访依然是重要的时刻,这是他期待许久的会面。朝鲜主管外交事务的第一外务次官姜锡柱是金正日最信赖的朝美关系顾问,8月4日当天也参与了克林顿与金正日的会晤。当晚,朝鲜国防委员会在平壤百花园迎宾馆为克林顿举行了欢迎晚宴。朝鲜中央电视台报道说,晚宴在“亲切的气氛中”进行。从电视画面看,略显消瘦的金正日身着经常穿的黄色夹克套装,精神很好,与克林顿谈话时,右手大幅度地使用手势。

  外界纷纷揣测,在克林顿“私人性质”解救女记者的背后,朝美不可能不提到一个关键问题:朝核。1994年,朝美第一次因核问题严重对立,6月15日,前总统卡特代表克林顿政府访问平壤,使美朝关系由敌对转向对话,当时白宫也把卡特的访问归为私人性质。

  但是,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始终否认克林顿此行与金正日商谈了朝核问题。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对媒体的一再追问表示无可奉告,以确保克林顿的解救行动不受干扰。而克林顿政府时期负责同朝鲜谈判的罗伯特·加卢奇却认为,克林顿在任时对朝核问题很有研究,他说:“如果克林顿和金正日没有就核问题进行某种实质性的讨论,那就有点令人惊讶了。”

  “显然,美国政府故意强调克林顿访问朝鲜完全是私人性质:他坐的是私人飞机,也没有美国现政府官员的陪同(与克林顿同行的是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白宫幕僚长的约翰·伯德斯塔,长期担任克林顿私人助手的道格拉斯·邦德,以及克林顿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所以,从严格角度上讲,他是没有其他外交任务在身的。”俄籍朝鲜问题专家、《韩国时报》专栏作家安德烈·兰科夫向《新民周刊》分析说,“不过,访问朝鲜本身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可被视作是韩美双边接触的开始。不用说,这是朝鲜政府的一次重大胜利,尽管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外交优惠政策,克林顿的访问还是加强了双方之间的信任。从朝鲜来说,会在官方宣传中形容这是‘美帝主义的又一次投降’,并且强调这次访问再次表明朝鲜领导人是多么有威严受尊重,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金正日身体状况良好的信息。”

  但是,对于克林顿访朝的细节,朝美两方各有一套说辞。奥巴马是否托克林顿带了口信?朝鲜方面称,克林顿向金正日转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口信,金正日对此表示感谢并欢迎克林顿访问朝鲜。白宫方面坚决否认。但资深朝核问题专家、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则认为,克林顿肯定带了口信去,至于白宫方面的否认,实则在和朝鲜唱双簧。

  至于会谈内容,朝方说金正日和克林顿“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欲说还休,让人浮想联翩;而克林顿事后说:“我有向美国政府汇报的义务,但对政府政策哪怕有一点影响的事情,我都不会说。我已经不再是一个政策制定者了。不会再对任何事情做出评论。”

  双边对话VS六方会谈

  在7月初连续试验了几枚短程导弹后,朝鲜没有再做出任何“挑衅行为”。观察人士认为,这是有意为同美国展开对话作铺垫。最近几周,朝鲜一直在暗示希望和美国进行双边对话,而美国方面始终坚持对话应当在六方会谈框架下展开。

  克林顿的成功访问,能否让朝鲜借女记者这张“牌”,如愿以偿地和美国直接展开双边对话?分析人士认为,克林顿访问确实改变了朝鲜核边缘政策的紧绷状态,也为两国恢复谈判提供了可能。但短期看,实现直接对话不太可能。接下来是新开始还是外交争端的转折,尚不明朗。

  8月5日,身在肯尼亚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朝鲜释放美国记者的行为与核谈问题无关,她还重申了美国呼吁朝鲜重回六方会谈的立场,并且否认丈夫克林顿以“道歉”换“特赦”: “我们一直认为这件事与让朝鲜重新回到谈判桌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她说,“我们与朝鲜未来的关系确实取决于他们。他们有选择。”她认为,朝鲜要么执迷不悟地挑衅下去,要么打定主意回到六方会谈谈判桌。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MSNBC电视访谈中,态度更加明确:“我们已经向朝鲜指出,改善关系的道路确实有一条,那就是他们停止发展核武器,并且不再有挑衅意味的举动。”

  不过,韩国《朝鲜日报》的分析称:“无论美国政府如何表态,克林顿与金正日的会面,都标志着双方直接会谈只是时间问题了。”

  兰科夫教授说:“在我看来,这就是朝鲜惯用的外交风格:如果他们需要更多援助或优惠政策了,首先会做一些反应激烈的事情来制造危机感,同时退出所有谈判。然后当紧张程度够高的时候,他们就提出重启对话。在对话中,他们会要求得到政治或资金回报,作为愿意回到谈判桌上的回报。我们对这种策略已经习以为常。话又说回来,这些策略通常又行之有效,平壤最终总是能得到它想要的。”

  兰科夫还说,朝鲜之所以青睐双边对话,因为“朝鲜外交官总是善于利用周边力量之间的矛盾”。“他们在这场外交游戏中很有一套。六方会谈对他们来说是个很不利的选择,因为它把朝鲜周边的国家都联系了起来。因此,朝鲜更倾向双边对话,单独和美国谈,和韩国谈,和中国谈。这样,他们就有许多机会在其他五国之间‘玩’得游刃有余。”

  奥巴马政府内的一名高级顾问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是打破朝鲜“核试验—谈判—索求回报—毁约—核试验”的恶性循环的时候了。这名顾问称,现在他们正逐渐把对朝策略重点从“减少全面开战可能性”,转向传统的“遏制策略”;阻断朝鲜向其他国家提供制导弹技术的途径。华盛顿里不会有人承认——至少书面不会承认——“遏制”是接下来的首要手段,官方说法还是布什政府提出的“完全、可验证、不可逆的弃核”原则,但是已经和朝鲜政府有过20年打交道的老外交家们心里清楚,朝鲜永远不会真正同意弃核。所以,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阻断朝鲜政府向别国提供与核有关的技术以获取资金和能源的途径。

  虽然克林顿成功地带回了女记者,但是有人担心,克林顿此行可能为奥巴马政府要朝鲜放弃核武的努力带来新的风险,并让平壤觉得采取强硬政策也能获得回报。釜山东西大学的朝鲜问题专家B.R。米尔斯说:“这正中朝鲜的心意。”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朝鲜专家克林纳也说:“韩国和日本都非常担心,奥巴马最终将摒弃要朝鲜放弃核武的政策,而愿意降低标准,只是防止朝鲜在未来进行核扩散。”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的意见是:不可能。“美国不可能在朝核问题上对朝鲜松口,朝美关系也不可能马上就好转。”■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朝鲜 美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