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糊的立场,并在最后一刻才亮出底牌的策略,俄罗斯左右逢源,取得以小博大的外交成绩。
卢 兰[莫斯科]
本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访问俄罗斯时,克里姆林宫传递给华盛顿一个信息:俄罗斯不是那么容易就跟你谈婚论嫁的。
这被认为是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为何仍能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原因之一。最近几年,尽管俄罗斯在很多方面出现衰落迹象——如人口从1993年的1.5亿减少了近1000万,俄语使用人口从3亿减少到1.5亿,军事力量日渐臃肿、低效等等,但它手握储量巨大的油气库和核武库,外交上又秉承“模糊性(ambiguity)”战略,因而仍然在世界强国之林谋得了一席之地。
希拉里的2天访俄之旅,希望说服俄罗斯共同参与对执意要进行核武器开发的伊朗的制裁,但莫斯科方面却让美国感到“失望”。
据俄官方传媒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场表示:“通过制裁来威胁只会引发负面效果,当前应该进行谈判。”而仅仅在3周前,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联合国大会上还在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吹风:“(对伊朗的)制裁没有效果,但有时也不可避免。”
而且,另据三位美国高官说,梅德韦杰夫在自己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寓所跟希拉里私下会面时,又重申了他对美国立场的支持。但是,拉夫罗夫的话却表达了相反的观点——简直让人一头雾水。
有专家因此分析称,通过模糊的立场,并在最后一刻才亮出底牌的策略,俄罗斯左右逢源,取得以小博大的外交成绩。
与此同时,就在希拉里跟俄罗斯人斗智斗勇的时候,被俄罗斯人公认为最有权势的总理普京,却在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他在访问期间说,中俄两国的合作,有助于“遏制”个别霸权国家。显然,他暗指的就是美国。而就在今年年初,当奥巴马政府向俄罗斯抛出橄榄枝,提议“重设美俄关系”时,当时普京是做出积极回应的。
难道真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如今,俄罗斯迫切需要引进投资来开发新的油气田。但是它并不急着做买卖,而是小心翼翼地精打细算,考虑着如何用足其资源“武器”,同时实现经济和政治目标。
普京在访华期间,与中方签署了总额约35亿美元的经济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引进中国的资金,开采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石油,并由俄罗斯在20年内通过输油管向中国供油的计划。对双方来说,这一高额能源协议好处不少。对俄罗斯来说,它既获得了经济收益,而且还得以同中国加强伙伴关系,共同对抗美国的全球霸权。
在伊朗问题上,俄罗斯也在维持其模糊性策略。谁都知道,一个武装了核武器的伊朗对俄罗斯同样也是威胁,但另一方面,如果俄罗斯支持制裁伊朗,则有可能失去很多重要生意,尤其是军火和核技术买卖,更糟的是,伊朗还有可能会因此向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提供秘密援助。
因此俄罗斯的伊朗政策就像是在绷紧的钢丝绳上跳舞。一方面,它警告德黑兰自己决不能容忍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另一方面,它又跟伊朗人一起批评西方帝国霸权,并抵制对伊朗实行制裁。
俄罗斯已同意卖给伊朗先进的导弹防御技术,但同时,它又迟迟不向伊朗发货。
这就是俄罗斯的模糊性外交策略。
通过在制裁伊朗问题上吊着美国胃口,它从华盛顿身上捞到不少好处;通过导弹防御武器生意和在制裁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它又确保了自己在德黑兰还有朋友。
与此同时,俄罗斯继续在外交领域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其中包括加强了它对欧洲能源市场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降低了北约对其边境地区的影响。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的态度如此模糊不清,是由于亲西方并坚持走稳健主义路线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信奉现实主义政治的普京之间意见不合所致。但俄罗斯内部则普遍认为,两人各自分工,意在提高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俄罗斯智囊团“Moscow Profile”的首席研究员德米特里·巴比奇(Babich)表示:“两人都想把俄罗斯打造成强国,并且主要外交政策也由两人磋商制定和付诸实践。”只不过,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分别扮演“好警察”和“坏警察”的角色。
不管谁扮演什么角色,也不管俄罗斯外交决策幕后有多复杂,总之近10年来,俄罗斯逐渐将自己置身于许多重大外交政策挑战的中心,包括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反恐、朝鲜核问题和军控问题等等。
可以想见,有了前面的成功,这种模糊性外交,未来也就不大可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