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候谈判火药味十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8日10:03   BTV《天下天天谈》

  小片4:气候谈判火药味十足

  自7日会议开幕起,与会的全球三大气候阵营——欧盟、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和77国集团),始终在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关键议题上存在巨大争议。

  12月9日,美国主要气候谈判代表抵达哥本哈根,与会前的高调和积极姿态相比,美方官员一到会场则“原形毕露”,故意转移话题,不谈美国该如何实际行动,却说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也立刻引发了多方的猛烈回击。针对美方的无理指责,中方谈判特别代表指出,美国应该深入地“自我反省”。

  针对美国仍坚持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的表态,代表“77国集团”发言的苏丹外交官也表示:如果发达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77国集团不排除集体退出谈判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欧盟并没有能够承担起调解人的重担。欧盟始终没有就气候融资问题提出具体金额,在减排问题上也是老调重弹:即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并且说:欧盟将“视其他国家的承诺情况”,再决定是否将减排承诺提高到30%。

  除此之外,小岛屿国家联合提出的提议因过于“激进”而被大多数国家代表反对,并遭搁置,引发了小岛屿国家代表图瓦卢的抗议。

  主持人:很多媒体形容,减排就是各个国家之间的一场博弈,我们简单地来说一下,这个“减排”到底是减的都是些什么?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

  张宇清:减排减的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约定了6种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包括其他的,比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都有可能造成气温的上升。因为它就像个被子似的,多了之后就把地球给裹住了,热量散发不出去,形成辐射,地球的温度就越来越高。地球的温度高了,就带来刚才咱们所讨论的那些恶果,所以减排就是为了拯救地球。

  主持人:而且这次峰会上也一直提到《京都议定书》,这个《京都议定书》是不是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叶海林:其实这个事很有意思,就在这次峰会上,围绕《京都议定书》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欧盟的观点,就是《京都议定书》得修改,发展中国家你也不能因为“共同有区别的责任”,你就随便排,也要改一点这个事情;发展中国家说《京都议定书》是要修改,但是发达国家的责任要强化,发展中国家仍然要坚持自己“在发展中减排”的这样一个权利,因为历史的责任是要分清楚的,毕竟你已经排了两百年了,现在轮到我的时候,你跟我说,要清洁地球,这是不公平的;还有一种声音很有意思,只有一个国家有这种声音,就是美国。美国的声音很简单,就是:《京都议定书》是什么?他没有签字,他不存在这个问题。

  主持人:这个《京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它到底都约定了什么?

  张宇清:这个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在这里,再把这个背景再给大家叨唠叨唠。因为《京都议定书》这个东西,对于现在的咱们所讨论的话题,特别是这次哥本哈根大会中的一些分歧跟争端,太重要了。

  《京都议定书》最核心的大家记住三条。这个时间好记,1997年,正好香港回归。内容最核心的三条:第一就是规定了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叫做“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说发展有先后,减排也应该有先后,就是你们工业化在我们之前,你们至少领先我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已经工业化了,在这个过程中,现在大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主要都是由你们来排放的,你们先发展了,这次减排你们应该先减,或者减得更多,责任更大。另外还有一个,直接规定了发达国家在2012年之前,你的减排指标是什么?就是给大家下硬指标,如果你完不成的话,你会受到谴责和惩罚的。第三就是刚才叶老师介绍的,就是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这个概念是什么,其实就是互相帮助,这里面绝不存在单方面的施舍和援助。为什么?因为发达国家承担了减排的指标之后,你如果想少减一点,联合国的《京都议定书》给你提供了一个方式:你可以拿出资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在他的土地上减排的量算你头上,所以这是什么,互惠互利。这次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一些非洲国家,还有其他国家提出来说,你们应该提供我们资金,给我们技术,给人感觉好像伸手要钱,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很多人就说,咱们把《京都议定书》废掉,它既然已经到期了,就没用了。但是不一样,《京都议定书》是第二步,你哥本哈根是第三步,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延续着《京都议定书》的路子,这是《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大会是先有鸡后有蛋的关系,你不能现在说我先把鸡杀了,我自己重新捏一个蛋。这样前面几十年的人类共同应对减排和气候变暖的这种努力,就有可能付之一炬。

  主持人:因为种种矛盾,在会议期间,就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丹麦密约”。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5:哥本哈根惊曝“丹麦密约”

  在气候大会进行期间,英国《卫报》曝光了一份令许多发展中国家震惊和气愤的欧美“气候密约”。这份被称为“丹麦密约”的文件出自英、美、丹麦等国之手,主旨是试图背着发展中国家强行通过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协议。

  据称,“丹麦密约”摒弃《京都议定书》内容,定下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排放峰值年份,还建议削弱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方面的支配权,与《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悖。

  对这种做法,发展中国家表达了强烈不满。“77国集团”气候峰会代表抨击该草案对峰会成功“构成威胁”,“是不可接受的”。印度环境部长表示,“如果‘丹麦草案’存在任何暗示,对印度来说必定行不通”,他还表示,印度和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同样的担忧,面临同样的挑战,包括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压力。

  主持人:叶先生,这个“丹麦密约”到底是怎么回事?您还得给我们讲一讲。

  叶海林:这个“丹麦文本”当中,其实对《京都议定书》做了两个非常大的篡改。其中一个就是放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种说法,要求发展中国家要刚性减排。另外一点就是说,回避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这样一个具体承诺,提出这个数额,用了XY这样一些含糊的数字来表示。我个人认为,“丹麦密约”之所以出来,其实是个讨价还价的招数。

  主持人:是个小伎俩。

  叶海林:换句话说,我们去买衣服,这件衣服一百块一件,小商贩跟你开价一千,你还价到五百,我给你打了五折,但实际上我还赚了你五倍。“丹麦文本”也是一个要价非常高的文本草案。如果以它为基础谈判的话,发展中国家一定吃大亏;如果不以它为基准,那么发达国家可以说OK,我没有“丹麦密约”这回事,我们在另外一个基础上,我再拿出一个文本给你看,这个文本还是占了你便宜,只不过我“丹麦文本”是一千块,这是五百块,那么发展中国家可能觉得五百块也就接受了,因为毕竟比“丹麦密约”好一些。这个才是“丹麦密约”出台前前后后,我个人认为的一个真正的动机,他并不是要你接受“丹麦密约”,他只是把“丹麦密约”作为一个吓人的大棒子放在这儿。

  张宇清: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试探,他这把个东西抛来之后,看看发展中国家阵营是个什么反应,如果你反应非常地强烈,他可能就能够考虑到自己谈判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没什么动静,甚至于是有些发展中国家提出来可以接受的话,那这个时候,发达国家的要价就会更高。

  叶海林:除了“丹麦密约”这样一个非常强硬的政策文本之外,那么我们注意到,图瓦卢这些小岛国,在这次峰会上,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的表现也很活跃,也很积极,而且得到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支持。实际上发达国家也在利用图瓦卢,真正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的小岛国,他们的声音,来为自己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争取道德高地,这样也是“一软一硬”的手段。首先我给你一个很硬的“丹麦文本”,同时我去诉诸于情感,让你看看,你看图瓦卢这样的国家,马上就要消失了,你们还不赶紧做点贡献,做什么贡献,你们也承担一些刚性的减排指标好了,实际这是一个“左右两手”的事情。目的就是第一,我自己要少花钱;第二,我还能拥有较高的排放权利;第三,《京都议定书》要正式死亡,从今以后,大家都承担刚性减排。

  张宇清:还有一个角度,从这个国际产业分工来看,咱们中国其实是承担了大量的转移排放,什么叫转移排放,因为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品制造基地,咱们中国替很多国家的消费者,制造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输送到各国去。

  主持人:发达国家把他们的工厂都放在中国了。

  张宇清: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些制造品的过程中,都是高排放的产业,发达国家把他们的工厂挪到咱们这儿来,为什么,咱们这儿劳动力便宜,咱们这儿有其他的一些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了中国排放的这种福利,如果不是中国在这样进行排放的话,不生产这些大量的商品的话,那些发达国家他们的老百姓的日子怎么会过得那么好呢,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又能让我跟你要求一样的排放指标,这太荒唐了。

  主持人:我们发现,会场内争论不休,会场外也是热闹非凡,众多的环保组织还有志愿者,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暖问题,来看一下。

  小片6: 场外的环保活动

  连日来,环保主义者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外举行了多种活动。这几名环保主义者将自己装扮成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的人物,以呼吁美国、日本和德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另外几名环保者则把自己打扮成北极熊的模样,不停地哭泣抹泪,提醒人们,距离拯救地球的时间已经不剩几天了。

  同时,绿色和平组织也在哥本哈根议会大厦外举行了活动。4位骑士和他们的坐骑分别代表气候变化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4种灾难。白马代表瘟疫和其他毁灭性的疾病,红马代表战争和为争夺资源而引发的暴乱,黑马代表饥荒和气候变化对粮食供应带来的影响,灰马则是在提醒人们,每年有大约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

  此外,一场特别的小型气候讨论会也在哥本哈根举行。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讨论会的地点就设在哥本哈根街头,而且每位参与者都必须在小跑中讨论问题。同时市民们也明白了这些环保人士的良苦用心,那就是采取措施遏制气候变暖真是刻不容缓了,大家应该马上动起来。

  主持人:说完了发达国家,当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的义务以外,我们来说说普通老百姓,可能更多的人不太关心一百年以后世界会怎么样,他关心的是眼前。我们来看一下街访的情况。

  街访:

  污水利用 废物利用啊 比如洗澡的时候用一个盆接一接凉水 因为你发热水的过程中开始会放一些凉水 把凉水接起来 然后冲马桶啊擦地啊

  节能啊 我不怎么节能 我平时睡觉的时候还开着灯呢

  今天我就减排了 今天我把车停在地铁口 然后坐地铁过来的

  像我们如果不需要的话 把空调换成变频空调 到夏天的时候温度保持在25°就可以了 不用非降到22°那么低

  洗完衣服不用甩干机去甩干 直接晒干就可以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来完成我们自己的这份责任,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张宇清:少吃肉,这里面其实有道理,因为人家也研究过,这个牛肉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就是从牛饲养一直到屠宰,一直到你的餐盘的时候,这个过程排放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少吃肉是可以减排,而且对身体有好处。

  叶海林:还有一点,低碳产品要想真正进入千家万户,首先第一,他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就是说它的质量不能低于非低碳产品,它的成本不能太高。现在我们知道,再生纸名片,以及低碳和高循环利用度的产品,往往比我们那些低循环,低碳的排放产品价格要贵,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求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他一定要拿出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良心上的道义感,这是不公正。

  主持人:这也是不能长久的。

  我觉得在人类和气候变化相互的这样一个竞赛当中,如果胜利了不会有鲜花和桂冠;如果失败了,可能要付出的是地球和子孙万代的一个生存的代价。那哥本哈根会议,不应是一个终点,当然它也不应该是通往歧途的起点。我们都希望每天推开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蓝天,呼吸到的是新鲜空气,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不应该只是幻想,应该是一个我们共同的理想,而这理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天下天天谈》,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气候 峰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