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买
迪拜最终需要多少人口?这和迪拜塔的高度一样,是个难以回答的话题。EMMA公司主席穆罕默德·阿拉巴尔给出的答案是5000万。要知道,经过这几年连续的人口膨胀,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迪拜人口总数刚刚接近200万。人口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又将刺激人口。在阿拉巴尔看来,在迪拜这二者都不成为问题,“没有极限”。
也许阿拉巴尔的答案是受到了刚揭幕的迪拜塔的启示。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当公司接到修建该项目的任务时,当初准备仅仅修建90层。“为何兴建这样低的建筑?迪拜酋长接到项目图纸时这样问道。”阿拉巴尔回忆,“如果没有酋长,迪拜塔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它只会是一个八九十层的建筑,这就是我的视野范围,不会更高了。但后来酋长又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去散步吧,你是不是穿着合适的鞋子无所谓’,他带我到沙漠里走了5公里,让我们有了新的目标。”
Deira老城区是外地人大量进入的第一个场域,这里和“阿Q”的老家隔海相望。当地人告诉我们,Deira的另一个名字叫“小孟买”,这一方面包含了它光荣的历史:他是这里的贸易发源地,一方面也表现了它沮丧的现实:肮脏,混乱,底层劳工聚集。一种观点认为,迪拜的原始积累远远不是那些储量可怜的石油,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那的确称得上是笔巨额财富,但比起由Deira区开始的贸易为这座城市积累的人气,那点钱简直不值一提。
“迪拜湾是一个长14公里的海湾,既临海又靠河,很自然,这里构成了迪拜的生命线。”“阿Q”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一个很适合300吨左右的中小型货船停泊的港口,货船从这里再运载其他商品到遍布印度至东非海岸的各个港口。但是‘二战’后贸易的兴隆,导致其对大吨位商船的依赖,但大船进不了迪拜湾,只能停泊到海湾外,由小船运进港,这就增加了费用。”
迪拜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项目由此开始。前酋长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一家本地银行入股20万英镑,项目还从科威特银行贷款40万英镑,这才开工,抽干海湾的水,沿两岸筑起两条长长的码头,为过往船只提供服务。
本来游轮是渡河的工具之一,但现在是萧条时期,要凑齐一整船愿意付超过100迪拉姆/人的客人并不容易。2010年1月的这个晚上,我们只看见两艘挂着米红彩灯的轮船在河面游弋。在岸边,一个船主向我们搭讪,愿意用75迪拉姆为两个人服务。他的船是一艘像中国大乌篷船的木船,复式结构,灯红酒绿披挂齐整,但是一个客人都没有。传统的摆渡船则生意兴旺,每渡一次河是1迪拉姆。即使已经是晚上22点多,从空船到满客,只需要两三分钟时间。大部分客人是劳工,也有少量旅游的亚洲人。阿联酋中国旅行社总经理李明告诉我们,债务危机对旅游业伤害最大的还是欧美客源,“去年一段时间,欧洲客人几乎为零”。摆渡船没有船墙,前后两根木柱支着一个屋檐似的船顶,乌黑的船身藏进了黑黝黝的河面,只看到船头的灯光,就像飘在河面的一颗颗星星。
Deira区的码头是这个城市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当整个城市的工地因为债务危机而停止时,码头上从未间断的货船和工人明白地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活力所在。码头上排列着长长的木船,大型船只上还配备着起重机械臂。大多是棕色的木船船体上,刷了清油保养,船上是白色的船楼,装饰着蓝色的雕花木头栏杆。
码头上交织着繁荣和萧条。紧挨木船的岸边,排满了等待出售的二手车,在挡风玻璃上写着车主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当地人告诉我们,债务危机以来,这里排列的车辆数目骤然增加,但即使是在最萧条的2009年春天,码头上的船只从来没有安静下来。只是货物的种类有些变化,以前是建材、五金、水泥、钢筋,而现在,更多的是食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当我们晚上22点在迪拜河边散步时,一群巴基斯坦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向船上扔着白色的面粉袋,一边快乐地在车上向我们喊“你好”。
保人制度
将“阿Q”们和这些巴基斯坦工人联结起来的,是一种被称为“保人制度”的经济担保方法。这在伊斯兰世界普遍存在,但迪拜将它衍生得最为充分。根据当地的商业公司法,在阿联酋境内,如果要在各种自由区以外设立一家公司,必须有一名或多名阿联酋本国股东(合伙人),而且必须占有该公司最少51%的股份。第二种情况,即使只是在当地开设分公司,也需要找当地人做担保,每年要向担保人支付一定的保费。
“保人制度”在源源不断的移民和迪拜本地人之间建立了长期分享利润的制度渠道。它意味着,每一个移民进入这个城邦,只要他在这里就业,就不仅为迪拜也为迪拜人输送了“人口红利”。
Mohammad Yasin建立了一家商业服务公司Quality House。他代表着阿拉伯人性格中的另一部分:沉默,严谨,和女士保持距离,甚至说话时候都很少直视你。Quality House从事的业务,实际上是当地保人公司的正规版。按照迪拜的法律,所有自由区外的区域成立公司都需要找一位当地人做保人。每年的保费根据公司从事的业务有所不同。一般贸易公司的保费是1.5万迪拉姆/年,而如果是旅游、出版等行业,保费可能达到3万~4万迪拉姆/年。
迪拜商业的发达让保人制度在这些年多少出现了失控,以至于不少当地人完全寄望于从这种天生制度上大捞一笔。阿联酋中国旅行社总经理李明告诉我们,他的保人同时为22家企业做担保。“按这个制度的最初设计,保人是一种连带责任的担保系统。如果保人担保的公司中,有一家出现经营问题,营业执照没有更新,那么他担保的其他所有公司都将无法得到执照的Renew。”李明说,“但现在,很多当地人为了得到更多的担保,对担保公司的质地根本不去过问,一旦出现连带责任,往往要由这家企业为那家企业去交罚金,处理后事,而保人完全置身事外。”
与很多迪拜商人一样,为了避免风险,李明将名下3家公司的营业执照分别找了3个不同的保人,而不是担保在一个人的名下。“这样可以化解一部分风险。”李明说,“当然,你出的保价高就可以找到一个信誉度更高的保人。我的3个保人,一个是迪拜劳工部的公务人员,一个是警察局的公务人员,还有一个是开企业的,都相对可靠。”
另外,迪拜政府对“保人制度”的操作细节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很多时候保人也负责为自己的担保对象代办经营证件。迪拜的政府部门每天只上半天班,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按一个毫无阻碍的程序跑下来,也需要大概15个工作日,需要交纳的各种费用约为3万迪拉姆。只是将申请资料转为阿拉伯文的Typing Center,也会成为有些保人能捞一笔的环节。不同公司办理证件的费用,结算下来会相差几倍。“现在有一些保人,看到你的生意好,会要求从公司分红。”
这引起了迪拜政府的警觉,关于保人制度修改或废止的讨论持续多年,却一直未有答案。Mohammad Yasin曾经在迪拜的政府部门任职,保人市场的混乱让他决定办一家正规的商业服务公司。“所有的费用都是按政府定的标准收取费用,并出具发票。我们想让来这里经商的外国人知道,并不是所有本地人都只是想赚你的钱。”Mohammad Yasin对我们说。
尽管如此,“阿Q”并不完全认同“当地人靠移民为生”。“我们也在被不断打扰。”他说,“我们是个很小的民族,我们需要别的地方的人和资金来这里,帮助我们建设迪拜。”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进入这里,改变着他们熟悉的环境。“阿Q”的家边正在修路,直通到迪拜塔脚下。“路一旦修通,我们这里的土地肯定也会开始出售。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会来到这里,我们只好再搬家,搬到沙漠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