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日本政局变动与政党政治相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17:45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尹俊:了解,有可能是虚晃一枪。刚才刘教授也谈到了日本政局的走向,请陈先生分析一下,您认为将来日本的政局走向将是什么样的?另外接班人的问题,谁将有可能接任新的首相,包括新的领导人,将会以怎么样的步骤和流程产生?

  陈言:刚才刘教授已经对日本的政治走向进行分析了,我完全赞同刘教授的观点。我是这么想的,在日本现在的政治格局中我们还看不到一个民主党强有力的对手,比如说自民党,刘教授可能知道,现在他的支持率依旧非常低,他的领袖在日本大多数民众中没有太多的号召力,过去对自民党执政54年的那种反省、总结历史经验,他基本上没有在做,还是按照自民党老一套的方式在做运动,这个已经完全脱离于日本现在民众的民心了。

  我们再看民主党,民主党应该说长期以来一直是好几个领袖人物同时存在的,包括鸠山,包括小泽一郎,还有刚才刘先生说的菅直人,日本的前元成思,还有一个我比较关注的先古由人。有这五个巨头在这儿存在,应该说在民主党内部找出一个新的领袖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目前看来我觉得菅直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虽然他5月31日一直在力挺鸠山,但是他内心里边也看到了这个政治局面已经出现这种状况了,菅直人出来领导民主党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但是这个人在能力上面多大程度能够超出鸠山、超出小泽,我是带着很大疑问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有多么大的行政领导能力,虽然他也当过大臣,也做过很多在日本很轰动的事情,但是在整个经济政策上、外交等等方面,我还没有看到菅直人有超出其他民主党领袖绝对优秀的想法、做法,还没有看到。

  主持人尹俊:所以到现在谁来接班可能还不太明朗,从专家的角度来看目前还看不太出来,我们都得等待下一步的判断和更新的消息出来。

  陈言:估计是4日那天就开始在民主党内部重新进行选举,这个事情可能也会很快的就有一个结局的。

    主持人尹俊: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日本短期政府和日本首相被迫下台的事件很多,举个例子,比如福田、安倍、麻生,包括现在的鸠山,都是很短期的政府,都是首相被迫主动下台的,这给我们很多中国网友很深刻的印象。两位觉得让一个日本首相能够作出辞职决定的原因都会有哪些?另外,包括之前的这几任首相他们辞职,这中间是不是也有共同的因素在里头?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日本政权更迭的现象?

  刘江永:的确,在日本的政治史上,特别是战后政治史上,既有过有些领导人长期执政的稳定时期,也有过在一个周期10年或者是5年出现频繁更迭日本领导人的状况,一年就换一个,甚至一个多月就换一个,这里面的确也使我们看到这种周期,大的方面讲,一个它跟日本经济发展的周期有某种意义上的看不见的一种同步性。

  首先我们看,日本在战后,他经济增长比较顺利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经济实力比较强,民生改善比较好的时候,通常是他政局相对稳定的时候。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讲,政局相对稳定,他执政的政策有连续性,他政治界和经济界关系比较稳定的时候,他的经济增长也比较顺利。但是当他的经济出现萧条、滑落、民生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他的政局也就出现了不稳,民众选民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变革,当他经济很稳定的时候,民众一般是求稳怕乱,政治核经济的同步性,以及民意选情的同步性,在日本战后60多年发展历程中,是可以作为一个问题认真来研究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日本的政局发生这种变动是跟它的政党政治相关的。就是说长期以来在战后日本实际是多党竞争一党长期执政的状况,就是几个在野党存在相互争夺,而日本的自民党长期执政,在1993年第一次下野,很快又上台了,从那以后日本并不是一党执政,而是一个主要的保守政党联合其他的小党形成了保守的联合执政状态。

  这种状态日本有的人,比如小泽一郎,他就想是不是可以将来搞两大政党保守体制。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好像美国也好、英国也好,一个保守政党,比如说由于政策没有得到民意支持,或者由于贪腐问题下台了,这样另一个政党可以取而代之,使得保守政治体制在这个国家可以长期存在,这是他的构想。

  实际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从90年代初到现在,自民党是两次下野,现在是民主党执政,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有点水土不服,只是两党在轮流执政。最近不知道这个消息有没有对小泽有些微的也许,比如说英国最后不得不联合,这种小泽的期待或者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对他的政治理念会不会心理有暗示或者说他找不到方向感了。

  还有一个,党内有派,包括民主党内实际也有不同的派系,他本身是一个不同政党拼凑起来的政党,里面有政治理念的分歧、人际关系的分歧等等,实际我们看到在这次鸠山宣布表示要辞职过程中,实际上有些利益集团的部分,比如说参议院,这次要选举,参议院选举如果失败了,一些参加这次参议院角逐的候选人就落选,所以他们极力呼吁参与这次选举的要求体制要改变,他们内部有这样的压力,包括政治上的歧见。

  这样内外因素,包括国内外因素,纠结在一起,导致他不得不宣布换相。当然还有对日本政治影响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就是美国,到现在来说美国这个外部因素仍然没有消失。

  但是从他的问题点上来讲,他得不到民意的支持,一个就是民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第二,他的一些竞选承诺没有完全兑现,令民众失望。第三,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出尔反尔,使得民众对他的执政能力,对他的这种摇摆性,确实感到不满。具体讲我们刚才谈到的普天间基地的搬迁问题等等,我们就不重复它了。

  总之,在日本政局变化过程中,应该说一些基本的因素仍然在起重大作用,包括经济形势,包括党内斗争、党外的斗争,所以在未来来看,日本政局不可能完全稳定下来,仍然是一个动荡多变的过程。

  但是有一点是不是可以大着胆子说一下,目前变化局势还不至于影响到民主党他的执政地位,鸠山内阁可能就此结束,但是民主党因为在众议院还掌握着300多个议席,多数席位,所以只要他不分裂,不进行众议院的选举,我认为民主党还会继续执政。

  主持人尹俊:陈先生,刚才我询问这个有关于近年来日本政权不停的更迭,很短期的政府,包括首相被迫辞职的这种现象,中国网友该如何来看待?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陈言:我想谈两点,或者说第三天,这次鸠山辞职真的让大多数人感到非常意外。我记得大概30日、31日南方有一个媒体编辑跟我说,鸠山会不会辞职?我就想咱们温总理正在日本访问,鸠山也说了,要到上海参加世博的,况且普天间问题不管怎么说也算有个了结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鸠山由纪夫的母亲鸠山安子基本上每天都在给她的儿子打电话,你要坚持下去,首相一定要当下去,鸠山由纪夫首相得考虑,老妈这么说了,怎么也得挺下去啊。通过各种各样的要素,我想鸠山首相总能够再坚持一段吧,没有想大这次突然辞职了,这个有很大的意外性。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比如之前福田、麻生很快辞职了,分析原因有点,比如日本的经济,有一句话在其中“失落的10年”,日本从93年以后进入到失落的10年了,到了小泉上台以后好像有一个暂时的恢复,他的政权也算挺长了,接着又一个不断下沉的过程。我看有一个新闻讲“日本在进入失落的20年”,日本他经济上失落肯定政治上就不会非常稳定。

  第二点,还是想说一下日本政治家的这些资质,过去的那些比如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像田中角荣、中村康宏这些政治家,他们都比如经过军队的训练或者农村、工厂里边的训练,有比较强的忍耐性,最近的几位政治家,基本上都是世袭政治家,都是父亲或者爷爷那一辈就是非常著名政治家的这些人。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特点,一方面,他们很会在民众提出什么要求的时候迅速的给他们一个许诺,博得了众多民众的支持,但另外一方面,他就和田中角荣和中村康宏那些政治家,他没有长久的干下去的能力。如果今后日本还出这样的政治家当首相,我担心是不是又得干一年辞职,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刘江永:还要补充一点,从70年代以后,日本政局的动荡,一方面日本强调他是民主体制,就是他是选举产生领导人。但是另一方面,他这种选举出来的领导人,坐不稳,不久倒台了,往往都和一件事相关,这件事就是日本的金钱政治,就是政治金钱权钱交易,几乎每一任下台的领导人都跟这个有关系。远了不说,就这次,实际上鸠山在今天上午他表示要辞职过程中,他提了两个大的原因,一个是关于美军基地搬迁的问题没有兑现,他仍然希望美军基地将来要搬走,但是目前来说由于天安号事件他没有办法,希望民众理解。第二件事情,他说了包括他,还有民主党的干事小泽一郎,都是有民众质疑他们在政治和金钱问题上没有处理好,所以他要表示民主党我们要一种干净的政治,我们宁可自己下台也要保持党的形象,实际上他是一种悲情牌。

  但是他也等于承认了日本领导人更迭下台跟腐败、跟金钱政治是相关的,即使他说要进行什么政治改革,定了一些规矩,但是有的时候还有暗箱操作,还有打擦边球的情况,结果一被媒体曝光以后,作为执政党来说他就颜面全失,所以不得不引咎辞职。

  从目前来看,21世纪,除了小泉除了日本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相对复苏以外,其他的日本领导人的辞职啊、翻船都是跟这个有关系的。

  主持人尹俊: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只能聊到这儿了,在这里也谢谢各位网友关注我们新浪网新闻频道的访谈节目,更多的有关于这次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辞职的消息,关注我们新浪新闻频道,谢谢大家,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