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中产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晓燕、杨晴川、刘亚南、张皓雯 见习记者帅蓉发自布鲁塞尔、孟买、北京 “我就算是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比利时姑娘劳拉在大学里学习的是中文专业,当她笑着和记者说这番话时,已经成为比利时一家中资机构的员工了。“我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她说。
劳拉介绍,她每月2500多欧元(1欧元约合9.25元人民币)的收入在比利时算是中等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缴税,剩下1700多欧元用来支付房租和自己的日常开销,生活还算比较轻松。
现在,似乎只有在欧洲才能如此轻易找到对生活现状满意的中产阶级,本报记者在几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全球更多中产阶级的生活压力偏大,诚如台湾歌手郑智化在一首名为《中产阶级》的歌中描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美国中产面临“崩溃”
美国的中产阶级在最近几年日子不太好过。美国学者在金融危机前就提出,美国中产阶级内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使得中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有“崩溃”的风险。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中产阶级美国的终结》一文中指出,二三十年前,美国的中产阶级占据社会重心位置,可最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益却流向了中产阶级的上层和富豪阶层。
美国中产阶级分化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城市都有所谓中产阶级社区,然而,最近几年以来,许多赚了大钱的专业人士纷纷离开这些社区,搬到新兴的富人区去了。而在加州和夏威夷这些物价较高的地方,由于生活费用上涨,许多下层中产阶级人士不得不搬离原来居住的中产阶级社区,另择廉价居所。
金融危机后,美国中产阶级的分化和困顿更为明显。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维持生活水平,夫妇不得不双双出来工作。而据美国媒体报道,如今许多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即使夫妇双双工作都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
美国媒体曾这样形容:过去美国的社会结构像维多利亚时期女人上小下大的裙子,而现在则更像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换言之,曾经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正在日渐式微。
欧洲中产忧心养老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的中产阶级仍然过得滋润,不过,也不可能悠闲度日。今年27岁的杰西卡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再有一年就毕业了,丈夫弗朗斯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会计师。夫妇俩有两个儿子,一个两岁,一个只有三个月。他们算是典型的比利时的中产阶级。
婚后,他们在市郊买了自己的房子,各种手续办下来花了9万多欧元。杰西卡说,他们税后的月收入有3000多欧元,只靠自己也负担不起,还得靠公婆帮忙在银行抵押贷款。现在房子每月的月供需要八九百欧元,占了日常开支中的很大部分,另外让她感到有压力的是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两个孩子需要500欧元。
杰西卡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太少了。早出晚归,回到家后还要做饭打扫卫生,安顿两个孩子。时间总是很紧张。”她说。
没有这些烦恼的劳拉忧虑的则是养老问题。劳拉告诉记者,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各国政府的养老金支出日益庞大,公共财政不堪重负,不少国家都在考虑进行养老金改革,或者提高退休年龄,或者减少养老金,因此要想保证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早做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印中产压力沉重
最近几年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产阶层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介绍,1988年,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城镇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2006年达到这一收入水平的人在城镇中的比例接近9%。同时,中产的收入增长速度自2001年以来正在加快,2001至2006年的五年间,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即平均每年增长1%。
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国民收入增加,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比例增长幅度应该更大。
而印度很多人抓住了经济改革带来的机遇,收入可观,生活富足,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今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印度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即超过3亿。
不过,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多数压力沉重。
米塔尔女士是新德里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年收入有50万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6.6卢比),但因为害怕失去这份工作,她经常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结婚10年了不敢要孩子,平时也没时间做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餐馆里靠吃快餐过日子。
“我根本没时间做饭。”她说,许多同事都和她情况类似,经常加班,担心失业,担心孩子不能进好学校读书。
在中国,同样有很多中等收入者生活在压力中。肖雪是北京某媒体的中层,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收入不菲。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儿子,还有两处房子,衣食无忧,可以经常旅游。不过,肖雪总感觉压力大。“不是来自工作,是担心孩子的教育。”她告诉记者,幼儿园还好,可以多花钱进私立的。但是要是想让他上个好的小学,就得买学区房。
“我和丈夫商量过买学区房的事情,5万一平米,买了房子,我们就什么都没了。我们也都是有体面工作和房子的人,但是在这个城市,这实在不算什么。”她无奈地对记者感叹。
高福利惯出养尊处优
“影响中产阶级状态很大的因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国外如果要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除了这群人收入比较高以外,还需要有各方面的保障。就是说你进入中产阶级后,地位是非常稳定的,不会一下子因为家庭经济遇到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地位就下降了。”李春玲分析指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才能使中产阶级人们的心态、经济状态和地位比较稳定。中印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类似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而欧洲,就是靠高税收高福利政策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在瑞典,只要三口之家有一个实现就业,基本上就可以全家衣食无忧,成为中产阶级家庭。有数据显示,瑞典70%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家庭。
欧洲人普遍享受的高福利待遇与高税收是分不开的。据欧盟统计局与欧盟税务总局去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欧盟税收总额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将近40%,其中北欧国家更高,占GDP的将近一半。为了实现社会的高度公平,收入越高需要缴的税越多,而收入低的话可以享受不少税收上的优惠条件,这种“劫富济贫”的做法大大缩小了人们的贫富差距。
这样的制度也有弊端,不少人抱怨,这种规定让人丧失了工作甚至是赚钱的动力。记者去年到瑞典采访时曾在一间中餐馆用餐,每次去用餐都能发现几名50多岁的男子在餐馆内聊天喝啤酒。据餐馆老板介绍,这几位根本不上班,就靠各种福利保障过日子,而且过得还很滋润。
此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让欧盟开始反思这种高税收、高福利发展模式的弊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在考虑从改革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入手。然而,养尊处优惯了的欧洲人是否能够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