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日的岛屿主权舆论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16:53  《环球》杂志

  韩日的岛屿主权舆论战

  詹德斌

  韩国和日本围绕独岛(日本称竹岛,下同)主权归属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如今,无论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认为这个岛屿是属于本国的,其他国家的人更是一头雾水。这主要归因于韩日两国都在国内争相开展主权教育。

  韩国式全方位宣传

  目前,韩国实际控制着这块面积不到20万平方米的岛屿,所以在培养国民的主权意识方面占据着地利优势,而且也有足够的底气。

  现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表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守护独岛,就没有人敢对独岛别有用心。”

  韩国塑造主权意识方法多样。首先,韩国时刻显示对独岛的有效控制。韩国不仅派海洋警察常驻守卫,而且在独岛海域进行各种科学考察。韩国军方则定期派遣空军巡逻,且每年举行相关军事演习。其次,韩国不断在岛上修建永久性建筑,包括灯塔、码头、营房、停机坪等,甚至计划建造饭店和其他民用设施。

  第三是各种形式的主权宣誓。时任总统卢武铉专门发表了成为韩国人口头禅的“独岛是我们的国土”的电视讲话。时任韩国总理韩升洙登上独岛,并在现场设置象征主权的标石。韩国政界人士也都不断前往独岛发表主权言论。第四是实施独岛有人化政策。韩国政府鼓励民众将户口迁入独岛,目前也有居民实际居住。韩国政府也开放了独岛旅游,不仅韩国居民可以自由前往,而且政府还定期邀请各国记者登岛考察。

  第五是全方位宣传独岛的主权归属。韩国不仅发行了独岛邮票,在新发行的货币上标识独岛,在天气预报中强调独岛,而且以“独岛”命名各种事物,如号称亚洲最强大的登陆舰“独岛号”。韩国教育部已经决定在中小学增加独岛课程,或者在教材中加入独岛内容。韩国独岛守护队、韩国进步联带、韩国教职员团体总联合会等市民团体经常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举行示威和抗议,韩国网络外交使团、歌手、学者、海外侨民也纷纷出钱出力开展独岛是韩国领土的宣传,如在美国、欧洲等地的主要媒体上、主要地点刊登独岛是韩国领土的广告,要求其他国家在地图上标识“独岛”名称等等。韩国政府还出资,以韩英中日四国语言出版《独岛是韩国领土》教材,并把此书放在在韩外国人常去的景点和饭店,以外国游客、留学生及在韩外国人为对象,加大对独岛为韩国领土的宣传。

  第六,是系统研究独岛,寻找独岛属于韩国的证据。韩国1982年11月16日就把独岛范围划为“独岛天然保护区域”。韩国官方设立了东北亚历史财团,不久前还专门成立了独岛研究所,系统地从历史、地理、法理等方方面面进行研究,通过学术会议、出版物、展览的方式向国民普及独岛知识,同时与日本开展有理有据的斗争。

  日本式步步为营

  相比之下,日本在独岛问题上要被动得多,主权塑造也要弱很多,民众的关心程度也要低一些。但日本政府在塑造独岛主权方面却显示出稳扎稳打,伺机出击的特点。

  日本宣称曾有效统治过独岛,称日本于17世纪经管郁陵岛时,发现了独岛,并将其作为寄港地。特别是17世纪中叶大谷村川家族获得了渡海许可,将独岛作为捕鱼场所。1696年日本幕府承认郁陵岛为朝鲜领土时,独岛却排除在外。

  日本称其曾有效统治独岛的第二个根据是日俄战争后的1905年2月22日,日本岛根县颁布告示第40号宣布独岛由隐岐岛司所管,并将独岛载入日本官有地清册。根县知事等日本官员访问独岛、中井养三郎允许渔民进行捕捞,同时国库每年征收使用费。日本还修改渔业管理规则,规定独岛周边除海驴以外,禁止其他鱼种的打捞等。

  美国1952年2月27日宣布将独岛排除在炮击演练基地之外后,日本政府次日就对韩国的海域主权宣言提出抗议,并开始混水摸鱼。同年8月,一些日本人登上独岛,并竖起了一块写有“岛根县隐岐郡竹岛”的木桩,以此象征日本的主权。

  在宣传上,日本主要通过官方向民众普及其主权主张,而且有意通过这种主张激起韩国反驳,进而使独岛问题纷争化、国际化。日本于1954年9月25日建议韩国将独岛归属争端提交海牙国际法庭审理,试图将争议国际化。因为韩国有效地控制着独岛,即便是败诉对日本来说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显然,韩国政府一口拒绝了日本的要求。

  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一直坚持抗议韩国占领独岛,并逐渐单方面制造独岛争端,致使独岛问题成为领土纠纷。日本自1978年开始首次采用“竹岛问题”这一表述,此后强度日益加大。2005年3月16日,日本岛根县议会通过条例,规定每年的2月22日为“竹岛日”。从同年开始,日本每年都在《防卫白皮书》中主张竹岛是日本的领土。2006年4月14日,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宣布,日本海上保安厅决定从当日开始勘测竹岛周边水域。这是战后日本第一次试图采取该行动。

  日本外务省的配合也很默契。日外务省1963年发行的《外交蓝皮书》首次主张独岛主权,此后基本上每年都重复该主张。2008年2月,日本外务省刊登题为《旨在理解竹岛问题的十项要点》的韩语、日语及英语资料,供网友阅读并打印。该资料后来被译成阿拉伯语、汉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俄语及西班牙语等十种语言。该资料称,无论是从历史事实还是从国际法角度来看,“竹岛”都是日本固有领土。

  2008年7月1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将在2012年度使用的中学“新学习指导纲领”社会科解说书中,写入竹岛为日本领土。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审定通过了5种2011年度小学5年级社会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均将独岛记述为日本领土。日本的地图也将独岛明确标记为竹岛,并在郁陵岛和独岛之间划线,即使在教科书中不另外做解释,小学生也必然坚信独岛是日本领土。

  尽管韩国主张与日本不存在领土问题,但日本步步为营的努力显然使独岛问题变成了韩日之间的重大争端,影响甚至左右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不过,日本的各种努力也促使韩国日益强化对独岛的实际、有效控制。

  鲜为人知的岛屿之争

  《环球》杂志记者/周彪

  除了媒体关注比较多的热点岛屿争端之外,世界上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岛屿争议。这些岛屿没有成为热点并不代表争议各方的矛盾并不存在,只不过没有被激化而处于“潜伏期”而已,或者由于争议各方因为发展国际关系的需要而将岛屿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了。

  但是,争议各方政府和民众在争夺岛屿权益过程中的表现同样具有戏剧性。

  靠沉没暂时解决的岛屿争端

  作为印度和孟加拉国天然界线的 Hariabhanga河在流入孟加拉湾的入海口处“制造”了许多冲积三角洲。1974年,一颗美国卫星发现河流入海口处新增加了一个面积大约只有2500平方米的新岛屿,这就是后来引发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近30年主权争议的新穆尔岛(孟加拉国称“南达尔帕蒂岛”,下同)。

  后来,经过详细的勘察,发现该岛面积会在退潮时不断扩大,最大面积可以达到10000平方米,其中包括潜藏在水下的礁石浅滩,但这座岛屿露出海面的高度从来没有超过2米。据研究专家推测,该岛屿可能是在1970年“波拉台风”后出现的。

  岛屿虽小,但给旁边的印度和孟加拉国带来了不少主权归属方面的麻烦。对于这一新冒出水面的小岛,两国都决定奋力争夺,都宣称对新穆尔岛拥有主权。由于小岛距离河口只有两公里,同时属于两国大陆架范围内,很难适用国际划界惯例。

  1981年,印度派出特种部队强行登岛,并在岛上树立国旗。孟加拉国也同时派出军舰与之对峙,并派出军队登岛。虽然两国都不承认在岛上发生过冲突,但据印度媒体披露,两国士兵在岛上曾发生过“肉搏”,造成双方至少20名士兵受伤。但这次冲突并没带来任何结果,岛上的印军发现小岛距离海面最高处也就2米,难以长期驻守,只得撤兵。孟加拉国也曾派兵登岛,同样因为无法驻守而撤退。后来,两国海军时不时在该海域对峙,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直到今年3月,印度贾达沃普尔大学海洋学教授苏加塔·哈兹拉宣称,经过卫星图像和海防巡逻队员证实,孟加拉湾新穆尔岛因海平面上升完全遭海水淹没。就这样,两国争议了近30年的岛屿问题被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给解决了。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海岛被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底地壳变动。

  显然,这种解决方式未必是“一劳永逸”,说不定哪天海底地壳再次变动,小岛也可能隆起。也有可能哪天科学家探测出小岛附近海域有重要资源,两国可能会重新争夺海平面下的新穆尔岛,那时候双方估计得开着潜艇去水下对峙了。

  对交通要道的争夺

  同许多岛屿争夺的历史背影一样,发生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之间的岛屿争夺是典型的殖民时代遗留下的问题。1971年11月英国殖民势力撤离该地区后,并没有清晰地判定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入口处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的归属。这为后来发生在附近的两大邻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之间的岛屿冲突埋下了隐患。

  最早做出反应的是伊朗,英军撤出后不久,伊朗就出兵占领了原属英国保护地的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阿联酋对此表示抗议,宣称对三岛拥有主权。其实,这三块岛屿并无重大经济价值,但是因为它位于中东交通要道霍尔木兹海峡的入口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只要控制了这三个岛屿,就相当于扼住了海峡的咽喉,控制了该地区的交通要道。

  多年来,这三个岛屿一直处于伊朗控制中,阿联酋虽然多次表示要求从伊朗手中收回属于自己的领土,但并无实际军事行动。2007年据半岛电视台报道,阿总统寻求通过双边谈判或国际仲裁解决这一问题,阿联酋保证尊重国际仲裁机构做出的结论。至今为止,伊朗依然控制着这三块岛屿。

  同样因为交通战略地位而争夺岛屿的还有西班牙与摩洛哥对雷拉岛(西班牙称“佩雷希尔岛”,下同)的争夺。雷拉岛位于摩洛哥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海域,它面积虽然不到2平方公里,但由于扼守大西洋和地中海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岛的归属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复杂,最初岛屿由西班牙控制,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由于距离摩洛哥较近,摩洛哥人则认为它理所当然应该属摩洛哥的领土。在整个19世纪,西班牙、英国和摩洛哥都声称对该岛拥有主权。

  1912年,英国宣布放弃对该岛主权后,剩下摩洛哥和西班牙两国对该岛进行主权争夺。按照两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双方均不能派兵占据该岛,西班牙于上个世纪70年代撤走了以前驻扎在岛上的士兵,从那以后,这个岛上除偶尔有贩毒分子和渔民活动外,一直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但在2002年7月,一群摩洛哥士兵登上岛屿,并在岛上建立了军事观察哨,岛屿争端问题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摩洛哥方面对此解释,由于该岛成为一些毒贩的藏身点,所以有必要在岛上设置军事据点。随后,西班牙派出军舰,强行驱逐了岛上的摩洛哥士兵,不过,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目前,该岛屿的归属问题依然处于两国争议中。

  全民口水战

  按照一般理解,岛屿争夺是国家政府部门和军方的事情,但在加拿大和丹麦两国对汉斯岛的争夺中,民众却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声援本国政府,两国“爱国人士”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了一场隔空对骂的“口水战”。

  争端的主角汉斯岛位于丹麦格陵兰岛与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之间,同北冰洋中许多孤岛一样,它面积只有大约1.3平方公里,终年为冰雪覆盖。但是,由于该岛涉及到北冰洋地区的航线开设以及石油资源开发问题而显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丹麦和加拿大两国都非常重视对汉斯岛的主权争夺。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丹麦政府曾派人登岛插旗,并埋下一瓶白兰地。2005年,加拿大士兵登陆汉斯岛,并以同样的方式在岛上藏下一瓶加拿大威士忌,“埋酒斗法”。两国还多次派军舰进入岛屿附近海域,并登岛升旗以宣示主权。为了支持本国政府行为,两国民众也开始了争夺岛屿的“战斗”。

  网络是“民间斗法”的主要阵地,加拿大和丹麦都有专门的组织建立网站开展网络攻势。丹麦人建立了一个名为“解放在加拿大人压迫下的汉斯岛”网站,并在网站上将加拿大的枫叶旗和纳粹标志放在一起,旁边是显目的两行字: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丹麦;2005年,加拿大帝国主义入侵丹麦。以此影射2005年加拿大的登岛行动。

  加拿大政府对此表示抗议,但丹麦政府认为这是民意,并非政府行为。加拿大人同样也建立网站给予还击。当人们用Google搜索汉斯岛的名字时,在搜索结果的最前面很容易发现一个网站,上面飘扬着大红色的加拿大枫叶旗,然后用煽情的语言写着:加拿大的汉斯岛受到了丹麦人的入侵。

  汉斯岛的争夺甚至还出现了网络上的“第三者”,一个名为“汉斯岛解放阵线”的民间组织看不惯加拿大和丹麦争夺岛屿的行为,建立了一个第三者网站。他们在网站上宣称:汉斯岛同时受到了加拿大和丹麦人的入侵,我们要去解放汉斯岛。各国的热心民众在网站上议论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位因纽特人认为汉斯岛应该属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也有人提议应该通过一场冰球比赛来结束这场永无休止的争端。

  其实,人类关于汉斯岛的记载还是19世纪中后期的事情,是当时的英法极地探险家们发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岛屿,但对于它的归属,谁也说不清楚。或许,它的真正主人可能是生活在北冰洋的北极熊吧。

  从争端走向国际仲裁

  如果争议各方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大于岛屿所能带来的权益,国际仲裁解决也是双方都能接受的问题解决方式。厄立特里亚与也门对哈尼什群岛的争夺就是通过国际法庭裁决岛屿归属来解决的。

  哈尼什群岛主要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最大的岛屿面积将近90平方公里。群岛位于红海东南端海域正中,距离也门和厄立特里亚的距离相当,因此难以适用国际通行法则。中东航运界人士指出,哈尼什群岛不仅扼守着连接亚洲和欧洲的红海入海口曼德海峡,还具有良好的经济开发前景,因此两国都不肯轻易放弃主权诉求。

  其中最大的大哈尼什岛最初由也门控制,但厄立特里亚独立后对它提出了主权要求。1995年11月15日,厄立特里亚突然出动海军向红海南端大哈尼什岛上的也门驻军发起袭击。经过3天的战斗,厄官方宣布,厄军已于18日攻占了大哈尼什岛。19日,也门出动了作战飞机空袭厄军,但终究未能从厄军手中夺回哈岛。

  最后,在国际社会调解下,厄国同意从哈尼什群岛撒军,并释放了被俘的也门军人,双方协议哈尼什群岛实行非军事化。1998年10月9日,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仲裁机构做出裁决,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存在争议的大哈尼什岛的主权归属也门,厄政府表示遵守国际仲裁做出的决定。两国的领土争端至此得以和平解决,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在亚洲,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关于白礁岛、中岩岛和南礁岛的主权争夺也最终通过联合国国际法院的裁决解决。同其他国家相比,这两个国家的岛屿争端显得更加温和。在十九世纪40年代,英国殖民政府占领了白礁岛,并在岛上建造了一座灯塔,随后交与新加坡政府管理。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新加坡陆续在岛上设立了军事联络器材。但在1979年,马来西亚在新出版的地图上首次把白礁岛划入它的领土范围,由此引发了关于白礁岛的主权争议。

  从1993年春开始,新加坡对白礁岛附近的中岩礁和南礁也提出主权要求。1994年,双方同意将这三个岛屿的主权纷争提交国际法院处理。但具体事项的谈判却十分艰难,直到2003年,双方才签署了决定将岛屿争端交给国际法院裁决的正式协议书。

  2008年5月,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做出裁决,白礁岛主权归新加坡,南部的中岩礁归马来西亚,南礁的主权则划归所属海域的国家。两国官员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根据南礁岛所处的领海范围来确定其归属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争议 岛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