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烽火为何在蓝色海洋上蔓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16:53  《环球》杂志

  烽火,为何在蓝色海洋上蔓延

  贾都强

  根据中国海洋局的资料,全世界共有380多处国家间的海洋边界需要最终划定,而目前只解决了约1/3。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围绕岛屿争端发生的对抗和冲突不断,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还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今年9月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逮捕中国一艘渔船的船长和船员,引发了中日之间的一场外交危机,钓鱼岛之争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南千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下同)的国后岛,也引发了俄日之间的外交波折。岛屿之争为何在最近30年大大升温?为什么一些国家为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弹丸之地拼命力争?

  归根结底,岛屿之争实际上是海洋权益之争。当今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地理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赋予了岛屿非同以往的重要经济和军事战略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岛屿纷争的主要背景有三个:首先,战后掀起了民族国家的独立浪潮,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主权国家,这些新兴国家具有强烈的领土主权意识;其次,1982年12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通过,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它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的海洋权利意识,刺激了岛屿主权的争夺;第三,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渴求,加上海洋勘探和开发技术的突破,使得海底油气资源成为国家发展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源泉。如果说过去岛屿之争,争夺的是一般的领土占有权,那么今天的岛屿之争,着眼点更多地集中在海洋资源上,体现为争夺海洋资源的排他性的占有权和开发权。

  根据《海洋法公约》,“一般的岛屿与大陆领土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就是说,拥有一个岛屿,就可以获得和一般领土一样的海洋资源权益,即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茫茫大海上,只要拥有一块哪怕是仅可立足的方寸之地,就可以获得以该地为中心、半径为200海里的所有海洋资源的开发权。

  《公约》的颁布,使得即使是以往一些无人注意的荒岛也身价倍增,重要性凸显。如果在岛屿附属海域,勘探出了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那就更加魅力难挡。

  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下同)大打出手,资源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马岛紧邻南极,气候严寒,绝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但是马岛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石油资源,储量高达20亿桶,堪称“南极的科威特”。

  南沙群岛海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但在上世纪70、80年代被周边的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抢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岛礁,刺激这一行动的主要因素也是海洋油气资源,科学家在南沙海域的海洋勘探中发现了惊人的石油储藏,概略估计有137亿吨至177亿吨,可开采40多亿吨,南沙海域有着成为“第二个波斯湾”的潜力。

  同样,1969年,美国海洋学家埃默里等人发表了《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一文,认为在东海中、日、韩大陆架交界处存在着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尚未勘探的海底石油资源。随后,日本政府首次正式提出了对钓鱼岛群岛的主权要求。毫无疑问,正是“ 埃默里报告”对东海石油蕴藏量的乐观估计引发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垂涎。

  俄罗斯与日本之间的南千岛群岛问题在战后成了延宕几十年的悬案。俄罗斯不愿意放弃这四个岛,因为“丢弃北方四岛就意味着丢失了16亿吨的石油能源、1867吨黄金、9284吨白银、397万吨钛、2173亿吨铁、1117亿吨硫、36吨稀有金属“铼”,还有放弃价值20多亿美元的世界第一大渔区——西北太平洋渔区的核心地区,以及大量的森林资源。

  几乎所有热点的岛屿争端,都涉及到巨大的海洋权益。对于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一块大蛋糕,谁愿意撒手让给别人呢?

  岛屿海疆争端具有一般领土争端的共性,关系到一国的主权。主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敏感问题,它不仅牵涉到一国的主权象征,还牵动着一国的民族情感。即使是一个小岛的归属,一旦与国家主权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全民关注、很难让步的大问题。如韩国和日本的独岛(日本称“竹岛”)之争,韩国人不仅把独岛看作是韩国的神圣领土,还把它看作是韩国摆脱日本侵略的一个历史象征,把独岛的主权归属与复仇雪耻的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这就大大增强了韩国与日本围绕独岛争端交锋的烈度和解决问题的难度。

  岛屿争端还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领土争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荒岛,在主权的法理根据上,更加复杂难断。各方的表述包括历史的、地理的、法理的依据,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出于各种顾虑,岛屿争端的当事国一般也不愿意把纠纷呈交国际机构进行司法仲裁。所以,岛屿争端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岛屿主权之争,无疑会给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甚至严重影响双边关系的发展。“北方四岛”领土争端成了战后长期影响俄(苏)日关系的一个根本问题,两国至今未能签署和平条约。但是,岛屿争端的后果也勿须夸大,一般来说,有争议的国家往往会顾及到国家关系的大局,采取一定的克制和预留外交调停的空间。岛屿之争,没有速决的灵验之方,注定要在纷争中走向未来。(本文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争议 岛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