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机组又着火了
15日凌晨4时20分,东京电力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依然无法进行注水作业,核燃料棒仍处于裸露状态。
据共同社报道,6时10分左右,二号机组传来爆炸声。夜间的报道已经表示,二号机组反应堆容器出现部分破损。现场人员已经开始全体撤离。
7时30分,东京电力公司新闻发布会,领导层再次全体鞠躬谢罪:盛放燃料棒的金属容器内压力迅速下降,这说明容器发生破损。
这将是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在NHK作评论的专家说,如果情况属实,核燃料已经暴露出来。这样,注水等措施将无法有效缓解严峻局面,也许会考虑彻底封闭核设施。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15日清晨前往东京内幸町的东京电力总公司,严厉批评该公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事故的通报迟缓。
愤怒的首相像记者那样大声训斥公司高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们做好准备吧,队伍全撤下来的时候,你们公司百分之百倒闭!”
报道说,菅直人曾对记者说:“电视上都已经报道了爆炸,现场竟在一小时之后才报告!”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0时宣布,二号机组的爆炸事件可能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核泄漏。它要求周围遗留的居民和核电站工作人员、自卫队防化部队队员在建筑物内躲避,不要外出,并采取自身保护措施。
共同社报道说,菅直人于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民书,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情况转向严重,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
菅直人说,四号机组也发生了火灾。枝野幸男随后解释说,四号机组仍是氢气爆炸。
愤怒的首相决定建立一个专门对策小组,由他担任组长。几乎在同时,东京监测发现放射性物质。随后据路透社报道,位于东京以南的美军横须贺基地已经探测到低水平辐射。
日本新闻网则报道说,日本自卫队的防核部队已经赶到福岛第一核电站,接替自卫队“特殊武器防护队”,因为后者的防护服已经无法抵御高辐射。
但自卫队表示,这支部队一直训练如何应对原子弹袭击,没有多少民用核电设施的对策和经验。
傍晚,18时55分左右,福岛核电安全危机开始的第100小时,一个最为严重的消息被几家媒体发布出来: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曾要求东京电力公司一定要全力阻止第一核电站四号机组出现临界状态。
简单地说,如果突破临界,核裂变将进入由衰转兴状态。
这是日本官方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核裂变和临界反应的可能性,此前宣布“自动关闭”的反应堆,难道又“活”了?
还有过去几天少有提及的四号机组,到底它又发生了什么?而整个第一核电站,共有6台机组。■
福岛核危机的中国对策
多位受访者表示,中国的核事故应急能力目前可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处理类似危机。但是如果受到美国帮助的日本仍不能有效控制核事故,中国仍应以加强本土监测和防护为主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北京报道
3月13日,凌晨1点,排水量1350吨的“中国海监23”号缓缓驶离青岛港。作为本次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一项基本措施,这艘中国最先进的海监船将执行“中国管辖海域开展放射性应急监测预报”任务,其监测结果将成为中国政府下一步应对举措的主要根据之一。
此刻,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也是灯火通明。这是中国核安全机构及应急体系首次应对如此大规模的境外核安全事故---自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中国核事故应急体系,遇到一次真正的挑战。
国际通报来了
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中国核应急体系中的三个最主要机构率先投入运作:设立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的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设立于国家气象局的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
中国的核应急工作实行国家、地方和核电厂三级管理体系,即国务院设立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核电厂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设立地方核事故应急委员会,核电厂营运单位设立应急指挥部,分别负责全国、本地区和本单位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和地方核事故应急委员会。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是依托国防科学技术局建立的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它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相关司局承担,这个司同时设有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事故应急响应中心等相应机构。本刊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各办公室内都已张贴了自3月12日开始的24小时值班表。
协调委员会的主要构成除了核事故应急办公室,还有联络组及专家组。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原主任徐玉明对《望东方周刊》说,此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应对境外核事故的应急体系和机构。
如2003年投入使用的国家核事故应急响应中心就承担核应急国际公约国家报警点、境外核事故响应等有关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2006年通过的《国家核应急预案》中有关“我国周边国家核事故及核动力卫星事故影响境内时的应急响应”部分,这种情况下的应急响应主要涉及辐射监测、饮水和食品控制、卫星污染碎片搜寻等,除受影响省区的应急响应外,国家级的响应按规定的职责任务分工实施。
根据《核事故辐射影响越境应急管理规定》,对境外核事故以监测及防护为主。详细的监测内容包括:空气中、地面上或者受影响海域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也被紧急通知加强监测,包括:境内食品或者进口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水平,来自污染区人员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另外还包括监测来自污染区的车辆、船舶、飞行器以及其他物资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对进入境内的放射性烟羽的跟踪监测。最终,利用上述各种数据和来自境外的有关资料,对事态变化进行连续评价,预测其发展趋势。
在《国家核应急预案》中还单独表述了台湾省核事故时的应急响应。当台湾省发生核事故可能或已经对大陆造成辐射影响时,“参照本预案的有关规定和执行程序组织应急响应。”
而涉及台湾省核事故的国际通报及紧急援助的有关事宜,按中国外交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1992年12月以互换照会形式确认的谅解备忘录执行。
正是通过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中国可以接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本核电站相关情况的两次通报。此外,在福岛情况恶化后,中国外交部门也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询问。
国务院会议开到晚八点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目前由18个国务院和军队的机构组成。其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拟定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政策,统一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和地方政府及核电站主管机构的核事故应急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核应急计划等。
在周边国家发生核事故后,首先由环境及气象部门投入监测,承担主要任务的是国家核安全局,该机构常设在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司。
国家环保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核事故发生时,即为环保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
与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不同,环保部及国家核安全局的核事故应急组织主要负责环保系统内的核事故应急事务,审定对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急行动采取的干预措施。同时,审定向国务院、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汇报事故报告和应急工作报告。
国家核安全局的主要体系是遍布全国的辐射环境监督站。在受人关注的上海,辐射环境监督站就有4个监测点。
据本刊记者了解,除启动了沿海的全部环保系统的观测点,在上海等地的监测机构的取样频率已由每周一次改为每日一次。这些采样仪每小时可采样数百至上千立方米。
15日,随着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爆炸,核事故升级。当天,相关机构首次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的名义发布消息说,放射性物质经大气和海洋稀释后,不会对中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竹舟对《望东方周刊》说,导致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最大原因并非地震而是海啸。因为地震虽然超出核电站的抗震级别,但没有导致特别严重的后果,随之而来的海啸却使供电和备用供电系统失效。
中国最高级别的核安全专家估计,核电站的其他辅助设施也因此受到严重破坏,这给后期的恢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或直接导致多台机组陆续发生险情。
当天下午,国务院举行了高级别、小规模的应对会议,一直从下午延续到晚8时之后。
16日上午,专家组成员再次前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就未来事态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会商。同时可能组建其他的专家小组加强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