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巨震后的中国网络民意嬗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12:01  南方人物周刊

  巨震后的中国网络民意嬗变

  凤凰网的一项民调显示,近九成网友认为中国应对日本提供援助。中日两国文化相连,不论两国有何历史冲突,都应该出手相助

  本刊记者  陈磊

  从幸灾乐祸到携手抗灾

  对于日本的特大地震,王小吉首先是从微博上知道消息的。王是重庆师范大学艺术系二年级的学生,北京人。

  3月11日下午2:50左右,王小吉在外面晃荡。突然,他发现手机微博上有几个日本朋友说:地震了,是在东北部宫城县地方,东京都在晃,地震很严重。

  “我在东京的时候也经历过地震,所以我明白,日本人说严重的地震是有多严重……”王小吉说,考虑到这么大的事,媒体肯定要报道,就赶紧回到家,打开电视,凤凰台已经在直播了。

  让他感到有些压抑的是,随着日本大地震消息的传开,在QQ群里,他看到了一些“幸灾乐祸”的同胞,“都在那叫好,认为这是报应,就连我们宿舍的一些同学,也这么说,让我很难过。”

  本刊记者检索发现,至今,在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上,依然有许多人保持了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

  网友“幻鱼未央”发微博说,她的一位亲戚就是那些幸灾乐祸的人之一,“她说日本鬼子她痛恨,小时候被日本人用水淋,淋得肚子都发胀了,还骂我,‘是你没经历过!’你懂什么!我听完后心情很复杂……”

  来自南京的“甜甜jimmy”,颇具代表性,她说,“日本的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写了一篇庆祝的微博,但是之后看到朋友的妹妹在日本失去联系,觉得过于麻木就给删了。之后一直在想:对于日本这个民族,对于它曾经给我们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是我们子孙后代永远无法忘记和原谅的,从民族感情出发,有人对于此次发生在日本的灾难是心存幸灾乐祸的。”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了解到日本大地震的惨状,绝大部分民众加入为日本加油、祈福的行列。凤凰网的一项民调显示,近九成网友认为中国应对日本提供援助。中日两国文化相连,不论两国有何历史冲突,都应该出手相助。不少网友呼吁,大灾面前,应该放下狭隘的民族主义,携手战胜灾难。

  知名博客写手李承鹏写道:“我必须明确地、毫不犹豫地为遭受灾难的日本人民祈祷,因他们是同类,因汶川大地震时,我亲眼见一队日本搜救队行动失败后,垂首低泣,连连道歉没有完成工作。人类之所以在这么多的灾难下还能幸存,因为我们还有恻隐之心,知道我们都是鸡蛋。无论谁说什么,我都要站在鸡蛋的一边。”

  发生在广东某媒体编辑部的一个故事也许更有代表性:一位员工本来也是对日本地震幸灾乐祸,但是看了同事发的灾难视频后,再没有把嘲弄的笑容挂在脸上了,有点坐立不安地说去查查日本红十字会的地址,看能否给人家捐款。当她百度搜索“日本红十字会”看到结果后,当场失声痛苦(原文如此)——全部都是日本红十字会对中国的各种援助历史,都是她在国内媒体上不曾听闻的。

  漠视日本巨震媒体遭鄙视

  “我们对日本真的是了解得太少了,极少部分保有幸灾乐祸态度的人,大部分是没有去过日本的。其实,日本民众为中国做了很多事,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知道而已。”年仅21岁的王小吉说。

  王的这种见解,和他留学日本一年的经历有关。那是2007年9月至2008年的夏天,尚在读高中二年级的他,获得了中国政府的一个交流项目,在日本呆了一年,很多时候就住在日本民众的家里。

  让王小吉感动的是,2008年夏天,中国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当时他在教室自习,“不到半个小时,负责交流中心的日本老师就给我打电话,问我家人怎么样。”

  “下课出门时,所有的日本同学,都过来问我:你家有没有事?第二天,几乎每一个便利店,包括我们教室内,都摆放了一个捐款箱,上面写着‘四川大震灾援助金’,印象中,好像每一个路过的人都捐了钱。”

  在汶川地震的第三天,王小吉说,他在日本那个村子所属镇的红十字会,就来替中国灾区募捐了,他和同学一起去帮忙,抱着募捐箱,“那个村子人虽然很少,但不到一个上午就募集了50万日元。”

  当地村民捐钱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几句安慰话,比如中国加油之类,也是那一次,王小吉抱着募捐箱的照片,上了日本的《朝日新闻》。

  日本大地震之后,很多2008年日本援助中国汶川大地震的事迹,也被网民翻了出来。

  首先就是日本国际救援队,这是汶川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专业救援队。一位网友说,“还记得日本救援队吗?地震发生4天后,他们抵达四川,开始进行救援。日本救援队队员列队对死难者哀悼的图片,曾令国人动容。”

  后来,这条配有日本救援队低头对死者默哀的照片,在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之后的两天内,得到了网民几万次的转发、几千次的评论。

  还有日本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报道——把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作为新闻头条,甚至来不及将有关内容完全翻译成日语。而当时一位日本网民揣测,日本普通人不会热心帮助中国救灾,只有亲中的福田政府才会出资救援,结果引来一片骂声,称其想法是日本人的耻辱。

  富有戏剧性的是,现在,日本遭受特大地震,情况逆转过来。中国一些报道日本地震篇幅、力度不够大的媒体,被很多人指责——针对合肥某报封面对于日本地震只放一张小图,某杂志记者表示出不屑:“懒得评论。”

  而云南昆明市某都市报,打通了封面与封底,用更大的视角,来关注日本地震,受到了媒体同行众口一致的称赞。资深媒体人石扉客在微博中写道:“感觉比广州那三家同行的头版都要好!”

  “这不是简单的投桃报李”

  王小吉说,3月11日那天,在看到同学们的幸灾乐祸后,他从自己的博客中找出了当年他在日本期间为汶川地震募捐的照片,贴到了自己的微博上。让人惊讶的是,短短4个多小时,这条微薄被@了几万次,评论7000多条。

  “突然间粉丝暴涨,突然间被@几万次,我表示很有鸭梨。”王小吉说,平时来看,自己的这条微博并无任何特殊之处:“汶川地震时,我和日本同学一起上街募捐,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这个老奶奶说的那一句:中国頑張れ!(中国加油!)”

  然而,在巨灾面前,在共通的人性中,一切都变了,一个普通日本老太太的声音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心声,而中国网民极少部分的幸灾乐祸也淹没在几乎全民一致的为日本祈福与加油中。

  王小吉说,3月12日,他给熟悉的日本朋友打了一圈电话,当接通当年留学学校宿舍的电话时,朴实的管理员一直在说,咱们村儿没事儿,云南怎么样了?“被他这么一问,我顿时语塞。”

  和王小吉有着相同感妥的,还有明星王力宏,他也在微博里写道:太多无辜的人一瞬间需要帮助,对日本来说是前所未有规模的天灾。希望我们在这个时候能表现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 爱。

  知名媒体人笑蜀写道:“天灾面前,人类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汶川大地震时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力量驰援中国所给予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这比地震本身更惊心动魄,或者换句话说,这实际上引爆了一场心理地震,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改变着我们对于生命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在此次日本大地震之后,互联网上,呼吁中国政府立即组织救援队驰援的呼声会汹涌澎湃。这不是简单的投桃报李,没有那么强烈的目的性,没有那么功利。应该说,主要是基于对生命的信仰,基于人类一体的感同身受,基于爱和善。”

  切尔诺贝利 谎言是最大的魔鬼

  今天,日本发生的核事故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切尔诺贝利的记忆

  特约撰稿  姚望

  25年前的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核事故。浩劫之后,留下的是一串惊人的数字——去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33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数千名儿童罹患甲状腺癌,上百万人生活在对自己健康和生活的忧虑之中,其影响持续至今。”

  今天,日本发生的核事故再次唤起人们对切尔诺贝利的记忆。有人担心,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会不会是另一个切尔诺贝利?

  “死亡区”竟成“动物的天堂”

  1986年4月26日,正在进行实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发生蒸汽爆炸,炸裂反应堆外部保护层和房间的顶部。随即,大气中散发着大量的放射性微粒,空气与超高温核心中的1700吨可燃性石墨慢化剂接触;燃烧的石墨慢化剂加速了放射性粒子的泄漏。

  现场的操作员无法停止反应堆的反应,而随后赶来的消防人员也无法扑灭大火。放射性粒子随风蔓延。离核电站仅3公里的小城普里皮亚季首当其冲,事故发生48小时后,该城近5万人口全部被疏散。

  这次事故直接导致50人死亡,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交界的地区受到严重污染。而核污染的云层随风扩散,覆盖了西欧、东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利用直升机从空中向暴露的反应堆残骸倾倒近2000吨碳化硼和沙子后把火给扑灭,也控制了辐射。

  事故发生后,当局用钢筋混凝土,把4号反应堆彻底封闭起来,这里被称为石棺。如今数十万吨的放射性核物质被封存在那里。其表面已经锈迹斑斑,石棺为中心的30公里以内,还是隔离区。

  切尔诺贝利这个名词象征了灾难,有游戏商以切尔诺贝利为背景设计了一款游戏——切尔诺贝利的阴影,背景设定于曾发生核灾难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上,变种生物和神秘力量开始屠杀幸存者。

  此外,还有流言以更荒诞的形式传播。有说法称,1996年,隔离区变异的硕鼠,吞噬了考察的科学家,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流言终归是流言。

  这里辐射值高,因而也被看作“死亡区”。

  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绝对禁止进入,成年人则被严格限制进入,进入者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这样严格的条件主要是保证来访者的安全。这里整体上的辐射比较高,如废弃的机械场内,平均辐射是每小时800至1200微伦琴,而人体不能超过每小时20微伦琴。

  1986年的惊天浩劫后,出事的4号机组被封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剩下的3个机组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维持国家电力供给14年。2000年12月,整个切尔诺贝利发电厂停止发电。

  但是大量的核废料依然没有处理掉,需要工作人员照看,石棺也需要不断加固。在事故之后这25年中,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事故区道路、房屋以及周围树木的清洗。此外还有不少安全警卫人员和员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

  他们的饮水和饮食全部从外面运输进来,并且每一轮排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每天离开工厂时,他们都要在仪器前检测手和脚的放射性污染。如果身体遭受辐射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包括服用药水、清洗,如果情况严重的送去医院。

  隔离墙的外面,军人在巡逻。

  虽然这里被划为隔离区,但一些大胆的老人近年返回当地居住,如离核电站约15公里的伊利因齐居民点。这些返乡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回到故土,心里也安稳很多。”一些老人家说,他们并不担心辐射,医疗人员定期来给村民检查身体,还对农户家种的农产品进行辐射测量。结果显示,当地产的水果和蔬菜辐射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内。要在隔离区居住,是需要勇气的,回来的人毕竟是少数。目前至少有300人在隔离区内居住。

  在这25年间,这里居然聚集了很多野生动物。据切尔诺贝利国际生态学实验室记录,隔离区内目前有超过400个物种的动物,包括280种禽类和50种濒临灭绝动物。而且这些生活在隔离区内的动物并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突变,这里也不像外界所传说的老鼠长得像猫一样大。一些科学家将这里称为“动物的天堂”。人类从这里销声匿迹,无意间给动物留下了繁衍生息的宝地。尤其是鼠类,对放射性物质表现出了惊人的抵抗力。

  但美国生物学家莫斯乌认为,这一地区相当一部分的鸟类都在承受着核辐射引起的疾病,甚至产生了基因变异。它们的存活率比其他地方的鸟类大大降低。有些鸟类出现肿瘤。

  事故受害者达几百万之多

  虽然禁区内小鸟在歌唱、老人在晒太阳,但是这个庞大的区域依然充斥着隐患。

  根据官方估计,发生事故后的反应堆内大约还有180吨的燃料,该批燃料的总放射性达约1800万Ci(670 PBq)。石棺阻止着辐射扩散,但这并非是一个永远安全的做法。

  早在2003年俄罗斯《独立报》报道,时任俄罗斯原子能部长鲁缅采夫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有崩塌的危险。当年赶工修建的石棺正在老化,反应堆继续腐蚀这个石棺里的钢筋混凝土。

  如果石棺倒塌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数量惊人的放射性尘埃将会被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欧洲将会再次经历新一轮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解决的方案就是在石棺上加盖一层防护层。

  “目前实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全封闭工程的资金缺口还差大约4亿欧元,其中发生爆炸的4号反应堆威胁最大。”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说。这个呼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响应。

  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欧盟委员会呼吁国际社会提供7.5亿欧元(约合67.7亿元人民币)援助,为遗留下的200吨强辐射物质建造新的、更复杂的隔离层,以取代可能崩溃的石棺。

  2010年底,乌克兰当局释放的一些信息引人关注——计划把切尔诺贝利开发为面向普通游客的旅游区。

  其实早在2006年4月26日,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就表达了类似想法,“对许许多多的人来说,应当(亲眼)看看切尔诺贝利地区村镇中敞开的门窗,长满了杂草的院落,荒芜的庄园。这都是教训,这些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核电站被毁坏的机组。”

  当然这样的旅游必须穿防护服,游客必须在严格的指导下参观。

  不过在隔离区外,当年遭受辐射的一些人群仍生活在核事故的阴影中。

  去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33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数千名儿童罹患甲状腺癌,上百万人生活在对自己健康和生活的忧虑之中,其影响持续至今。”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则更触目惊心:在受到影响最大的一些国家,事故发生时还是青少年的5000多人现在已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参加清理现场行动的工作人员、被撤离疏散者和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以及乌克兰被污染地区的居民当中可能已有9000人死于恶性肿瘤。

  现在仍有500万人居住在被核物质污染的地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显示出高于一般水平的焦虑和多种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症状。英国有媒体报道称,也许已经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

  前苏联政府在各地建立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治疗与预防机构,对受害者提供免费医疗帮助。苏联解体后,这一任务被继承国延续。十几年来,诊治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达几百万之多,其中包括二十余万名儿童。同时,政府还建立了统一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名单”,对受害者身体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受害者也得到了政府赔偿。

  不过,纵然有免费的治疗,受害者承受的苦难他人又如何体会?而那些身体目前尚算健康的人,心里也留下了很深的创伤,他们的焦虑程度超过了正常水平。

  或是导致苏联解体真正原因

  事故已经过去25年,而当年的苏联也不复存在。但对事故的起因,依然有着不同的解释。

  如1986年8月,有报告把事故归咎于管理问题。身为厂长的茹柯汉诺夫只具有燃煤发电厂的训练和经验,他的总工程师佛民也是来自一个常规能源厂。核电站操作员也应该为事故负责

  而发布于1991年的报告,认为事故由于核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引起。

  事故发生后,更有3个原因导致了灾难的扩大,这都和苏联政府体制有关。

  一是,苏联的官僚体系忽视问题的严重性。爆炸发生后,并没有引起苏联官方的重视。在莫斯科的核专家和苏联领导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应堆发生火灾,但并没有爆炸”。根据戈尔巴乔夫事隔20年的自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当天上午,苏共政治局就开会讨论局势,随后组织了一个政府委员会来处理事故后果。”但是这个委员会也未能明了事故的严重性。时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本人也是通过瑞典科学家的报告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就是因为一开始没有了解到严重性,在事故后48小时,一些距离核电站很近的村庄才开始疏散。

  另一个原因更被广为诟病。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通知邻国。1986年4月28日,瑞典Forsmark核电厂工作人员发现异常的辐射粒子粘在他们的衣服上。在百般调查后,他们怀疑是苏联核电厂出了问题。莫斯科接到从瑞典政府发来的信息时,辐射云已经飘散到瑞典。苏联终于明白事情远比他们想的严重,但也只是发表声明: “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发生的一起事故中,一个反应堆被毁。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消除事故的影响。我们会对事后的处置实施援助。我们已成立了专门的政府委员会。”

  整整一周,苏联政府也没和外国政府有效沟通,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使得邻国不能有效评估灾难后果。当外国媒体纷纷报道事故时,苏联官方媒体还宣布“破坏远远没有西方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严重”。

  一周后,才由后来担任俄总统的叶利钦发布了消息,“电厂附近的水库受到了污染,电厂周围辐射量仍旧过高,不适于当地居民返回。”同时,官方担心会引起人民恐慌,没有告诉居民全部真相。

  还有一个原因是,相对落后的处理手段。苏联政府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但是这些负责清理的人员也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

  这场灾难除了涂炭生灵,也有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有评论认为“此事让苏联政治比过去更透明开放”。戈尔巴乔夫也有此感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5年之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确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其前后的两个时代迥然不同。”

  经过了这一灾难,1986年以来,国际上加强了核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过这还不够。“4号反应堆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一事实表明核以及放射性活动附带的安全隐患会跨越一国之疆界。”

  因此,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也不仅仅是日本一国的事情。毕竟在这个时刻,任何的差池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日本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