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新兴市场的新不确定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15:43  财经国家周刊

  新兴市场的新不确定因素

  除了打乱全球产业链之外,日本大地震还给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通货膨胀形势投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文/梅新育

  八十年未有之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余波未尽,一场震级创造历史纪录、号称“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又给世界经济复苏投下阴影,给正在与通胀作斗争的新兴市场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有新加坡经济分析师表示,短期来看,这次地震可能会使日本全国GDP降低1%,其重建工作或许需要12个月;更有一些分析家乐观地引用“破窗效应”预测灾后重建将如何拉动日本经济。

  问题是,“破窗效应”即使成立,其所带来流量增长也未必能完全补偿日本财富存量的损失。更何况日本重建必将显著加重财政负担,而日本财政无论是赤字占GDP比重还是公债余额占GDP的比例,都已是发达国家之最,重建的“破窗效应”纵使能够带来GDP数字一时的好看,又将给日本财政和经济前景带来怎样的新压力?面对日本早已是天文数字的赤字和公债数字,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承受力。

  即使不考虑赤字、公债之类似乎可以推卸给后人的负担,这场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恐怕也不止是GDP减少1%,全部完成重建工作、完全恢复正常生产可能要超过12个月。服务业部门恢复会快一些,但制造业部门恢复需要的周期会长一些,因为现代大生产大厂房建设、设备重新安装调试,其周期很多都超过12个月,甚至要历时两年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场地震是对日本社会动员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而萎靡不振多年的日本政府和社会能否经受住这场考验,重新振作,尚在未定之天。

  除了打乱全球产业链之外,日本大地震还给大宗商品市场和通货膨胀形势投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当前来看,日本地震对大宗商品行情和全球通胀压力无异于当头一瓢冷水。因为日本这样一个工业大国大面积停产,意味着对能源、矿产等需求一时锐减,据估计仅日本钢铁企业停产就将导致海运铁矿石需求减少2200万吨。

  正因如此,日本地震后,本因中东动荡特别是利比亚局势而猛涨的国际油价顿时下挫,铁矿石三巨头尚未来得及为铁矿石价格创下200美元/吨历史新高而庆幸,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就在短短两个交易日里下跌到了170美元/吨的水平,即使市场普遍预期日本灾后重建将创造大量钢铁需求,投资者和交易商对铁矿石价格的信心也未能完全恢复。

  从这一点来看,从中国到印度,正在与通货膨胀压力奋力苦斗且备受两难处境煎熬的热门新兴市场似乎要稍微松一口气;然而,短期的影响与中期影响的方向完全有可能背道而驰,无论是地震后的日元还是大宗商品市场,都是如此。

  对于海外资产较少的国家而言,这样大的地震、实际生产能力和财富如此巨大的损毁,对其本币价值都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利空;但对于日本这样海外资产巨大,特别是保险公司海外投资众多的国家而言,地震在短期内竟然表现为日元利好,因为市场参与者普遍预期日本保险公司将纷纷套现海外资产买入日元,以备震灾赔付之需。

  但这一轮浪潮过后,地震对日本经济根基的损害终将体现在日元汇率上。随着震后重建展开,某些大宗商品市场也有可能表现出同样的“先抑后扬”行情。特别是油价,假如核电站事故引发的全球反核浪潮足够强大,以至于各国核电发展计划普遍停顿,那么这将对油价产生强有力的推动。

  更值得新兴市场关注的,是日本央行大规模救市注资行动所带来的潜在通胀压力。在全球金融危机高峰期,各国高强度的反危机措施埋下了2010年以来全球通胀和新兴市场资产泡沫的祸根;那么,日本银行的救急之举,又会对通胀压力带来什么后果呢?别忘了,日本多年来一直是全世界金融市场的主要资本输出国,日本大规模注资必然溢出到其他国家,只不过是迟早和程度问题而已。

  当然,对苦于铁矿石巨头垄断暴利的中国而言,尽管地震对许多大宗商品行情会产生“先抑后扬”作用,但地震仍有可能提供削弱铁矿石巨头垄断地位的契机。毕竟三大铁矿石巨头的生意早已纯属暴利,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家公司铁矿石生产成本每吨不足40美元,而他们向中国厂商索取的价格却高达145~180美元/吨。在多年持续涨价背景下,从三大铁矿石巨头到其他投资者纷纷加大投资增产,全球铁矿石产能激增,价格调整不可避免。那么大地震是否会成为铁矿石价格崩盘的转折点呢?

  极度调查

  全球产业链震波

  企业停工、出口中断,供应紧张……作为汽车强国及全球电子产业关键零部件生产大国,日本强震引发的产业波动,将给全球相关产业带来冲击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徐英 祝贺

  横滨,日本第二大城市,日产汽车公司全球总部坐落于此。在总部大楼99米高的顶层上俯瞰东京湾的西海岸,昔日美景不复存在。留下的,是海啸侵袭后的一片狼籍。

  被侵袭的还有日本占据全球相当市场的汽车、电子元器件、石化、钢铁等诸多产业。

  “日本经济一直采取‘外延式’发展战略,依托自身对技术前沿的把控,将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此次地震可能在不同时间段会对散布在全球各国的合资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判断说。

  停产冲击波

  3月14日,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汽车厂商宣布在日本本土全面停产,铃木、三菱、斯巴鲁也相继宣布停产。

  日产(中国)公司公关经理许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由于道路损坏,供应商工厂受损严重,“零部件供应和物流都很艰难,造成组装厂生产困难。”

  “从3月14日起,丰田汽车在日本本土的12家整车工厂全部停产。”丰田(中国)公司公关部主管徐一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据徐一鸣介绍,丰田的零部件供应商多集中于名古屋附近,但是在重灾区岩手、宫城地区也有分布。因为工厂数量太多,所以短时间内对损失不能形成准确的评估。另外,日本本土现在正在执行轮流供电,即便是工厂设备正常,没有供电也无法生产。

  丰田公司2010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丰田日本本土的年产量保持在300万辆,日本产能占据丰田全球产能的40%。此次丰田公司日本工厂遭受地震及海啸的重创后,其产能释放的正常计划将受到直接影响。

  零部件供应与能源供应,正在成为日本汽车公司本土工厂能否恢复正常生产的两大制约因素。“目前来看,地震造成的影响肯定会波及到各大汽车公司全年的销售业绩。”《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钟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主要是零部件供应问题。

  钟师举例说,卡特里娜飓风席卷北美,造成日产、通用等多个汽车工厂由于零部件中断供应,而不得不停产数周,导致当年销量的直接下滑。

  汽车业分析师认为,日本地震对中国日系车企的零部件配套带来严重影响,对合资公司是不利消息。尽管目前合资品牌国产化程度已达90%以上,但如果来自日方的关键进口零部件供应不上,生产随时可能被迫中断。

  电子行业“噩耗”频现。

  “目前闪存的现价已经提升了10%。”3月14日,HIS isuppli公司(一家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专业市场研究公司)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告诉记者。

  东芝NAND闪存占全球35%份额,如灾害持续影响时间过长,产能无法恢复,对全球产业链将造成巨大冲击。

  数据显示,至2010年,日本电子设备产值占全球13.9%的份额;2010年,日本的芯片公司收入约638亿美元,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20%。

  对电子产业更大的威胁来自电力中断。东北证券周思立指出,此次震中宫城县和岩手县区域聚集了包括东芝和富士通在内的多家日本大型电子企业,停电将造成半成品报废,也将降低产能。

  “半导体产品对制造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些许的震动都将对芯片的精度造成影响。在芯片的制造环节中,24小时不能断水、断电。”王阳指出,这样的情况如持续过长,对产业链下游破坏性十足。芯片价格如上涨幅度达30%~50%的话,下游的小企业很可能因为原材料涨幅过快而“死掉”,导致产业洗牌。

  地震发生后,面板巨头夏普在界市的一座工厂自动停止运行。松下、三洋则表示,运营已受到一定损害。夏普、松下分别是全球液晶、等离子两大领域技术最强的企业。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影响其下游市场的信心。

  索尼的工厂主要分布在日本东北部,距震中较近。地震发生后,该公司关闭了6家工厂,这些工厂主要生产蓝光光盘、播放器、磁头、电池及半导体产品。日本市场大部分业务活动处于暂停,目前正在评估损失情况。

  石化行业也难幸免。

  COSMO石油公司一家炼油厂停业,丸善石油公司等多处工厂因遭灾或停电等因素停工;三井化学、三菱化工等化工企业也已经停产。

  “日本地震将导致国内供电不足,对化工企业影响颇大。”安信证券在分析报告中指出,“我们判断日本企业停工将改变部分化工品的供需状况。”

  产业转移提速?

  “经历了地震及由此引发的能源供应的安全隐患,丰田等汽车公司未来会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建厂,快速形成‘蜂窝状’的产业布局,在各大区域市场都形成规模性的生产基地。”钟师说。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的日本地震,会导致日本一部分产业转移。

  东北证券周思立判断,日本半导体公司短期内产能很难恢复,只能选择将订单交由全球各地合资或合作企业完成。

  TechAmerica Foundation产业分析师、研究副总裁詹姆斯表示,全球科技(产品)供应链将会受到严重破坏。即使没有工厂被毁或受损,产业链上相关产品的采购订单也会大量流入美国、新加坡、中国,或者其他可以组装的地方,影响产业布局。

  甚至有研究人士判断,日本对外进行产业转移与否,已非意愿可以控制了。

  “通常情况下,日本不太愿意向中国转移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因为转移之后,与中国相比就不再有优势。”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但他也认为,经过破坏性地震和由此而来的客户、市场份额等损失,估计许多此前不愿意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或许会考虑至少向海外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

  “日本芯片产品短缺,无疑给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芯片同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他们可能顺势而为,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空间。”罗军说。

  不过,对于日本地震将导致日本核心技术转移一说,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认为,几乎没有可能。他认为,日本会将核心的、精细化的制造全留在国内。

  从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说过的一番话,或许能推测日本产业界人士在巨灾面前的心理:虽然市场规模、人工费及汇率等因素导致日本制造理论上已过盈利极限,但公司仍会维持日本制造,“要有一种不能让制造业从日本消失的使命感。”

  重建中的产业机会

  日本强震导致诸多行业供应紧张、供货告急,对贸易的影响将比较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发表的观点认为,日本是中国主要进出口贸易对象之一,因一些核心部件需要从日本进口,组装后再出口,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贸易量将会有所减少。

  但也有好的一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地震摧毁了日本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其在重建过程中,需要大量初级制造产品,这会带动中国初级制造产品的出口速度。而家电行业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具有完整的白电产业链,日本灾后有望拉动中国白色家电企业出口。

  多数行业分析人士判断,日本的灾后重建,将给一些产业带来发展机会。

  “中国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受此次日本地震的影响有限,而日本的灾后重建很有可能会刺激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电话中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出于这样的判断,多家证券公司调高了相关板块的预期。

  首先是电力的恢复会带来一系列利好。招商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卢平指出,在日本灾后重建过程中,对火电和冶金煤的需求将大幅上升,“预期动力用煤和冶金用煤的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涨幅。”

  更多分析师倾向于认为,经过此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日本等处在地震活跃区的国家,会谨慎考虑核能在其能源供应中所占的比重,政策导向在安全以及核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或会向太阳能、风能等倾斜。长期来看,对太阳能行业发展是有益处的。

  重建对钢材的需求也会大增。“由于日本钢铁行业主要集中于中高端钢材的生产,基本不生产建筑钢,灾后重建也将会刺激中国建筑用钢对日本出口。”国信证券判断指出。

  梅新育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建材、钢铁生产国,作为世界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中国相关产业可望从中获得一定份额。

  有色金属也是此次分析人士判断将在灾后重建中可能受益的行业之一。“日本地震过后将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日本财政货币政策将全力配合,因此,灾后重建有利于拉动有色金属需求,尤其是铜、铝、锌等基础原材料的消费。”招商证券分析师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日本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