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日本地震冲击后的中日经济预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00:11  中国经济周刊

  震波冲击后的中日经济预想

  梅新育

  死亡失踪合计逾万人;核电站多台机组接连爆炸,大面积地区核辐射大幅度超标,周边众多国家和地区陷入核辐射恐慌,甚至担心切尔诺贝利式核灾难重演;重灾区基础设施全面摧毁;丰田、日产、本田等大型企业相继停产……

  所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日本这场震级创造历史纪录、号称“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的破坏力。而这样一场大地震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工业化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数一数二的出口大国,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不言自明。

  从3月11日地震发生当天到现在,从股市、汇市到大宗商品市场,市场上已经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对实体经济部门的冲击还将陆续表现出来。而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最大进口来源地、最重要海外直接投资市场之一,中国经济遭受的冲击又远远大于远隔重洋的其他国家。

  这一点,并不因中国经济抗冲击能力而改变。

  直接冲击:产能被抑

  就近期和中期而言,在实体经济领域,日本地震及衍生灾害的最大冲击在于其生产停顿及价格上涨,这又植根于日本在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域占据着关键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主要供应者的关键地位,这种地位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次地震中,又以电子产业遭遇的冲击更大。

  尽管此次地震重灾区不是日本经济最精华的东京—横滨圈和大阪—神户圈,而是相对欠发达的东北地区,但接连不断的余震、基础设施受损、核电站事故造成的断电和辐射恐慌,意味着即使是上述两区域那些没有受损的工厂也要在相当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

  在电子产业,从关键原料(如半导体硅晶圆)到制造设备,日本都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此次地震对该行业的打击主要体现在以下电子中间投入品和设备领域:

  日本电子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虽然大部分材料主要生产基地在关西、九州岛、四国,据灾区略远,但仍有日立化成、JX日矿、ADEKA、日本化成等公司的工厂位于地震重灾区,他们生产停顿时间会比较长。其他公司、工厂因核电站事故导致停电,也会造成其开工率不足。

  日本是面板生产所使用的异方性导电胶(ACF)的全球最大生产国,仅日立化成一家公司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就超过50%,且多在此次地震重灾区茨城县下馆事业所辖下的五所宫生产。目前全世界三星、LG、友达、奇美、夏普五大面板厂使用日立化成ACF的比例均超过40%,若全面停工,对面板生产将产生较大影响。

  日本厂商信越、SUMCO供应了全世界50%以上的半导体硅晶圆,此次地震重灾区宫城县、岩手县、秋田县、福岛县区域内共有18座晶圆厂,总产能占全球产能的4%左右。两大公司均有部分生产线在地震中受损。为此,全世界半导体厂商需转向非日资厂商寻求供货,其价格也会上涨。

  日本是全世界半导体与显示器制造设备最重要的供应来源,其中微影曝光设备除了荷兰大厂阿斯麦之外,几乎全部来自于日本,包括尼康、佳能与NSK。尼康专门生产曝光机的精机厂就分别位于重灾区宫城县与枥木县,佳能主要生产半导体与显示器制造曝光设备的工厂也分别位于重灾区枥木县与茨城县。

  ……

  无需罗列更多数据,上述事实已经足以充分显示日本在全球先进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即使没有遭受很大实际损失的行业,也已经出现了因预期短缺而引起的恐慌性涨价。

  中国制造业和出口的成就,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深深嵌入了“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这样一条国际产业分工链条,其结果是中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生产之需,形成了中国大陆对美欧贸易巨额顺差,对日本、韩国、台湾省和一些原料、能源输出国逆差的格局,其中日本、韩国、台湾省已经连续多年分列中国大陆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前三名。2010年,我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进口1767.1亿美元,逆差达556.5亿美元。

  正因为如此,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中期隐忧:加大通胀压力?

  从当前来看,日本地震对大宗商品行情和全球通胀压力无异于当头一瓢冷水。这样一个工业大国大面积停产,意味着对能源、矿产等需求一时急剧锐减。据估计,仅日本钢铁企业停产就将导致海运铁矿石需求减少2200万吨。

  正因为如此,日本大地震之后,本来因阿拉伯世界动荡、特别是利比亚内战而猛涨的国际油价顿时下挫,铁矿石三巨头尚未来得及为铁矿石价格创下20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而庆幸,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就在短短两个交易日里下跌到了170美元/吨的水平。即使市场普遍预期日本灾后重建将创造大量钢铁需求,投资者和交易商对铁矿石价格的信心也未能完全恢复。

  然而,中期影响与短期影响的方向完全有可能背道而驰,无论是地震后的日元还是大宗商品市场,都是如此。对于海外资产较少的国家而言,这样大的地震、实际生产能力和财富如此巨大的损毁,对其本币价值都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利空;但对于日本这样海外资产巨大、特别是保险公司海外投资众多的国家而言,地震在短期内竟然表现为日元利好,因为市场参与者普遍预期日本保险公司将纷纷套现海外资产买入日元,以备震灾赔付之需。

  随着震后重建展开,某些大宗商品市场也有可能表现出同样的“先抑后扬”行情。特别是油价,假如核电站事故引发的全球反核浪潮足够强大,以至于各国核电发展计划普遍停顿,将对油价产生强有力的推动。

  地震和救灾带来的通胀压力更潜藏在日本央行大规模的救市注资行动之中。仅3月14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就决定向短期货币市场紧急注资18万亿日元(约合1.4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日本货币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紧急注资。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高峰时期,各国高强度的反危机措施埋下了2010年以来全球通胀和新兴市场资产泡沫的祸根;那么,日本银行的救急之举,又会对通胀压力带来什么后果呢?

  别忘了,日本多年来一直是全世界金融市场的主要资本输出国,日本大规模注资必然溢出到其他国家,只不过是时间和程度问题而已。

  长期悬念:日本能否重新振作?

  有新加坡经济分析师表示,短期来看,这次地震可能会使日本全国GDP降低1%,其重建工作或许需要12个月。但笔者认为情况会更严重。

  与服务业部门相比,制造业部门恢复需要的周期长,因为现代大生产中的大厂房建设、设备重新安装调试,其周期很多都超过12个月,甚至要历时两年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场地震是对日本社会动员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日本曾经是一个拥有强大动员能力的社会,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后经济重建,直至20世纪80年代都是如此。但是,经过泡沫经济破灭和随之而来的长期经济萧条,日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衰败现象。

  在上层,日本领导阶层缺乏担当魄力,“媒体治国”且对政治家小节过于苛刻的风气环境使得领导层变动频繁,而且构成了逆向淘汰机制,日本近乎处于无领导状态,没有能力开路,只能守成消耗前人的成就。在基层,人口老龄化和男性气概衰退,“草食男”之类流行,更是对日本社会生命力负面影响长久的噩耗。

  这场地震最终影响如何,取决于日本社会能否借此契机摆脱上述问题,提高政治稳定性,在全社会恢复奋发向上的精神。

  面对考验,日本政府和社会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