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各怀心思,引出一堆怪事
空袭背后四大谜题
《环球人物》杂志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环球人物》杂志驻法国特派记者 顾玉清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江明
西方国家终于对卡扎菲采取军事行动了。继美英法之后,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等国也宣布加入。阿拉伯世界中,沙特、约旦等国明确支持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卡塔尔、阿联酋等国更是派战机参加巡逻。
人们发现,多国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台前幕后,都有点“奇怪”。
联合国为何突然通过决议?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中有一条引人关注的内容:“可以采取一切措施阻止卡扎菲攻击平民。”这为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卡扎菲铺平了道路。
安理会决议通过后,法国总统萨科齐立即邀请阿盟(阿拉伯联盟)、欧盟的负责人及多国领导人,在巴黎讨论落实决议。19日,峰会结束,与会各方发布公告称,利比亚政府此前的行动“不可接受”,各国开始对其进行国际干预。军事打击随即开始。
安理会为何突然通过决议? 1973号决议无疑是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通过的。而西方国家急于出手,缘于卡扎菲此前在战场上的势头迅猛。
利比亚爆发动乱后,反对派的气势一度很盛,使西方觉得卡扎菲倒台在即。同时,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对利比亚动武“代价太大”,因而比较谨慎。3月11日,欧盟领导人就曾拒绝法英两国的军事打击提案。
但是,卡扎菲很快反败为胜。其精锐部队迅速向东推进,逼近班加西。西方大吃一惊,知道再不动手的话,卡扎菲将重掌大局。于是,他们开始游说安理会成员:卡扎菲打下班加西后,会进行“大屠杀”,国际社会必须制止“人道主义灾难”。
安理会各方最终达成妥协。
法国为何打头阵?
在推动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过程中,法英两国最为积极。尤其是法国,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其原因如下:
第一,法国曾长期殖民非洲,觉得那里是它的地盘。萨科齐上台后,试图推动成立“法语国家联盟”和“地中海联盟”,自己当老大,但遭卡扎菲抵制。因此,萨科齐一直在找机会“收拾”卡扎菲。现在,他觉得机会来了——通过教训甚至干掉卡扎菲,既能让自己当“老大”,又能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法国是西方“人权、民主、自由”价值观的发源地,萨科齐举着“保护利比亚人权”的大旗占领“道德高地”,可以在国内获取政治加分。
第三,法国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反政府武装上台,将使法国成为最大受益者;如果卡扎菲稳住了局势,法国将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第四,萨科齐起初误判了形势。利比亚内战爆发后,他武断地认为卡扎菲坚持不了太久,没征求盟友的意见就率先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并积极鼓动对卡扎菲进行军事打击。这造成了欧盟内部的混乱和争议,很多人批评他“做得太过火”。在这样的情况下,萨科齐没了退路,硬着头皮也要打。因此,安理会决议获得通过不久,他就将战机派了出去,并率先投下炸弹。
英国不像法国那样在利比亚有大量的利益,但打击卡扎菲的积极性同样高涨。其一,英国和利比亚有几十年的恩怨。上世纪80年代,卡扎菲曾出钱支持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活动,后又制造了洛克比空难。之后两国关系虽有所缓和,但未得到根本改善。其二,利比亚内战中,卡扎菲父子武力镇压反对派,英国舆论普遍认为他“本性未改”,政客们也几乎全都视其为“恶魔”。这样的氛围中,英国首相卡梅伦只能做出强硬表态:“卡扎菲该下台了,利比亚有他就没有未来。”
美国为何甘当配角?
在这场军事冲突中,美国罕见地当“配角”。
3月1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飞到巴黎,会见萨科齐和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加布里勒。她原本担心利比亚反对派是一群奉行宗教极端立场的政客,甚至可能是极端组织的成员。但与加布里勒交谈后,她的疑虑消除了。加上萨科齐在一旁不断敲边鼓,希拉里逐渐意识到,美国若再不采取行动,就可能“落后”。第二天晚上,奥巴马听取高级将领们的军事和外交方案后,随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推动安理会授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平民”。显然,奥巴马也已决心对卡扎菲动武。
即便如此,美国仍不愿打头阵。这是因为:第一,奥巴马清楚美国目前的处境。3月18日,他表示,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已把美国的战线拉得很长,而且美军还要帮助日本救灾。因此,欧洲和阿拉伯盟友将担任军事行动的主角。
第二,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美国人认为,美国不应承担制止利比亚内战的责任。这样的民意,使有意竞选连任的奥巴马不敢让自己卷入利比亚问题太深。更何况,战事一开,利比亚变成“伊拉克”或“阿富汗”的可能性并不小,美国担心自己再次陷入战争泥潭。
第三,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利比亚并不处于重要位置,不值得美国大动干戈。
第四,英法早已有充分准备,特别是法国,在地理上接近利比亚,更适合担当军事行动的主力。
但也有分析认为,美国的军事优势,使它很难甩掉“领导位置”。在摧毁利比亚雷达、制空武器方面,英法仍然得依靠美军。而且,北约处于美国的领导下,其军事行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因此,未来如果战事扩大,美国可能不得不像以往一样执掌行动的主导权。
阿拉伯国家为何追随西方?
西方要收拾卡扎菲,并不奇怪,但如果没有阿拉伯世界的首肯,事情会棘手得多。3月12日,阿盟在开罗召开外长级紧急会议,做出重要决定——首先,阿盟将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提议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以防大规模伤亡事件继续发生;其次,阿盟将与利比亚反对派“国家委员会”进行接触。阿盟同时强调,反对一切外国势力对利比亚进行武力干涉。
阿盟的这个态度,表明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已孤立无援。这对3月17日安理会决议的顺利通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阿盟表态后,俄、印等国迅速表示,不会对决议投否决票。而且,在多数欧美国家看来,阿盟“反对一切外国势力对利比亚进行武力干涉”的表态,只是一个姿态而已。
分析人士认为,阿盟做出这样的决定,事出有因。其一,阿盟不少成员国是美英等国的盟友,与西方国家的利益关系极其密切。其二,多年来,卡扎菲给其他阿拉伯国家制造了不少麻烦,一些国家早已对他心怀不满,有人甚至希望他早点下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拉伯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沙特,在利比亚问题上与美国保持基本一致。这不仅缘于两国间的密切利益关系,也跟卡扎菲与沙特高层的矛盾有关。2003年,卡扎菲就曾在阿盟首脑会议上公开抨击沙特与美国“勾结”,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是卡塔尔。该国宣布派战机参加多国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卡塔尔之所以态度积极,是因为在海湾地区,它一直在与沙特暗较高低,此次“冒尖”有自身的政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