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未完成的切尔诺贝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13:21  中国周刊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造成严重后果。它所在的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成为无人区。它还被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二十多年过去,切尔诺贝利事件在政治上的影响几被消化,但核泄露的威胁,仍未真正画上句号。

  中国周刊记者 余芳倩  北京报道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剧烈的爆炸声划破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的平静。直到当日傍晚,当地居民才知道,镇上的核电站爆炸了。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使得这座城市几成空城。持续了多年,人们至今仍在尽力消除其影响,也在探究当年灾害事件的真面目。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为这次灾难的死亡人数并不多。不过,2006年4月18日,绿色和平组织发表报告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27万人患癌,因此死亡的人数达9.3万。

  报告并不能为这起事故收尾,最新的消息是,密封大量核燃料的“石棺”已出现裂痕,乌克兰当局希望用“钢外套”完全覆盖“石棺”,防止再次发生核泄漏。但这项耗资1.25亿美元的工程,除了缺钱外,操作不乏难度。

  “对切尔诺贝利的清理、监测、维护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仍有不少工作人员在那里工作。”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副总干事钱积惠对《中国周刊》记者表示。

  经历切尔诺贝利事件

  在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发生爆炸时,钱积惠正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那是一个平常的星期五。作为中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成员,一等秘书,晚上他前往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处官员家赴宴。

  饭吃到一半,主人离席接了个电话。回来表情严肃地告诉他,切尔诺贝利出事了,苏联报告给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后果可能很严重。处于冷战期间,苏联对国内和西方一直封锁消息。这是首次向外界透露切尔诺贝利出事的信息。

  很快,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受邀前去苏联考察,并坐直升飞机观察了一圈。他回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了百人的大会。西方国家派观察团前来参会,他们急切地要知道切尔诺贝利发生了什么。

  事故比想象中厉害,“之前核工业界认为绝对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事故,十分震惊”。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47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操作员进行安全实验,但在解除了安全模式之后的操作,本身充满风险。另加上机组本身的设计缺陷引发了爆炸。80吨核辐射燃料喷射状冲向高空,进入气流层扩散,并引发了大火。

  执行救火任务的消防员成为最先走上祭坛的群体。一名名叫比尔贡的消防员回忆到,在灭火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根粗大的铁棒卡在了车轮上,于是伸出没来得及戴手套的手,把铁棒拽了出来。后来,比尔贡感到一阵阵恶心,接着不停地呕吐起来。他被救活了,但他很多同事没躲过劫难,他们后来躺到了铅做成的棺材里。

  核电站位于现在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交界处,使得大量的核放射物质污染了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由于前苏联当时的高压政策,信息并未及时、透明地披露给老百姓,加之大火迟迟没被扑灭,加剧了百姓受到危害的程度。

  最终,经过地面人员的抢修,爆炸的4号机组被混凝土浇灌的“石棺”密封起来,爆炸反应堆周围30公里半径范围被划为隔离区,撤走所有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但同时,灾难也向欧洲和世界上其他地区蔓延。

  钱积惠给中国拍回了外交电报,把了解到的情况尽快报告给国内。在维也纳,由于惧怕污染的大气颗粒,他看到公园里平时小朋友玩耍的沙坑被清理一空。人们带着口罩,在家里躲避这个看不见的魔鬼。

  当时,中国甚至也担心受到影响。

  1986年4月30日晚,新疆放射化学专家刘飚注意到当天晚间新闻说,核烟云已经飘到了北美上空,高度大约2000米。他正在医院陪伴住院的女儿。他马上判断,“位置与新疆的纬度大致相同,而新疆常年西北风,风源正好来自前苏联,核烟云有可能飘到我区上空。”刘飚迅速做出反应,立即着手拟定监测计划,一直到凌晨4点多才完成。所幸,几天后,检测结果显示中国没有受到污染。

  十年后的重新评价

  像一出连续剧,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在1986年上演,有人惊恐,有人长舒一口气,并一直未落幕。

  199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十周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召开了大会。傅满昌以中国驻原子能机构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大会。

  他对这次会议印象很深。他对《中国周刊》回忆,国际原子能机构有个专门的调查组,向大会报告了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重新评价。受害国的代表最头疼的问题是“钞票的问题”,而其他国家代表更关注的是切尔诺贝利究竟死了多少人。

  他从会上了解到,“事故直接致死32人,大部分是消防队员。后来受剂量影响去世的人数量不确切。受污染地区的人口有多少,自然死亡率有多少,很难判定。”

  调查组还对社会传闻进行了回应。“比如猪经过辐射以后像牛那么大,老鼠像猪一样大,那是不真实的。”

  当时还有人认为,与前苏联当时极力封锁切尔诺贝利的消息相反,独立的乌克兰有可能夸大事件的后果,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美国的一个媒体披露了这样的故事。1996年春天,美、俄、乌三国派出了一个联合考察团共9名科学家,来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废墟上,同行的还有2名乌克兰国家安全部人员。他们遭遇了“食人鼠”,只有一人活着回来。在报道中,经辐射变异的老鼠有体长50多厘米,暗灰色的毛皮,外形像海狸。

  钱积惠也听到了这样的传闻。同年,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副总干事,在白俄罗斯的邀请下,他乘坐直升机来到切尔诺贝利。他跟核电站观察站的工作人员特地求证,是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对方连连否认。

  “无人区并不像外界传言的寸草不生”。飞行员把拉杆一拉,低空飞行起来,螺旋桨运转产生的巨大气流,掀起了无人区内疯长的荒草。他看到,健壮的野猪、鹿等动物从中奔了出来。无人区里成为了动物的王国。只是生物学家后来发现,这里的鸟类比别处更容易患肿瘤。

  1996年,钱积惠还全副武装着进到了核电站厂区。十年前危害极大的辐射魔鬼已经被钢筋混凝土包裹着,远远看上去,就是方方正正的“石棺”。

  这次,他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为白俄罗斯来带了援助项目,油菜籽。在广袤的无人区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种为柴油提供原料的作物,不进入人的食物链,安全又经济。他还受到了白俄罗斯总统的接见。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60%的漂浮物随风向进入白俄罗斯,其国家全体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

  未完待续

  1986年之前,提起切尔诺贝利,联想到的是,松树和白桦树挺拔地站在那里,森林内布满河流,鸟语花香。1973年开始在这里修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经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

  的确,苏联成就了切尔诺贝利,但是苏联也“毁”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上。戈尔巴乔夫后来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五年之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确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其前后的两个时代迥然不同。”

  2006年,在俄罗斯政府的邀请下,记者团曾走访这里,这离灾难发生过去了20年。他们看到,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仅有2公里,当年居住5万居民的普里皮亚季镇已经成为一座破败不堪的空城。

  竖着大烟囱的核反应堆像停泊在干船坞的笨重汽船,毫无生机;市政大院游泳池上时钟的指针已经冻结了20年,这里的时间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凝固了;废墟上时不时能看到生锈的铁牌,上面“为了下一代保护环境”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隔离区的边缘,竖着一块警示牌,上面醒目地写着:“警告!没有隔离区管理部门的许可不得进入!”未成年人,也被明令禁止进入。

  若干年后,这里整体上的辐射比较高,如废弃的机械场内,平均辐射是每小时800至1200微伦琴,而人体不能超过每小时20微伦琴。

  不过,这仍然阻挡不了极少数老人回乡的决心。在切尔诺贝利的隔离带中,有极少数故土难离的老人。他们宁肯定期接受身体检查,也要守在这儿。而大多数原来的居民,带着灾难的记忆,早已经散落到很远的地方。

  可以肯定,对切尔诺贝利进行维护与检查在事故发生后从未停止。

  时隔20多年,当年匆匆搭成的“石棺”已经出现裂痕,乌克兰方面计划搭建新的“石棺”,而这将耗费这个国家可能无法承受的巨额费用。

  即使新的“石棺”被搭建,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一次次“封堆”只是将问题一次次隔离。

  有专家指出,要彻底消除这场灾难对当地人的影响,至少需要几百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