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窃听隐私毁了默多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4日15:28  环球人物杂志
环球人物杂志201120期封面 环球人物杂志201120期封面

默多克 默多克

美国纽约民众呼吁关闭福克斯电视新闻台 美国纽约民众呼吁关闭福克斯电视新闻台

默多克新闻帝国世界分布图 默多克新闻帝国世界分布图

  《世界新闻报》关门,多名高管被捕,英国首相道歉

  “这是我这一生中最卑微的一天。”

  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有着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身陷窃听丑闻,在2011年7月10日被迫关门。但这不足以平息民众和政客们的愤怒。9天后,默多克在英国出席听证会时,用颤抖的声音道歉,并说出了上述词句。

  颤抖的不仅是这位80岁的老人,还有他的新闻帝国。窃听丑闻的真相是怎样的?默多克是如何打造新闻集团这个帝国的?它会不会因为丑闻而垮掉?

  社会舆论猛烈抨击,媒体对手落井下石,政坛盟友离他而去

  默多克坐在刀山上

  《环球人物》杂志驻英国特派记者  李文云

  《环球人物》杂志驻英国特约记者  王鸣蔚

  《环球人物》杂志驻美国特派记者  温宪

  2011年7月4日,默多克旗下的英国《世界新闻报》爆发窃听丑闻,6天后该报被迫关闭。事件连续发酵,最终撼动了默多克的新闻帝国。他的新闻集团股价暴跌,高管们或辞职、或被捕,还有人离奇死亡。事情越闹越大,震动了英国政坛,舆论已经开始猜测首相卡梅伦会不会下台。而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调查新闻集团旗下媒体是否在美搞过窃听;在默多克的故乡澳大利亚,其新闻集团旗下媒体干扰政治,受到政府官员的批评指责。

  在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80岁的默多克,这个被舆论称为“伟大的坏人”的媒体大亨,正面对一生最艰难的时刻。

  媒体巨人显得虚弱无比

  2011年7月19日,默多克和妻子邓文迪、儿子詹姆斯一起走进了英国议会下院,出席英国议会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父子两人都穿着深蓝色的西装,打着深蓝色领带,这在英国是最受认可、容易产生好感的传统颜色。默多克稀疏的白发有些凌乱,双眉紧皱,显得忐忑不安,看起来很疲惫。在3个小时的听证会中,他常常低着头,时而显得烦闷,时而又似乎很困惑,不时盯着自己的手背。不知是因为思考,还是年事已高,他反应缓慢,对很多问题只给出寥寥几个字的回答,还常常出现长时间的停顿。偶尔,他也拍拍桌子,以强调自己的论点。有时,他听不清议员们的问题,记不清细节,向儿子求助。但更多时候,他很平静,为《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反复致歉,并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卑微的一天”。

  对旗下报纸所发生的丑闻,默多克说:“没人瞒着我,我可能是太疏于管理了。”但他坚持说,自己对窃听等非法手段毫不知情,对自己周围的人“很失望”。他说,他的新闻集团有5.3万员工,他与《世界新闻报》一个月才沟通一次,不清楚《世界新闻报》记者窃听电话问题的严重程度。他被所信任的某些人背叛了:“该由他们付出代价。”而自己不会辞职,因为“我认为,坦率地说,我是清理这一切的最佳人选。”

  他的妻子邓文迪身穿粉色夏奈尔上装和黑色长裙,一直静静地坐在他身后。当听证会进行到两个多小时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穿大格子衬衫的喜剧演员马伯尔斯手里托着一盘剃须膏的泡沫,砸向默多克表示抗议。当过排球运动员的邓文迪一跃而起,护住自己年迈的丈夫,一把抢过盘子,顺手给了袭击者一记清脆的耳光。警卫人员一拥而上,把袭击者制服,戴上了手铐。邓文迪回到默多克身边,温柔地帮他清理溅到脸上的泡沫,把他的头抱在自己臂弯里。这一幕,连在听证会上对默多克步步紧逼的英国议员沃森也受了感动,幽默地说:“您妻子打了一记出色的左勾拳。”

  在妻子强悍动作的对照下,默多克更显得衰老和虚弱——要知道,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的掌门人,3次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在2010年“福布斯权力榜”上位列第十三。但此刻,默多克的权势和霸气似乎都荡然无存。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事件发生之后,新闻集团的股价迅速上涨到全天的最高价位,当日收盘时上涨了5.61%。人们解读,也许这一幕勾起了大众对默多克的同情心,让舆论开始原谅他的过失,也为他和新闻集团从丑闻事件中“解套”埋下了伏笔。

  “世界最伟大报纸”的悲剧谢幕

  默多克的落寞,让人想起了9天以前,他的《世界新闻报》最后谢幕时的悲哀场景。7月10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报纸。它的头版以特大号字体印出一行标题:“谢谢你,再见!”底下是两行小些的文字:“168年后,我们终于要和750万忠实读者道别了,虽悲哀但很骄傲。”自诩为“世界最伟大报纸”的这份小报,最后一期出了68版,其中48版是往日的头版回顾,不少版面上都标着“独家”字样。但昔日的“风光”掩不住其行为的丑陋,“关门”是它的必然结局。

  对默多克来说,《世界新闻报》倾注着他的新闻理想。该报创办于1843年10月1日,曾经是英国最便宜的报纸,喜欢刊登犯罪新闻,主要读者是识字不多的劳工阶层。1968年,37岁的默多克买下了这份报纸,进军英国报坛。1984年,此报被改成小报开本,以刊登独家新闻、性丑闻、贩毒和犯罪新闻而出名。到关闭前,该报每周发行280万份,是对手《卫报》发行量的40倍。

  为了挖新闻,该报记者不择手段。而挖不到独家新闻时,编辑们会出手相助,为记者提供“某个人的手机记录、固定电话记录甚至医疗记录”。这些大多数都是靠窃听、窃取乃至向警方收买得到的非法资料。而报社的文化是“只要别被逮住,怎么都行”。

  他们也很少被逮住,因为他们和警方的关系很“铁”——该报前副总编尼尔·威利斯曾在伦敦警察署的公关部门工作,这个部门45名员工中有10人来自《世界新闻报》。2006年,《世界新闻报》涉嫌窃听皇室成员的手机,在调查过程中伦敦警方发现了该报记者接受窃听技巧培训的证据。蹊跷的是,警方不愿开展更广泛的调查,理由是“这种恶习在媒体司空见惯”,警方不想捅马蜂窝。事实是,当时有5名参与调查的高级警官发现他们自己的移动电话已被窃听,其中两名警官因婚外情及滥用公款等被抓住把柄,此案也因此不了了之。

  后来,因为窃听皇家成员手机证据确凿,2007年1月该报一名记者入狱,时任总编辑的安迪·库尔森也丢了饭碗。但默多克向时任反对党领袖的卡梅伦保证库尔森对窃听一事不知情,卡梅伦收下库尔森,让他当了自己的新闻主管兼发言人。而警方的调查浮皮潦草,到2009年7月,负责调查窃听问题的伦敦警察署助理署长耶茨干脆宣称,不再对《世界新闻报》涉及的窃听案展开调查。他振振有词地告诉媒体:“没有新的证据出现,所以我认为不需要进一步调查了。”他和威利斯可是10多年的老朋友。更有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伦敦警察们“经常和记者出去喝酒,他们就这样上了记者的钩。”警察们把一些关注度高的案件内幕爆料给该报,以换取该报在版面上宣传他们的工作成绩。

  警方不查了,记者们干得更欢——他们窃听过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阵亡的英军将士的家属电话,窃听过伦敦地铁大爆炸遇难家属的电话。据警方透露,被其窃听的民众可能多达4000人。当过《世界新闻报》编辑的麦克马伦说,窃听其实一点都不难。“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设备,即使你在窃听目标的房子外面,都能接收到固定电话的内容”。

  为获取爆炸性信息,赤裸裸的金钱贿赂也成为《世界新闻报》的惯用手段。受贿的人群不仅有英国警方,还包括英国女王身边的工作人员。初步调查表明,近年来,《世界新闻报》为获得内部信息而向英国警方人员贿赂的金钱数目至少约16万美元(约合104万元人民币)。

  直到2011年的7月4日,他们的好日子到了头。这天,老对手《卫报》刊登了一则报道,称《世界新闻报》曾非法窃听英国女中学生米莉·道勒的手机。这可踩到了英国公众的痛处——2002年3月,13岁的道勒遭绑架并被杀害,这事家喻户晓,当时《世界新闻报》的报道还颇为“精彩”。但《卫报》揭露说,当时《世界新闻报》记者及其雇用的私人侦探,非法入侵了道勒的手机语音信箱,盗取信息。因为信箱已满,他们为了收到更多的留言,擅自删除了语音信箱中一些旧的留言,让监控手机的警方误认为道勒还活着,干扰了案件的侦查。

  消息一出,英国举国震怒。英国民众能容忍报纸对政客、名人们的窃听,但对普通人的窃听则触动了人们的道德底线,更何况是窃听了案件受害人的电话。媒体穷追不舍,挖出默多克旗下更多报纸的窃听丑闻,连《星期日泰晤士报》也被发现涉嫌非法获取英国前首相布朗的个人信息。2011年7月8日,《世界新闻报》前总编辑、卡梅伦的新闻主管库尔森因涉嫌当年窃听皇家成员手机及向警方行贿买内幕而被逮捕。10日,《世界新闻报》关闭,200多名员工丢了饭碗。伦敦警察署警察总监史蒂芬森和助理署长耶茨相继辞职。史蒂芬森正是聘用威利斯负责警方公关的人。

  默多克的“女儿”被捕

  事情越闹越大,7月10日,默多克不得不从美国爱达荷州的太阳谷飞往伦敦灭火。在机场,记者问他来干什么,他指指身边的子公司——新闻国际公司总裁布鲁克斯说:“是为了(保护)这一位。”

  43岁的布鲁克斯是个泼辣能干的女人,号称“小报女王”。她出生于英国西部柴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4岁时就想干新闻。高中毕业后,她在巴黎索邦大学半工半读,却没拿到学位。回到英国,她进了《邮报》当秘书,虽然没什么成就,却给同事留下做事圆滑、精明强干的印象。

  1989年,布鲁克斯进入《世界新闻报》工作,从记者干起。为了挖新闻,她什么都干,比如:为了拿到一手资料,她扮成一家公司的清洁工,在厕所里躲了两个小时;为了写好一篇独家报道,她找人将录音设备安放在花盆和橱柜中,试图挖出“猛料”。默多克很欣赏她这股“泼”劲儿,把她当女儿一般看待,9年后就提拔她当了副总编。31岁时,她出任《世界新闻报》总编。

  执掌《世界新闻报》期间,布鲁克斯为了吸引读者,力推八卦新闻,不择手段挖掘“猛料”。她本人也是身体力行,利用一切机会挖新闻。她嫁过两次人,第一任丈夫是英国影星坎普,2005年曾被她打得报警求救,后来两人离婚。可是布鲁克斯在坎普身上捞到了不少资本,通过坎普结识了工党的时任首相布莱尔和布朗,并与他们打得火热。后来工党下台,换了保守党的卡梅伦执政,布鲁克斯也换了老公。新丈夫是作家查理·布鲁克斯,毕业于伊顿公学,是卡梅伦的老朋友,两家住得也不远。据说,夫妇俩和卡梅伦夫妇常常一起参加派对、骑马、散步。伦敦社交圈甚至笑传,布鲁克斯根本不用去首相府拜见卡梅伦,因为他们每周都聚会。通过这些高层关系,布鲁克斯也挖到了不少别人得不到的政坛秘闻。

  对道勒案件的报道,也是布鲁克斯的“杰作”之一。虽然她自称对窃听事件毫不知情,但《世界新闻报》的多名前雇员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作为当时《世界新闻报》的总编辑,什么事儿还能瞒得了她?”事实上,记者出身的她目光犀利,经常对手下记者查根问底,以确认消息来源。加上报社财务制度很严,记者们雇侦探、搞窃听的费用,根本瞒不过布鲁克斯。至于向警方行贿购买消息,她在2003年就曾公开表示,“我们过去曾向警方买过消息。”当被问及今后还会不会再这样做时,她居然回答“看情况”。

  正因如此,丑闻爆发后,外界强烈呼吁布鲁克斯下台。但默多克却曾多次明确表示,要保住布鲁克斯。但到2011年7月15日,两人都顶不住了。布鲁克斯宣布辞职,声称这是为了给新闻集团解决“历史问题”而“扫清障碍”。

  几小时后,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集团的CEO、《华尔街日报》发行人辛顿也在纽约宣布辞职。辛顿与默多克共事多年,2002年《世界新闻报》窃听道勒时,辛顿是新闻国际的总裁,也就是目前布鲁克斯的角色。

  一天之内痛失两员大将,默多克心情黯然。7月16日,他发表道歉信称:“《世界新闻报》的使命一直是敦促他人承担责任,然而一旦涉及自己的错误,它却没有勇气这么做。我们为过去犯下的严重错误道歉,向那些受到伤害的个人致以最深切的歉意”。17日,布鲁克斯因涉嫌电话窃听和贿赂警察而被英国警方逮捕,成为因此案被捕的第10人,但她随即获释。19日,布鲁克斯也参加了议会的听证会。她对窃听指控一口否认,说自己毫不知情。她说:“在我担任《世界新闻报》总编期间,(窃听)不是一种可以宽恕或能获得批准的做法。”问题是,人们是否信她的话?

  “我倒宁愿他们别来烦我”

  其实,无论布鲁克斯怎样摘清自己,默多克怎样道歉,这场风波都不会轻易过去。因为在风波背后,还涉及政治问题,“有人要利用这件事做文章,掀起政坛风波,甚至要扳倒首相卡梅伦”。

  默多克与政界的关系密切,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一向认为,将媒体与政治无限融合的做法是正确的。涉足政坛多年,默多克去唐宁街10号首相府时甚至走惯了后门。不过,在听证会上,当议员正式质疑他这一点时,他也很坦然地说,自己去首相府之前得到的通知,就是让他们走后门,他本人对首相府如何安排访客进门的工作程序不知情。他也承认,自己和家人确实曾多次到首相府做客,不过

  “我倒宁愿他们别来烦我”。

  这话倒也不是夸大其词。在过去20年里,英国政坛任何有希望当上首相的政客,谁也不敢得罪默多克。从英国前首相梅杰、布莱尔、布朗到现任首相卡梅伦,都跟默多克有过很好的关系。这是因为默多克旗下的报刊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选举结果。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公关主管坎贝尔说,默多克每年都会和布莱尔见上三四次,他对政治的兴趣显而易见。

  但这种政治兴趣,如今成了默多克的包袱。2009年,他的《太阳报》曾在大选关键时刻突然转向支持保守党,并在头版宣称“工党输了”,给时任首相、工党领袖布朗带来很大麻烦。布朗曾与《世界新闻报》及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有过相当密切的联系。如今,他对新闻集团骂得最狠。在卸任后的第二次下议院演讲中,他就对默多克传媒集团的窃听行为展开空前猛烈的抨击,说他们在搞“集团性犯罪行为”,“与黑社会勾结”,“对弱势群体滥用权力”。他说:“很多完全无辜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当他们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时,却发现自己的隐私成了新闻国际的公共财富。”在布朗嘴里,默多克俨然成了“黑手党教父”一般的人物。

  布朗恨默多克,其实是公仇私恨交织在一起。布朗有个儿子叫弗雷泽,2006年出生后,《太阳报》就报道这孩子患有囊状纤维症,这条独家新闻震惊全国,却让布朗及妻子萨拉悲愤交集。他们认为,《太阳报》窃取了儿子的病历报告,并觉得默多克和布鲁克斯“毁了我们一家”。而最近《卫报》报道说,布朗被默多克的人“盯上”已经超过10年。在他担任财政大臣期间,国际新闻集团旗下的《星期天泰晤士报》、《太阳报》曾非法获取他的私人账户、纳税记录和房产信息。

  另外一位猛烈抨击新闻集团的,是工党议员沃森。他也是议会听证会成员。2009年,《太阳报》刊登过一篇社论,要求时任英国首相的布朗解雇时任内阁办公厅大臣的沃森,说将他放在内阁中是对首相判断力的玷污。这令沃森耿耿于怀。

  卡梅伦处境最为尴尬

  事件中最尴尬的,则是首相卡梅伦。他与默多克关系密切,这是公开的秘密。有媒体称,卡梅伦能最终坐到首相的宝座上,得益于默多克手下媒体的捧场。官方记录显示,卡梅伦去年5月就任首相至今15个月,会见默多克手下高级管理人员26次。此次窃听丑闻暴露后,卡梅伦严词抨击窃听行为“可耻”和“恶心”,并且提议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来处理今后类似的问题。他怒斥窃听丑闻是一场大火,“吞噬着部分媒体、一些警察部门甚至殃及英国政治体系作出反应的能力”。

  此前,新闻集团正在寻求从其他人手中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的股份,以达到完全控制该台的目的。卡梅伦政府本已基本同意并购,但随着丑闻的扩展,工党正式宣布,要在下院提出动议,阻止这一并购。巨大压力下,卡梅伦也马上表示支持工党的这一动议。默多克见势不妙,13日主动宣布放弃这一收购计划。随着事态不断升级,卡梅伦也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压力。反对党18日首次提出首相应辞职。而卡梅伦在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只是耸了耸肩。显然,他将面对愈发严格的质询。20日,卡梅伦在议会发表声明,对自己聘用库尔森一事及带来的负面影响道歉。

  舆论认为,卡梅伦已经与默多克“决裂”,媒体和政治精英间“温馨的旋律已经划上了休止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学教授戴雨果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政治家们终于鼓起勇气限制默多克对英国国民生活的影响,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还有多少谜团没有解开

  2011年7月18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警方接到报案,最早爆料《世界新闻报》存在窃听丑闻的该报前娱乐记者肖恩·霍尔,被发现死在伦敦北部沃特福镇的一所房子里。霍尔2001年加入《世界新闻报》,2005年被时任总编辑库尔森以酗酒等理由辞退。离职后,霍尔向英国广播公司的“全景”专栏节目透露,库尔森曾要求自己窃听电话,但库尔森对此极力否认。在几年前警方刚开始调查窃听案件时,霍尔又对美国《纽约时报》说,《世界新闻报》的窃听情况远比该报承认的严重得多。

  目前,警方对命案定性为“原因不明”,但非“可疑”。19日上午,进行尸检,下午当地警方称死因无可疑之处。但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死了?这是一个疑问。

  同日,有人在离《世界新闻报》原总编辑布鲁克斯家不远的一个商场地下车库垃圾桶里捡到一个袋子,里面有笔记本电脑、文件、手机等。很快,布鲁克斯的丈夫查理找来了,说袋子是自己的。商场保安不信,打电话报了警。现在,警方扣押了这个袋子,希望找出更多的线索。这台电脑里有什么秘密?整个丑闻背后还有多少谜?人们拭目以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