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6年了。我在政府军和反对派里都有朋友,他们告诉我利比亚人和中国人是好朋友,叫我放心在这里做生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稍稍宽慰了一些”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万利发自的黎波里“留在的黎波里”,这对浙江人戴宋仙和他的家人而言,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这座原本风景秀美的临海城市,此时正在利比亚反对派与政府军的激战前沿,没日没夜的枪炮声、日益枯竭的物资供应令城内居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即便如此,戴宋仙舍不下辛苦打拼挣来的家业。“年初的时候我交了一年的房租,如果就这样走了,那我辛苦几年打下的家底可能就没有了,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咬牙挺过这段时间。”她说。
战争两方都不为难中国人
戴宋仙的“满意得”中餐馆坐落在的黎波里市南郊,三层别墅干净整洁,窗外就是蔚蓝的地中海。
幸运的是,虽然自8月22日、反对派武装进入的黎波里后和政府军交战已10天,但戴宋仙的中餐馆因为距离阿齐齐亚兵营等军事目标较远,并没有卷入双方的交火中。
从的黎波里市中心的绿色广场开车到餐馆只需十几分钟,虽然路上反对派武装人员设立了重重哨卡,但一看车内坐着中国记者便立即放行,有时还热心地为记者指路。
“现在不论是反对派还是政府军,对中国人都不错,出去送饭时他们都不会为难我们。”戴宋仙说。
“满意得”中餐馆2006年开业,经过戴宋仙及其家人的苦心经营,这家中餐馆在的黎波里当地已小有名气,不仅当地居民常来就餐,许多国家驻的黎波里使馆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光顾这里。
餐厅内部陈设着各种中式家具和茶具,屋顶悬挂着灯笼,大大的中国结垂吊在大厅,干净的桌布上摆放着吃中餐必不可少的筷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遥远的异国他乡——战火纷飞的利比亚还有一家如此地道的中餐馆。
“屋里所有的家具摆设都来自中国,是我用集装箱运过来的。”戴老板自豪地说。的黎波里原来有四家中餐馆,今年2月以来,随着利比亚国内爆发骚乱、局势愈发动荡,超过3万名中国公民陆续撤离利比亚。目前,利比亚首都只有戴宋仙的中餐馆还在坚持做生意。
“来这里6年了。我在政府军和反对派里都有朋友,他们告诉我利比亚人和中国人是好朋友,叫我放心在这里做生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稍稍宽慰了一些。”戴宋仙说。
物价飞涨生意每况愈下
不过,动乱持续了6个多月且迄今未见好转出乎她的预料。“原以为利比亚国内的骚乱可以像邻国突尼斯和埃及一样,一个月左右就会结束,没想到一闹就是6个月。好几个厨师和服务员都害怕打仗回国了,现在餐馆内只有9个中国人,其中一个也打算近期回国。”她说。
今年55岁的戴宋仙表示,北约战机对的黎波里的轰炸并没有让她害怕,因为“飞机轰炸总有目标的,像弹药库、兵营等,不会攻击我们这些平民”,反而每况愈下的生意却让她心事重重。
前段时间,来自菲律宾、韩国、俄罗斯、德国等驻的黎波里使馆的工作人员常来餐馆吃饭或者订外卖,所以“满意得”的生意比战前差了一点,但还可以维持。然而,自从反对派打到的黎波里后,城里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物价飞涨,经常停水停电。“本以为快熬出头了,但现在的情况却更糟了。”
反对派武装人员和政府军的战斗导致利比亚西部地区许多输电设施遭破坏,的黎波里市内电力供应因此紧张。中餐馆所在的区域每天都要停电一两个小时,有时停电时间会更长。停电时,手机通讯也往往被中断。
电力供应短缺,导致煤气价格猛涨,从骚乱爆发前的3第纳尔(约合21元人民币)一罐飞涨到100第纳尔(约合700元人民币)。“有一天我早上去买煤气还是10第纳尔一罐,下午再去买时就已经涨到20第纳尔。”戴宋仙说。
自8月26日起,全市的自来水供应也已经停止,截至8月31日仍未恢复。反对派武装人员说,卡扎菲的部队在撤出的黎波里的过程中炸毁了水厂部分设施,导致供水中断;但也有反对派人士说,的黎波里供水厂目前仍处于卡扎菲支持者的控制下,他们切断了向市区的供水。
无论哪种说法正确,在当下的无政府状态下,的黎波里市内任何基础设施损坏后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修复,但在修复之前,市内超过150万居民的生活只能依靠外部运来的少量饮用水。
中国商人都在焦急等待
此外,不仅是物资紧张、煤气价格飞涨,本报记者在从突尼斯边境到的黎波里市近400公里的路上发现,沿路所有加油站都已被摧毁,整个利比亚西部地区的居民无法在市面上购买汽油。许多人拎着塑胶桶,在加油站排队抽取地下储油罐的剩余汽油,但这些汽油用完后,也无法得到补充。
在黑市上,从突尼斯运来的汽油已经卖到120第纳尔(840元人民币)一桶(20升),价格是战争爆发前市面价格的十倍,但仍供不应求。现在人们即便有钱也买不到柴油,因为所有柴油都被当做战略物资运往前线。
“现在的黎波里每家每户都有枪,8月23日晚上反对派庆祝进入的黎波里时,从下午5点到次日凌晨3点,反对派武装人员一直在我们房子外面的街上鸣枪庆祝,枪声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像中国人过年放鞭炮一样。刚开始我们挺害怕的,让我们的利比亚雇员出去问了一下,知道他们是庆祝胜利,心里一块石头也就落了地。”戴宋仙说。
“等联合国取消禁飞区,如果餐馆的生意有好转,我可能继续留在这里,如果战事还要持续几个月,那我也只能回去了。”她表示。
戴宋仙告诉记者,她在利比亚结识了许多在利投资的中国人,投资额从几十万到几亿人民币不等,现在利比亚局势如此混乱,他们都十分焦急。
“在利比亚做生意的中国人都希望战争尽快结束,老百姓赶快恢复正常生活。”但她如今的另一个担心是,在邻国突尼斯和埃及,动乱结束已有半年,人们的生活依然无法恢复到动乱前的水平,利比亚在卡扎菲时代过去后,国内何时能恢复平稳仍将是一个遥远的问号。
班加西:卡扎菲印记荡然无存
昔日街头随处可见的绿色国旗及卡扎菲大幅宣传画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针对卡扎菲的卡通涂鸦和“利比亚是自由的”等标语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蒋洁、周潼潼发自班加西8月31日,穆斯林传统节日开斋节。对于还未完全摆脱战火纷扰的利比亚人而言,这一天仍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利比亚人在推翻卡扎菲42年政权之后的首个重大节日。
充满节日气氛
按照惯例,在开斋节的这一天,穆斯林们都会在清早前往清真寺进行大型节日聚礼。而今年,很多当地居民都不约而同来到位于地中海滨的解放广场。自利比亚今年2月动荡以来,这个位于市中心、原名为“法院广场”的公共场所更名为“解放广场”,并成为人们集会表达支持反对派武装、哀悼遇难者、庆祝胜利的首选场所。
清晨六点,班加西市中心的解放广场上就已经聚集了上千人,他们在阿訇的带领下反复念诵“真主至大”。礼拜持续了大约2小时,结束时人们拥抱互致节日的问候然后散去。
前来祷告的老人阿卜杜·哈姆迪说,“这种感觉非常好,我们热烈庆祝这个开斋节,今年的节日很盛大,如果抓到了卡扎菲,我们还将更大规模的庆祝,今年的节日和往年都不一样”。
节日清晨的礼拜是穆斯林必行的宗教仪式,节日前夜的班加西街头则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在当地最大的商业街上,很多小商贩提前一周便开始在路边摆起摊位,出售各式各样的礼品、食物和衣服等,使本来就不宽阔的街道显得有些拥挤。
而当夜晚降临,人们经过一天的斋戒,开始出门购物。大家三五成群地在摊位和商店里逗留,为自己和家人朋友购置新衣服或礼物。超市里的蔬菜、水果以及生活必需品供应还算充足,价格虽然比战乱前稍涨了一些,也还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内。
“希望生活能一直这样好下去”
据了解,和首都的黎波里类似,班加西目前也面临煤气和石油短缺。市中心的加油站门前排起了长队,全市有90%的加油站都“关门大吉”。很多餐馆因为煤气供应不足,可以提供的服务也很有限。据餐厅经理介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周左右。
但反对派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巴尼在8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班加西目前的燃油短缺只是暂时的,国际援助及新的能源将在近期内到达”。
当地人对今后的生活大多不缺乏信心,节日的欢庆气氛也依然未减。
在当地一家电视台供职的摄影记者哈尼说,自战争爆发后,煤气和燃油短缺的情况并不常见,近几天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和人们在节日前夕提前储备物资的习惯有关,而自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以后,更多的援助物资也开始送往首都。
“尽管现在囊中羞涩,大多数人还是会像往常一样穿上新衣服,大家庭聚在一起享受盛宴。”正在超市购物的青年艾什拉夫说。
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莫过于:这座反对派大本营所在的城市已不再见到卡扎菲的身影。在这里,卡扎菲成为人们痛恨和恶搞的对象。
昔日在利比亚街头随处可见的绿色国旗及卡扎菲大幅宣传画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针对卡扎菲的卡通涂鸦和“利比亚是自由的”、“我有一个梦”等标语。
书店里摆满了各种时尚杂志和批判卡扎菲的书籍,原来很容易就可以买到的卡扎菲治国绿皮书,现在压根就找不到。路边的小音像店,有关“利比亚革命”的歌曲的CD和磁带居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
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的开斋节是数十年来首次根据天文现象来确定日期,而之前则是由卡扎菲一个人说了算。
当地青年阿卜杜·哈基姆表示:“我们很高兴今天聚集在这里,庆祝节日,也庆祝卡扎菲终于下台,希望我们能够胜利,也希望生活能一直这样好下去。”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ihl-market@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