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专题 > 正文
11月27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外长会议通过对叙利亚的制裁措施,叙利亚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要像对待利比亚一样对叙利亚动武,仍存在不少顾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
阿盟首次制裁叙利亚
从11月26日开始,阿盟成员就在开罗举行特别会议,商讨该地区的动荡局势,而叙利亚问题是会议重点。11月24日,阿盟召开部长级会议后宣布,给予叙利亚政府最后期限,签署允许阿盟向叙派遣观察团的协议。但是直至11月26日,叙利亚仍未派出代表签署阿盟的协议。
由此,阿盟认为对叙利亚拟定的最后期限已过,在特别会议上拟定对叙利亚的制裁方案。11月27日,阿盟外长投票通过对叙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叙政府在阿拉伯国家的资金、对叙高级官员发出旅游禁令、停止飞往叙利亚航班等多项。该决议得到阿盟22个成员国中除了伊拉克和黎巴嫩以外的19个国家支持。
阿盟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后,上千名叙利亚民众在首都大马士革举行反对制裁的示威游行,部分政治评论家也批评阿盟的经济制裁措施。11月26日,叙利亚外交部长穆阿勒姆也指责阿盟立场“自相矛盾”,呼吁阿盟明确立场,确保不让外国干预叙利亚事务。另据官方的叙利亚通讯社报道,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28日将在大马士革举行记者招待会,就阿盟经济制裁作出官方回应。
阿盟的经济制裁对叙利亚来说是致命的。叙利亚当地电视台称,阿盟让众多成员国拒绝与叙利亚进行经济和商贸合作的制裁方式,是以叙利亚民众为目标。据悉,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额占叙利亚出口总额的一半。由于叙利亚工业基础薄弱,油田设施、化工产品和电子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如果遭遇全面经济封锁,对该国民众的经济生活将造成重大影响。事实上,过去8个月,由于美国和欧洲在石油出口和商贸往来方面实施的制裁,叙利亚经济已经不堪重负。
美国《赫芬顿邮报》称,虽然没有遭遇利比亚式的军事干预,但叙利亚政权正被制裁“一口口吃掉”。德国《明镜》周刊27日称,阿盟的态度表明,叙利亚危机已“国际化”,叙政府已失去最后机会。
其实,阿盟内部有关是否制裁叙利亚存在不同声音,尽管阿盟各国目前在对叙政治施压上勉强达成一致,但如果真要涉及实际经济利益,各国意见分歧将更加凸显,阿盟内部博弈也将加剧,制裁措施能否顺利施行仍存疑问。伊拉克外长霍希亚尔•马哈茂德•兹巴里明确表态,伊拉克不会实施阿盟经济制裁方案,一些叙利亚的邻国也对制裁持保留立场。
阿盟的强硬也为自己惹来争议。叙利亚政治评论家易卜拉欣•塔列布对记者说:“阿盟对叙出台经济制裁并不令人意外,这些措施符合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利益,旨在推动叙利亚局势进一步升级。” “欧亚评论”网26日以“阿盟的伪善”为题称,阿盟在北约和美国的巨大压力下中断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后,埃及暴力回潮,巴林和也门越来越多滥用武力,但阿盟对此却无动于衷,这是彻头彻尾的伪善和无可否认的双重标准。阿拉伯“伊拉夫”新闻网的文章说,阿盟在将叙问题推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加深了本身的分裂,进一步成为了世界大国的工具。
大国角力,叙利亚局势持续升温
经济遭受重创,国家安全也面临严峻考验。11月26日,在距叙利亚首都180公里的霍姆斯市军事医院,各界群众为近期遭武装分子袭击身亡的军警烈士举行葬礼。据了解,目前霍姆斯、哈马等地暴力事件依然猖獗,小股武装分子通过暗杀、偷袭等方式频频袭击军事人员和设施,军警死伤人员不断攀升。仅在军民两用的霍姆斯军事医院,自骚乱发生至今,已收治伤者2300余人,其中军警伤员就接近2100人。该院院长穆罕默德•阿斯表示,武装分子目前使用各种武器进行袭击,甚至还有肩扛式火箭弹等重型武器。
而国际方面,美国和俄罗斯航母的到来让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升级。近日,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网站上发布紧急公告,要求所有居住或在叙利亚旅游的美国公民,在从叙利亚飞往国外的商业航班日益减少的形势下,尽快撤离。11月25日,美国海军航母“乔治•布什”号就已经从霍尔木兹海峡附近驶往叙利亚近海一带。
俄罗斯方面,在盛传西方可能对叙利亚动手的时候,其3艘军舰11月23日驶入叙利亚附近塔尔图斯海域。此外,据俄新网报到,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将在下个月被派到地中海东部海域执行任务。伊朗《德黑兰时报》援引俄匿名官方人士的话说,此举表明俄罗斯准备动用军队干涉叙利亚危机。以色列《国土报》则认为,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俄罗斯其实在借助这些行动,反击美国全球军事棋子的布局经营。
虽然叙利亚有俄方的力挺,但这并不意味着巴沙尔政权可以高枕无忧。就在外界认为俄军舰“力挺巴沙尔”的同时,俄考虑到自身经济利益,并未放弃与叙利亚反对派的接触和会谈,巴沙尔政权可谓“危机四伏”。
此前,法国与美国达成共识,建议在叙利亚开辟“人道走廊”。法国警告,如果叙利亚政府拒绝配合开设用以运输必需物资的“人道走廊”,法国等国不排除在获得国际授权的前提下考虑采用军事手段护送运输车队。不过,这一提议26日遭到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反对,她认为,开辟“人道走廊”或者设立“缓冲区”为时尚早。
西方会否进行军事干预?
叙利亚局势如何收场,是否会爆发继利比亚战争后的又一场地区性战争,以及战争的后果是否可控,将是影响中东局势的焦点。
北京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鸿玺表示,西方国家要像对待利比亚一样对叙利亚动武,存在不少顾虑。首先,在国际社会上,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反对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态度比较坚决,而从阿盟不断的“劝说”行为来看,阿盟本身也不希望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动武。甚至是叙利亚反对派也不希望走到这一步,因为即便战争胜利了,叙利亚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都会受到影响,这并不是反对派愿意看到的。因此,以美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叙利亚采取军事干预行动。
目前,无论是阿盟和西方等外部势力,还是叙利亚政治反对派,在颠覆巴沙尔政权问题上的意志已不容置疑,巴沙尔政权的回旋余地在不断缩小,扛过这场政治危机的可能性几乎已不存在。即使中俄将来在联合国继续阻止西方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叙利亚战争,也无法排除叙国内政治反对派在外部势力支持下将叙利亚推向内战的可能。虽然在叙利亚很难套用利比亚模式,但随时间演进,巴沙尔政权极有可能在较长时期的胶着后在内外势力的最后一击下走向崩溃。
另外,考虑到叙利亚和伊朗、黎巴嫩、伊拉克的密切关系,以及叙利亚和以色列接壤,美国也不愿意看到叙利亚的战事波及到周边国家,尤其是叙利亚局势的不稳定可能使得以色列产生安全问题,这就会导致美国在中东的“后院起火”。
“叙利亚的人口数量和密集度都比利比亚高,一旦发动战争会导致生灵涂炭,因此西方国家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但杨鸿玺同时指出,“叙利亚政府当前的处境非常困难,如果不作出任何退让并通过对话来解决矛盾,僵局再持续几个月,国内矛盾进一步累积,届时西方国家动武的可能性就要比现在高多了。”(综合国际金融报 新华网 环球时报 东方早报等相关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