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钱学森之问”从加州理工学院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9日14:47  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
苏绣作品《思源·致远》钱学森肖像,该作品曾搭载“神州八号”飞船升空。 新华社 苏绣作品《思源·致远》钱学森肖像,该作品曾搭载“神州八号”飞船升空。 新华社

  12月11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

  这位杰出科学家晚年最大的心结便是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为此,他曾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教育之重、教育之难,令这位耄耋老人临终前仍忧心忡忡。而答解“钱学森之问”,亦非简单的“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更在于如何吸引大师、留住大师、培养大师。

  于是,我们的探寻答案之旅,从钱学森的成长环境开始,从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开始……

  为什么是加州理工?

  ——走进钱学森的美国母校

  这里崇尚自由与钻研的学术氛围给予了钱学森思维驰骋的空间,他拜于航空巨擘门下,与多位学术大师成为“忘年交”。而师者“敢做别人不敢做”之风成为他勇于探索未知的鞭策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爽发自洛杉矶 钱学森百年诞辰的2011年,其母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适逢120华诞。

  没有任何高调隆重的校庆仪式,但这座爱因斯坦曾经骑脚踏车穿行、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迷恋的乐土,从不缺少庆祝的理由。这片古老建筑群中穿梭的人们志在“仰望星空”,执着于探索和寻找。正如其“杰出校友”钱学森,临终前仍不忘为整个中国社会抛出“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刺痛人心的问号。

  “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遥远的加州,那片没有围墙的朴素校园,正是让钱学森晚年仍魂牵梦绕,希望我们去寻找和创造的大学乌托邦。

  大师们的乐园

  1891年11月,加州理工学院还只是一所训练小学毕业生操作机器和工具的小型职业学院。而到20世纪30年代,这里已经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著名科学家。

  1931年到1932年间,爱因斯坦在这里过冬,他几乎参加了“每一场午餐会,每一次晚宴,每一个电影放映仪式,每一场婚礼,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离婚仪式”;近代实测天体物理学的创始人乔治·埃勒里·海耳曾骑着骡子在这里观测天象,并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天文望远镜;年轻的卡尔·安德森在这里发现了正电子,第一次实证了反物质的存在……

  直到今天,这所学校未曾停止培养科学新秀。它在现代科技史上的地位让众多大学难以望其项背:分子生物学基础在这里奠定、分子遗传学在这里诞生、里氏地震震级在这里制定……它不仅拥有喷气推进实验室等著名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还拥有一批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它的教授和毕业生中共有30多位诺奖得主;它为中国就培养了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谈家桢、郭永怀等大师。

  加州理工是如此重视科学研究。“追求卓越、专注于解决最重要和最尖端的科技难题,是几代加州理工人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加州理工学院校长让-卢·沙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学校为最杰出的人才提供充足资源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去做想做的事情,让他们能够专注且自由地去梦想。而学校也会由此获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成为(学校)运行良好的一种模式。”

  在上世纪30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的财政状况颇有吃紧,大萧条令许多急需完成的建筑工程都遭到裁撤。然而,为削减开支,学校干脆在草坪种满松叶菊,省下来的钱则用于设立研究奖学金。

  几十年过去,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科研院校难以获得研究经费的今天,加州理工去年的研究经费却比前年增长了16%。其强大的经费获取能力正是“《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近日将其列为全球大学之首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努力地吸引额外的私人捐助和官方资助基金。一些研究想法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吸引联邦机构支持的程度时,私人捐助等渠道募集的资金可以让这些想法付诸实践。”沙莫解释说。

  “研究至上”的传统令加州理工享誉世界。而这片众“大师”心皆向往的乐土,自然也成为莘莘学子们理想的学术殿堂。

  1936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钱学森慕名而来,从此与加州理工结缘。

  从“自杀俱乐部”到28岁的领军人

  是年,加州理工学院最受欢迎的教授、航空领域学术巨擘——西奥多·冯·卡门的房间迎来了一位“个头不高、表情严肃的年轻人”。冯·卡门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年轻人回答问题精准异常,他敏锐深邃的思路立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建议他来加州理工学院,进一步深造”。

  这个名叫钱学森的年轻人几乎立即接受了冯·卡门的邀请,并随即开始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学习生活。当时,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新纪元的关键时刻。

  所有人都承认,钱学森在加州理工收获的成果是极其突出的。在冯·卡门的自传中,钱学森是唯一一个让他专门辟出一章来写的学生。

  加州理工学院平日里氛围自由,学生们爱听什么课听什么课,学校有各种学术讨论会,推崇自由争辩。于是,几个研究生因为喜欢科幻而迷上了火箭,成立了“火箭俱乐部”。1937年,钱学森成为这个俱乐部最早的5位成员之一。当时,火箭还是人类幻想中的东西,而5个年轻学生却对火箭研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研制之初,俱乐部曾发生过几次爆炸事故,由此被人戏称为“自杀俱乐部”。而正是这个学生组织,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早的研制火箭小组,本来研究专业为航空理论的钱学森正是因这个业余兴趣而转向了航天研究。

  钱学森加入俱乐部的同年,加州理工学院正式承认了这个火箭小组的地位,将其纳入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项目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次年,钱学森开始在空气动力学和火箭学上有所收获。1939年,钱学森发表重要论文,并提出在未来数十年中设计高速飞行器的工程师们不可或缺的“卡门-钱压力校正公式”。成名之年,钱学森刚28岁,却已是火箭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加州理工学习期间,音乐是钱学森另一个深爱的主题。他经常前往洛杉矶爱乐音乐厅,聆听交响乐团的演奏,他时常在唱片店里将整个下午用来搜寻大师的经典作品。此外,钱学森还懂得绘画和摄影,并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

  钱学森临终前曾在北京301医院回忆说,“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一堆不怕被赶超的“怪人”

  钱学森晚年曾不止一次回忆过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学校里创新的氛围让他记忆深刻。

  用他的话说,“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马上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钱学森曾对此感慨:“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

  多年后,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施文典以亲身体会告诉记者,加州理工鼓励学生兼收并蓄,“我们可以随时向各个学科的教授探讨问题”。

  这亦是加州理工的传统。钱学森曾回忆说,“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医学界的普遍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

  “大师”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学生。华裔教授戴聿昌有感而发,他表示,培养思考者,才是大学最重要的工作。在加州理工,“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必须勇于探索未知,在这里不可以等待别人提出问题,不可以去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加州理工鼓励我们去发现新世界,这里就是大学的乌托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钱学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