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全球经济格局大演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7日16:04  瞭望 微博

  凝聚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性改革共识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每逢大危机,必然伴随大治理、大重建

  文/曾培炎

  近期,世界经济出现了新情况,复苏一波三折,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大。部分发达经济体面临财政债务困境,经济增长乏力,就业问题突出。新兴经济体虽然增长较快,但面临着控制通胀和保增长的两难选择,经济增速下行。以美元为代表的庞大流动性,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无序流动,引发巨大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欧洲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又反过来触发银行业新一轮流动性风险。这些令人忧虑的情况,从根本上说是由世界经济多重不平衡造成的,而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

  在我看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集中表现在,以单一主权货币为中心的全球储备货币结构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多元发展格局不适应,美元作为主权货币的国内政策功能与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适应,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与跨国金融交易日益频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形势不适应。加快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改革的呼声和共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日益扩大。

  但是,各利益攸关方在如何改革问题上众说纷纭、立场各异,甚至产生深刻分歧:有的认为,应当在保持美元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改良和完善;有的提出,世界经济重心、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我认为,这些争论和分歧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各方应当看到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符合全球各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共同利益。

  为此,所有各方应努力凝聚以下四点基本共识:

  第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改革方案的设计,应以有利于解决世界经济中深层次不平衡为出发点。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应考虑全球经济结构,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状况。同时,要在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打破现有的路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后的国际货币体系适应全球化条件下已经发生的结构性变化,适应今后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这个意义上说,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性改革也是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改革应当体现包容性。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须综合考虑和均衡兼顾不同利益诉求。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它们为世界经济做出的越来越重要的贡献,应当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得以体现。如果忽略这一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群体的呼声和要求,将会造成新的不适应和不平衡,最终危害的是所有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今后一段时期,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还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是现实的需要。旧货币体系的变革与新货币体系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不仅如此,这种变革涉及各方权力与责任、利益与风险的再设计再分配。因此,改革必须以稳妥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不能操之过急。改革进程中应保持必要的灵活性,不排除一些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区域性的货币机制和安排。

  第四,推进改革与保持经济增长并行不悖。货币制度的稳定是全球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而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稳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经济体要兼顾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和长远的结构性调整,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每逢大危机,必然伴随大治理、大重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进程。被动地让改革的时代潮流推着走,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各国政治家和国际社会应该显示出勇于改革的气魄,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运用深邃睿智的政治头脑,以循序渐进、综合全面的方式,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改革。

  在此,我就推进这样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改革,所必须建立起的组织保障、设计保障、实施保障谈几点建议。

  首先,发挥G20在推进改革中的主导作用。G20已经召开了六次峰会,是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国际机制,具有不可比拟的政治资源和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应充分依靠G20峰会机制,进一步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发展。

  其次,设计出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改革路线图。为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路线图应当符合经济规律,反映各方合理诉求,最大程度凝聚共识,获得各国认可。鉴于改革的异常复杂性,路线图的制定应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智力支持。今年上半年,峰会主席国法国在中国南京举办论坛,邀请政、商、学界代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各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考虑将此做法机制化,在G20框架下成立一个有代表性的咨询研究团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设计出客观公正的改革路线图。这个团队可以在峰会主席国指导下开展工作。

  其三,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应实施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稳步推进并最终完成改革的进程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应该承诺和实行负责任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相对稳定,合理控制流动性总量,防止产生负面的外溢效应。新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后,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保障新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作者为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2012年全球经济格局大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在动荡中加速变化,但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

  文/陈文玲

  长期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公,受金融危机的持续作用和影响,在加速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和发展路径上出现新的变革,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危机加速变革深度

  此次始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从美国向世界各地扩散和蔓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和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扩散和蔓延,危机带来“国际同步震荡”。直至今日,所有发达国家都未能幸免于难,美国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而欧洲经济停滞,还面临着债务风险,日本仍在沉睡,昔日引领全球经济的三大经济体自顾不暇;然而,在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双重压力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并未发生逆转,率先走出复苏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经济实力对权力分配和格局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了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广泛质疑;美国主导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能力受到冲击;“美元本位”受到广泛抨击,等等。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停滞,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世界正在再次经历着一场实力转换和权力再分配的激烈变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强,这必然会加速世界经济政治旧格局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并不意味着目前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以及对现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主导作用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他们拥有先进技术、丰富的资金资源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且有着极强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化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

  新兴经济体崛起加快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加,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表现为:

  其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不断上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新兴经济体崛起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长期发展趋势。据统计,新的“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30%,人口占世界的42%,经济总量大,2010年占全球GDP的18%,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15%,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经济力量。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升高,其人口总数、GDP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仅APEC成员人口即达27亿,占全球40%,GDP和贸易量总额分别占全球的53%和54%。

  金融危机后,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更加明显。2009年在世界平均增长率为-1.1%的情况下,亚洲新兴国家达6.2%,亚洲经济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野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预计,2012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1/3,整个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3/4。经济力量是权力分配和格局变化的基础。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乃至政治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其二,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参与引导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新兴经济体实力增强,它们积极参与到应对经济危机、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中,推动了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公平公正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春季会议上一致同意对世界银行增资860亿美元,同时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当前,二十国集团正处于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转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经济、金融事务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三,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实力上升,其全球责任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砖国家”、“钻石十一国”、“展望五国”和“灵猫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和主张在国际事务中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并开始有一些话语权。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在当代相互依赖型经济条件下的发达国家不得不对发展中国家作出的重大让步,将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格局和秩序,并有可能为未来一段时期奠定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对世界经济而言,尽管新兴经济体已在经济总量和贸易额等指标上占据世界经济舞台的重要份额,但是在IMF所管理的金融领域,其金融产品、市场成熟度、市场规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发达经济体仍不可同日而语,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体系,并使之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全球经济治理新结构亟需建立

  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不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和平衡,而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共同安全,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对新秩序建构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推动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实现全球经济治理,理当放弃霸权和冷战思维,国与国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各国包容性增长,创建和谐世界。

  现行国际经济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围绕确立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延伸和扩展、逐步演化而形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始终存在着美元既是国家货币,又是国际货币的矛盾。实际上,此次世界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突出表现在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美国是主要储备货币的发行国,但主要根据美国自身需要调节货币发行,美国金融机构能够利用先期掌握美国国际货币政策和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动向的有利条件,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中攫取利益,掠夺其他国家的资产;IMF的治理结构又使美国的行为无法受到国际机构的监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也反映了这一事实。

  为了缓解美国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有助于美国经济复苏。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却导致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全球流动和泛滥,引致了石油等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加上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为应付经济衰退而采取的积极宏观政策,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问题。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治理不完善,使得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由于发达国家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为刺激经济不得不依赖于并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接近为零的利率维持至2013年,2011年12月8日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由于欧元区饱受债务危机困扰,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整体应该是更加宽松的,欧洲央行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也相继将由收紧转向宽松,如果所有的国家效仿这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毫无疑问将会引发一场全球货币竞相贬值的战争。

  此外,受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因此,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发生在一个更为开放、市场分工更为细化的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各国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迫切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在全球视野下来共同探讨全球治理结构问题,并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以建立合作、开放、共赢的世界经济秩序。

  由于现行全球经济治理的缺陷集中表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同时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治理结构的改革。

  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原则是促进金融国际市场的基本稳定,并使得国际贸易的收益能够在国际贸易参与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分配,能够促使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治理结构改革的原则,不应该是通过抑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来维持全球经济的平衡,去适应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应该是为了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远期改革方向是建立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但短期内现实的改革方向是货币多元化,通过形成区域内主导货币来减轻美元的压力;加强主导货币与美元的协调,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加强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投资;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的改革,增强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消除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增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当前,面对欧债危机、经济放缓、金融动荡等严峻形势,各国开始意识到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二十国集团(G20)合作机制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的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倡导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构建,共同创造一个公平与合理的国际发展环境。□(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