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定位美中关系,美国人都用过哪些词?

0

专稿:定位美中关系,美国人都用过哪些词?

第406期

2015年09月23日11:52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从美国对华政策层面,说法不断变化。冷战后美国都用过哪些词来界定美中关系?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2014年11月1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2014年11月1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

  世界上的双边国际关系中,从来没有哪对关系像中美关系这样复杂和难以界定。有人说是接触,有人说是遏制,还有人说是“两面下注”。正因为它“复杂”,所以任何一两个简单的词都难以概括。从对华战略来讲,美国官方说法是“接触”(engagement),然而在政策层面,说法不断变化。那么,冷战后美国都用过哪些词来界定美中关系?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冷战后期:“准盟国”

  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美苏对峙以及中苏对抗,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美国逐渐认为与中国在遏制苏联扩张上有共同利益,因此它可以视中国为“准盟国”。中国面对苏联压力,也存在“联美抗苏”需求,这最终促成两国关系“破冰”,并在1979年底正式建交。而就在当年8月,时任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访华时就表示:“美中关系已日臻成熟,而且更加紧密,就像美国和其他欧洲盟国的关系一样”。

  从建交直到1989年,中美关系一度处于“蜜月期”。卡特时期,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方签署35个有关科技合作、文化交流、航海、贸易等方面的双边协议。美国在贸易上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在美国出口管制名单上,中国也被列在与西欧盟国同类的“不结盟的友好国家”。美国还同意对华转让部分军事生产技术,其中包括帮助中国改进歼-8歼击机,以及对华出口大名鼎鼎的S-70民用黑鹰直升机。事实上,1986年中美军方曾达成价值高达5.5亿美元的军购协议,现在看来都不可思议。

后冷战时代:“非敌非友”

  苏联解体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再次发生剧变。美国国内逐渐形成共识,即美中联手抗苏的战略基础已不复存在,对美中关系应有新的定位。实质上,源自学界的中美“非敌非友”关系定位,显示双边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即可敌可友。如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所言,如果把中国视为敌人,中国就将变成敌人。

  老布什总统时期,由于他与中国长期的渊源,期望强化对华接触政策,稳定中美关系。然而,国际局势与美国国内政治变化却使他很难如愿。一方面,苏联解体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对自身制度信心大增,认为中国等“非民主”国家终将走上西式道路。另一方面,1989年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促使美国内保守派认为必须对华施压、以压促变。美方对华全面制裁措施的出台,使得中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克林顿上台后,对华认知经历较长的“学习曲线”。早期在人权团体压力下,行政部门将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中国人权状况挂钩,试图迫使中国“改弦更张”。该项政策不仅引起中方激烈反弹,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困境,在美国内也引起商界和学界的反对。随着90年代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不能忽视的重要市场。多次受挫后,克林顿被迫宣布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中美关系才逐渐走上正轨。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两国签署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中美联合声明》。然而,“战略伙伴”说法招致美国内保守派的强烈批评,他们认为与美国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不同的中国绝不可能构建“伙伴关系”。其后,该说法在美政府内部逐渐被放弃。

9•11时代:“复杂关系”

  小布什是带着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的理念入主白宫的,因此外界也认为中美关系或许将进入更长时间的“颠簸期”。

  然而,2001年4月1日的中美撞机事件将两国冲突迅速摆在小布什椭圆形办公室的桌上。一则,意外的发生迫使他迅速进入状态,着手处理对华关系;二则,事件和平落幕也使两国在短兵相接后很快建立工作层面的信任。其后,因为“9•11”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国加入国际反恐阵营,使双方成为“反击全球恐怖主义的盟友”(小布什2002年语)。

  进入小布什第二任期,中美关系因“中国威胁论”抬头以及双方在朝核等问题上的合作显得更为“复杂”。2005年被外界称为“中国崛起”之年,当年11月,小布什总统访华前表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尽管双方存在不同观点,但仍可以展开友好讨论及合作。当年9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其著名的促使中国成为“负责任利益攸关方”的观点。该观点显示,美国认为中国已经有资格、有能力、有责任在现行国际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换言之,美国希望正在崛起的中国成为其“合作者”与“伙伴”,而不是“战略对手”。“利益攸关方”其后进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中国军力报告”,成为美官方正式的对华政策。

后9•11时代:“竞合关系”

  奥巴马是带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进入白宫的,对他而言,结束反恐战争、实现经济复苏是他任期内首要任务。因此,在其一任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实现平稳过渡。国务卿希拉里首访东亚就将中国作为其中一站,并高调表示要与中国“同舟共济”。

  奥巴马在任内也多次称:“21世纪人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取决于两国人民如何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2015年初,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也表示,美中关系是对21世纪“起决定性作用的伙伴关系之一”,美方希望扩大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然而,进入奥巴马第二任期,随着美国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稳步推进,中美在亚太的战略竞争态势日益明显。一方面,部分美亚太盟国挟美强势回归势头,借机“浑水摸鱼”;另方面,美国也乘乱强化与盟国的军事与安全合作,其针对中国的态势分外明显。面对中美合作与竞争加剧的态势,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麦艾文提出,美国对华战略应该是兼有合作与竞争因素的“混合战略”,即由接触、制度约束和安全平衡三部分组成。

  目前看来,美国政府似乎正在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中后撤,在奥巴马余任提出新的对华政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如何维持战略关系的稳定成为双方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正因如此,习主席对美展开的首次国事访问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意义与期待。

  张志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政治室主任、副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文章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