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箱企业如何在埃塞援助儿童?

0

中国冰箱企业如何在埃塞援助儿童?

第521期

2015年12月31日17:22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非洲最古老的国度之一的埃塞,一百年多年前就被认为是“黑人希望”。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更是非盟总部所在地,被冠以非洲“外交首都”的称号。然而,这里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10个国家之一。清洁水源的缺失,让很多孩子罹患疾病和失学。面对困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冰箱企业是如何在埃塞援助儿童的?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12月的埃塞俄比亚,正值一年雨旱两季中的旱季。从空中鸟瞰,蔚蓝的蓝天之下,淡淡的烟霾笼罩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上空。

  非洲最古老的国度之一的埃塞,一百年多年前就被标签为“非洲代表、黑人希望”。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更是非盟总部所在地,因此被冠以非洲“外交首都”的称号。

  然而,这里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10个国家之一。

  9900多万人口的埃塞俄比亚人均GDP仅为483美元。其中80%以上是农业人口,GDP中40%来自于农业。

  恶劣生活条件也伤害着这里的孩子们。据统计,埃塞俄比亚5岁以下儿童总数达1256万,其中300万来自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2011年,仅有7%的5岁以下儿童有出生登记,2000至2014年间,营养不良儿童人数虽有减少, 但发育迟缓比例依然高达40%。

墨拉伯村的儿童 韩旭阳/摄墨拉伯村的儿童 韩旭阳/摄

 

  为对埃塞儿童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合作伙伴采取一系列行动,为埃塞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系统建设提供支持,包括卫生服务扩展计划、疟疾控制、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等。

巴依达向人们介绍卫生站母婴 韩旭阳/摄巴依达•阿莱向人们介绍卫生站儿童接种疫苗情况。韩旭阳/摄

  巴依达•阿莱就是卫生计划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巴依达只有20多出头,但她已经是工龄4年的“资深卫生员”了。

  巴依达工作的站点位于埃塞南部的墨拉伯卫生站,这个卫生站覆盖3个村庄,至少5000人。新浪国际看到,巴依达在卫生站的墙上贴满了她自制的年历,用来统计每年辖区儿童接种疫苗的人数、种类和时间。

  和埃塞大部分地方一样,墨拉伯村并没有通电,甚至没有一条正规的道路通向外界。从省级公路上坐越野车到墨拉伯至少要20分钟,期间要经过不少尘土飞扬的山坳和崎岖路段。

  而包括巴依达在内的当地人,都是凭双脚出行。

  没有电,村里的卫生站没有冰箱来对疫苗进行有效储存,只能采用定时的集中免疫。像巴依达这样的卫生员要去取疫苗并集中接种,运送疫苗路程大概有80—200公里。免疫时多是由卫生员对各个地区进行了游说,通告村民参加有关免疫运动,集中注射后再将剩下的疫苗送回保健中心。

  一年以前,巴依达需要每月步行数小时前往保健中心提取疫苗一次。“取回来之后还要到一些偏远的村子工作,比如说一个叫哈噶的村子,就要再走上一个半小时才能到。” 巴依达说。

  往返奔波不说,疫苗的药效也会因为温度失衡和无法有效储存等问题而失效,而且在集中接种时总会有些人漏种。

  联合国儿基会驻埃塞代表处的项目主管塔里库•伯罕努博士介绍说,他们曾经进行过一项对4种疫苗配送链条的追踪研究,发现约有20%~30%的疫苗会因冷链断裂而失效。

  然而,这种状况因为1年前一种名叫ARKTEK的被动疫苗存储设备的出现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巴依达的卫生室里就有这样一个名叫ARKTEK的疫苗桶。

巴依达和她的疫苗桶,桶里可以存储5.4升疫苗。韩旭阳/摄巴依达和她的ARKTEK疫苗桶,桶里可以存储5.4升疫苗。韩旭阳/摄

  据卫生专家叶雷博士介绍,在盖茨基金会支持下,中国冰箱企业澳柯玛研发制造这种名为ARKTEK的被动疫苗存储设备。

  被动式,意味着它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丙烷、电池、电源、太阳能电池板或其他能源制冷,而是仅靠箱内已经现成冻好的冰排,就能将疫苗的储存环境温度保持在0~10℃。

  Arktek可以存储5.4升的疫苗达35天或更久。到期时仅需更换冰排就可以再次延长存储时间。

  “Arktek利用太阳能系统显示温度读数、天数,还采用运行报警系统,防止顶部开启时间过长,以确保疫苗的安全。”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蔚介绍说。

  巴依达说,自从有了这种疫苗箱,现在她可以随时为孩子提供免疫服务,不需要再长途奔波。“当一个妈妈接种了她和她的孩子应当接种的所有疫苗,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那是最快乐的时刻。现在,计划免疫率达到90%以上,这多亏了冷链运输及疫苗箱。”巴依达说。

一名负责营养的卫生员为母亲们普及婴幼儿营养和安全知识。韩旭阳/摄一名负责营养的卫生员为母亲们普及婴幼儿营养和安全知识。韩旭阳/摄
在南部各民族州哈拉巴地区的安得格那安茨阿村,人们在听儿基会工作人员关于清洁水源的介绍。在这里,儿基会铺设了地下水管道,村民可以饮用地下500米左右的清洁水源。韩旭阳/摄  在南部各民族州哈拉巴地区的安得格那安茨阿村,人们在听儿基会工作人员关于清洁水源的介绍。韩旭阳/摄
在村里,儿基会铺设了地下水管道,附近3个村庄的村民都可以饮用地下500米左右的清洁水源。韩旭阳/摄  联合国儿基会帮助村里铺设了地下水管道,附近3个村庄的村民都可以饮用地下500米左右的清洁水源。韩旭阳/摄
一名妇女将打好的水用驴子运回家。韩旭阳/摄一名妇女将打好的水用驴子运回家。韩旭阳/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