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 安倍“几个意思”?

0

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 安倍“几个意思”?

第70期

2015年01月20日21:20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在安倍19日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几天前,他的内阁要员刚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有30万中国人遇难。自己的历史观还没理清,安倍何以跑到以色列批评纳粹太残忍?分析称安倍此举有深意。

安倍批纳粹“残忍到如此地步”

安倍夫人为被屠杀的犹太儿童掉泪。安倍夫人为被屠杀的犹太儿童掉泪。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他夫人安倍昭惠一同走进儿童纪念馆,被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中有100万儿童。一旁,犹太少女们开始用希伯来语合唱凄凉的歌曲悼念牺牲者,昭惠女士心疼得直抹眼泪,安倍摸摸后脑勺……”

  20日,韩国《朝鲜日报》记者朴国熙在一篇报道中,如此描述此前一天来耶路撒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的安倍夫妇。大屠杀纪念馆是安倍此次以色列之行的重要一站,在这里,他还发表简短演说,宣讲他的和平观。

  “我今天认识到,歧视和仇恨,会让人残忍到何种地步。这场浩劫不能再度发生。”安倍称。

  拜访大屠杀纪念馆,原本是外国政府首脑访问以色列的“规定动作”,但这次安倍来访,却被媒体“读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首先是安倍政府对两场大屠杀的不同态度。

  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安倍对70多前纳粹的暴行“深有感触”,夫人甚至流下眼泪。然而,就在几天前,安倍内阁的官房长官菅义伟却拒绝坦白承认70多年前发生在南京的大屠杀。

  15日,在记者会上,菅义伟对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被日军杀害表示“异议”,他声称,虽然日本政府承认在南京存在杀害非战斗人员的行为,但“很难确定遇害者的具体人数”。

  安倍并非到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第一位日本首相,2006年,小泉纯一郎也来过这里。但日本首相却从没有到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痛感“人为何会变得如此残忍。”

批判纳粹却不提二战日军罪行

安倍19日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小泉曾与2006年到此。安倍19日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小泉曾于2006年到此。

  《朝鲜日报》记者朴国熙还注意到,安倍在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时,似乎完全忘记了日本在二战中与纳粹德国一样,也是“加害者”。安倍只字未提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在同一时期的相同罪行。

  朴国熙在报道中说,“19日,很多常驻在以色列的外媒记者前来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对安倍进行采访,其中大多是中国记者。有一位记者说:这里是悼念二战犹太人牺牲者的地方,(安倍)肯定会对日本过去侵略历史发表言论。但是,他的预想落空了。”

  在参观纪念馆时,安倍谈及对犹太人所受苦难的同情,谈及日本对和平的决心,也谈到了二战中的日本,但不是反省加害他国的历史,而是称赞一名日本人在二战时“维护人权”——当时一名日本外交官不顾日本政府禁令,为逃亡美国的犹太人发放签证。

  与安倍的态度形成对比的是,2006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时,自称羞耻。“德国为在二战期间的纳粹大屠杀满怀羞耻。我要说对不起,因为德国当时只有少数正直的人”。

  默克尔当时还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道:“只有那些承认自己过去的人,才会拥有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是历届德国政府领导人访问以色列时的传统。

  另一个二战加害国——意大利政要在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时,也以自省言辞为主。2003年,时任该国副总理的菲尼在参观纪念馆后谴责意大利二战时推行的法西斯主义,“我们对意大利历史上的可耻一章表示谴责,意大利必须承担墨索里尼执政时期犯下的罪行。”

  但是,19日同样参观纪念馆的安倍,却自动“屏蔽”了70年前的那段历史。

  “安倍否定日本侵略东亚地区的历史,且尚未对日军慰安妇问题正式道歉,这样的他却访问犹太人纪念馆,并谈历史悲剧,只不过是一场‘政治秀’”。朴国熙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报道说。

中俄韩构建对日“压力联盟”

安倍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献花。安倍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献花。

  安倍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有“政治目的”,这并非仅为韩国媒体的看法,日本媒体也有“同感”。

  在安倍此行当天,《读卖新闻》就报道称,安倍此次在纪念二战悲剧的标志性地点发表演说,也暗示了一种“反击”,因为中方最近“总是将纳粹德国等同于战前的日本。”

  日本《产经新闻》20日也报道称,安倍此次访问大屠杀纪念馆并发表演说,是希望“消除”外界对其“历史修正主义者”的评价。报道称,不仅中韩,欧洲也有不少媒体批评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态度,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甚至出台报告,将安倍称之为“极端民族主义者”。

  但是,实际效果是否真的如日本媒体所期待的那样,这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无论是否有日媒所言之效果,安倍此次大屠杀纪念馆之行,更是其在面对中俄韩朝等国在历史问题上向日本右翼政权联合施压时“突围战略”的一环。

  在日本政坛右倾严重的背景下,今年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在历史问题上的氛围,将让安倍政权感到“如芒在背”。

  5月份,俄罗斯将举行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届时将邀请包括金正恩在内多国领导人参加;中俄去年即已达成一致,将共同举行系列活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蒙古也受邀参加;而在中韩之间,在多次首脑会晤的推动下,各个层次的共同纪念活动也在筹划之中。

  这种纪念活动还拓展到国际组织范畴,一向以安全为主题的上海合作组织也于不久前通过决议,共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东亚历史观博弈才刚开始

  面对亚洲多国“不能忘记历史”的主流呼声,安倍却企图借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为摆脱“历史包袱”造势,实现东亚“突围”。

  观察人士认为,“转移视线”是安倍的“突围”策略之一。

  在东亚因错误历史观、参拜靖国神社而备受指责,但在欧洲,安倍却热衷扮演一名“历史态度积极”的领导人。不仅19日参观犹太人人大屠杀纪念馆,去年3月,安倍还在访问荷兰期间,深夜造访纪念《安妮日记》作者安妮•弗兰克的博物馆,表明自己的“历史态度”。

  除了到欧洲表明历史观,安倍政府还试图“扭转”二战结束70周年“注重纪念”的主题。

  安倍首先借力的是美国。本月6日,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与美国国务卿通电话,强调二战结束70周年须“面向未来”,即日美两国“协力一致,继续为世界和平和繁荣作出贡献。”双方还确定: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日美防卫指针的重新修订,以进一步强化日美军事合作。

  更为重要的策略是,安倍晋三计划今年8月日本战败日时,发表有关历史问题的“新首相谈话”。

  对于这一谈话,安倍谋划已久,此前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放出风,企图抛弃此前“村山谈话”、“河野谈话”中所体现的对历史道歉和反省内容。但在国内外、尤其来自美国和邻国压力下,安倍本月5日终于表态:“新谈话”将继承战后历届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

  但是,数天以后,官房长官菅义伟便开始为安倍的上述承诺“背书”。他称,新谈话不可能和之前的一模一样,否则就没有发表的必要。菅义伟强调,新首相谈话还要包含日本的“未来志向”。一言蔽之,即战后70周年不能“只谈过去”。

  观察人士认为,随着二战结束70周年各种纪念节点的陆续到来,围绕要“牢记历史,还是摆脱过去”,一场暗流涌动的外交博弈,可能将在东亚、乃至更广泛地区更趋激烈。安倍的大屠杀纪念馆之行,只是开端。

  (新浪国际 百千)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