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专稿:外媒如何报道中国总理记者会?

0

新浪专稿:外媒如何报道中国总理记者会?

第147期

2015年03月15日22:56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3月15日上午人大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据新浪统计,过去26年间,现场记者向总理提问的“中签率”不到2%。想被点中,外国记者也是“蛮拼的”,今年甚至出现了抢话筒的情况。最终在17次提问中,他们拿到了7次。那么外国记者都问了什么,回去后又是怎样报道的?

现场看点:外媒记者跑现场“蛮拼的”

总理答记者问。总理答记者问。

  作为两会的重头戏之一,每年的总理记者会都是记者们争抢报道的重要“战场”,也是外国媒体提高在中国知名度的好机会。为了能在现场数百名记者中被点中提问,记者们也是各出奇招,“蛮拼的”。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提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提问。

  占领显眼位置。今年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是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这已经是该报连续第二年提问。该报记者很早就抢占了第一排座位,还系了条显眼的红色领带。该报提了关于中国房地产以及中国人海外购房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时开玩笑,夸这位记者中文流利,还欢迎他来中国买房。

奥地利记者提问。奥地利记者提问。

  身手要快,随时抢话筒。当然,就算没有机会被点到,为了提问,有些“高手”还是能给自己创造机会。今天记者会上,当西班牙埃菲社记者被点中提问时,身旁的奥地利记者眼疾手快,一把抢过话筒,向总理提了关于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危机的问题,而西班牙记者只得在一旁无奈感叹。

赫芬顿邮报记者提问。赫芬顿邮报首次亮相。

  对于外国媒体来说,中国总理记者会也是它们提高在中国知名度的好机会。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来自美国新媒体《赫芬顿邮报》的记者提了关于柴静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以及“两桶油”与中国环保的问题,这也是新媒体首次在中国总理记者会上获得提问机会。这家2005年创建的博客新闻网站曾在2012年荣获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日本记者提问。日本记者提问。

  另外,外国记者在中国总理记者会上获得提问机会的“中签率”,也被看作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在1998年-2007年,日本记者曾在中国总理记者会上获得10次提问机会,然而中日钓鱼岛争端以来,日本记者已连续数年未能在记者会上提问。而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记者会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获得了提问机会,李克强总理也利用这次机会,提醒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

会后报道:聚焦经济环保也是热点

  对于今年的中国总理记者会,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还是经济。美联社、路透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国外主流媒体均援引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的表态,指出即使会有“疼痛”,中国政府也将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对于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降的问题,中国政府有信心和足够政策工具来将其控制在安全区间。

  除了经济,环保问题也是外媒讨论的热点。法新社、《纽约时报》都援引了李克强关于治污的表态,尽管他们都报道了中国对加大力度治污的承诺,但两者均强调了中国政府“承认治污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英国《金融时报》:“大改革可能即将发生”。英国《金融时报》是记者会上第一个提问的媒体,该报记者上午提出的问题与中国房地产有关,不过该报网站下午刊发的报道并未着重提及这一问题。《金融时报》在报道中重点提及的是李克强关于中国经济增速的讲话,报道称李克强承诺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中国政府会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

  在另一则报道中,英国《金融时报》还特别对记者会上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解读”。这则报道称,上午的记者会上除了“全民阅读”这种“偏软”的问题,还出现了有关环保和“全面放开单独二孩”的敏感问题,其中“单独二孩”问题还是由央视提出的,《金融时报》猜测,这可能预示着“大的改革即将发生”。

  新加坡海峡时报:关注中国“新常态”。根据新浪统计,在此前的26年里,中国总理记者会上,新加坡媒体共获得过10次提问机会,而提问的全是《联合早报》。而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新加坡《海峡时报》打破了《联合早报》的这一“垄断”,首次获得提问机会。

  《海峡时报》记者在会上询问了关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的问题。该报网站也在下午刊登了相关报道,而除了经济,《海峡时报》报道中还提及了李克强在会上回答的其他问题,包括继续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治理污染和雾霾、不会收紧对香港的政策等。

  而截至发稿时,在总理记者会上获得提问的美国《赫芬顿邮报》尚未刊发有关这次记者会的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文章关键词:中国总理记者会外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