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法专家:巴黎恐袭案背后的法国隐疾

2015年01月09日15:16     第46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者信息

唐家婕

新浪国际驻美观察员

  911以后,西方国家一直是恐怖分子重点谋划袭击的对象,但法国一直处于较“安全”状态。不过,在2015年新年刚来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除了漫画惹祸,巴黎媒体人遭遇的袭击到底还有没有其他深层原因?法国社会是不是也负有责任?巴黎政治学院外交政策教授勒柯尔独家对话新浪观察员,解答了这些疑问。

  当地时间1月7日上午,3名枪手冲进了在巴黎的著名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办公室开枪扫射,并在街头与警方交火,随后驾车逃跑。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其中多是杂志社编辑、记者、插画家,事发当时,他们正在开每周一次的采编会议。

  对这一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案,巴黎政治学院外交政策教授、布鲁金斯协会访问学者勒柯尔(PhilippeLe Corre)对新浪观察员表示,对手无寸铁的民众进行攻击,不管揭举着再大的宗教旗帜,也不会为世人所认可。但勒柯尔也不讳言,在这次惨案背后,也暴露了法国的诸多问题,如应对恐怖攻击的情报失误,穆斯林群体与法国社会的割裂,经济环境对年轻新移民造成的孤立感……

焦点1 这不是一次传统的恐怖袭击

  新浪:这次的恐怖攻击与过往有何不同?

  勒柯尔:与发生在10年前的伦敦恐怖炸弹攻击、或美国的911事件不同,这次目标明确是“媒体”。《查理周报》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媒体,它喜欢用戏谑、偏激的方式处理素材,特别用插画的方式,传达出很强烈的嘲讽讯息,有时候甚至比文字影响力还大——-这在过去就不断地导致一些群体被激怒。

  新浪:法国媒体环境是什么样的,像你提到这一类以“嘲讽”着称的杂志是主流吗?

  勒柯尔:“嘲讽”类的报导在法国是很寻常的。

  事实上,我在跟很多美国人聊起,他们都很惊讶,法国有这么活跃的这一类媒体、嘲讽漫画,比如把人物化成很荒谬可笑的样子、特别是政治人物。而宗教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题材,但有时候人们还是会画进漫画里,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教皇,都可能成为被嘲笑的漫画题材——法国人不一定认同、但他们能够接受有这样形形色色的言论。对我们而言,写作、画画、这就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这次的罹难者中,有一个是非常有名的插画家卡比,他已经75岁了,你能想象吗?他已经执笔超过半世纪,曾经说过笑声和幽默感是漫画家唯一的武器。我常常看他的插画,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家表达自己、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所以周三的恐怖攻击简直令人发指——这些手无寸铁的创作者遭受攻击,他们有的只是一支笔。没错,他们所说的、画的或许是挑衅味十足的,但他们拿的只是笔、不是武器。他们相信画画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在多数的法国人也是这么认同的。

焦点2 法国安全部门过于疏忽了

  新浪:法国在反恐已经十分严密的情况下,依然没能防止这袭击,可能暴露了法国的什么样的问题?

  勒柯尔:这确实是法国本土自196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恐怖攻击事件。但事实上,查理周刊的总编辑Stephane Charbonnier是在警方的保护中的。他们过去对于伊斯兰教的嘲讽漫画,引发过一些死亡威胁,甚至杂志社在2011年遭到燃烧弹攻击。

  此后,情报显示这位总编辑成了恐怖分子的目标,因此派了警察贴身保护。这位警察在这次的恐怖攻击中身亡,另一名在附近的警察也罹难。而事情发生在已经有戒备的巴黎市中心,确实反应了法国在面对恐怖袭击的防备不力。不过,换个角度想,我们能增派多少警力去一个杂志社呢?警察不可能在所有的媒体前站岗。

  从情报角度来分析,也有该检讨之处。恐怖分子明显作足了功课,他们知道每周三会有这样的编采会议,虽然花了一点时间才找这家办公室,但仍然身手快速地杀人。法国的情报单位可能因为过去几个月威胁变得比较少,而有些疏忽。

  本周《查理周刊》的封面谈的是法国作家 MichelHouellebecq所出版的新书《屈从》,这位作家及偏好书写的题材本身就十分具有争议,书中讲的是法国将会成为一个穆斯林国家。据我所知,《屈从》的出版社也在事发后紧急关闭了,因为他们担忧会有类似的攻击。当《查理周刊》想要做一个关于他(MichelHouellebecq)的故事,又在嘲讽宗教,我感觉这一切事是串连在一起的,应该有事前的情报掌控。

  新浪:你提到了在反恐上的可能缺失。此事发生后,法国政府在反恐政策会有什么调整?

  勒柯尔:在事情发生以后,法国政府马上进入最高的戒备状态,特别在巴黎街头都有军队巡逻。我人在华盛顿,但同时往返在巴黎的学校工作,我收到学校发给全体同仁的邮件,上面告诉我们到哪里都必须出示身份证,而且随时注意自己的包。目前法国是高度警戒的。尤其在巴黎,警察、军队在街上巡逻,情报单位也开始调查工作,枪手身分已经确认,只在搜捕中。

  如你所知,9-11之后,法国的反恐机制升级,因为内部预估,身为美国盟友的法国也会成位恐攻的目标。不过,法国所幸没有遭受严重攻击,一派的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加入出兵伊拉克。而今天,在法国发生的恐怖攻击,我认为更多是整个社会经济大背景下,穆斯林与法国社会的融合问题有关。

焦点3 不仅是漫画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新浪:这就不是漫画本身的问题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问题?

  勒柯尔:我们是欧洲拥有最多穆斯林的国家,至少有500万人。他们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不同地区,特别是北非国家。他们抱持着对生活美好的想望来到法国,但这些移民在宗教上、经济地位上都受到隐性的打压。

  比如2004年法国明令禁止在公立学校戴面纱、2011年又发布了对罩袍的禁令,一次次助长了这些新移民对西方国家的反感,使法国穆斯林与其所在社区存在隐隐约约的紧张关系。在我看到的真正问题是,有很多年轻人、特别是新移民没有工作,他们对欧洲社会甚至感到绝望,加入极端组织,成了他们的一条去路。

  我们看到这群新的极端主义分子,许多人拿的是西方护照,可能来自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等等。法国当局对这些群体的监控是非常紧密,国际刑警组织也很紧密地监控这些人。此次行凶的三个人都持有法国护照,令人害怕的是他们不仅年轻,而且还持有在法国被禁止的自动型武器,而且举着“复仇”之名进行屠杀,这是怎么样的仇恨及组织养成,这样想来是非常可怕的深层问题。

  新浪:你所提到穆斯林对与法国社会“反感”,这是从何而来?

  勒柯尔:这些冲突是很多方面的,有些人不满法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对马里、利比亚、伊拉克问题),有人则是不满意政府处理巴以问题…但我看来,最主要的因素,是那群被社会远抛在后头的失业年轻穆斯林,他们感觉自己不属于法国这个认同体了,这其中一小部分人被极端份子吸收。

焦点4 法国不应因恐袭而变得排外

  新浪:我们看到事件发生后,法国社会对穆斯林的负面情绪增加了,你怎么看穆斯林移民未来在法国的处境?

  勒柯尔:是的,这将使大多数想要和平安定生活的法国穆斯林面对更大的困难。这起事件可能将对移民法案的开放辩论带来更多的分歧,这显然不利于一个像法国这样以“平等”为立国精神的国家。我们必须谨记,法国的国家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

  新浪国际驻美观察员唐家婕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