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将给亚洲带来好处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3日在赫芬顿邮报撰文,分析美国对于亚投行的态度,他认为,亚投行有积极作用,美国反对只是因为想要霸权。以下为文章全文,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即将于未来几天在华盛顿举行年会,但全球经济管理的大新闻将不会在年会上产生。事实上,大新闻是上个月发生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另外三十多个国家成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会员国。中国发起的注册资本额达500亿美元的亚投行将帮助满足亚洲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这种需求已远远超越了今天机构筹集融资的能力。
人们可能会认为,亚投行的创立,这么多政府支持亚投行的决定将令所有人为此进行庆祝。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许多人来说,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富有的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决定令美国官员们感到不快。确实,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美国消息来源指责英国“不断地与中国和解”。美国私下里向其它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不要加入亚投行。
其实,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立场与其所宣称的在亚洲的经济优先事务不符。可惜的是,这看来是美国对其全球影响力的不安全感战胜其理想主义言论的又一例证。美国的立场这一次可能破坏加强亚洲国家发展中经济的重要机遇。
中国自身就是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一个例子。上个月,我访问了中国以前很边远的地方,由于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那里呈现繁荣景象,基础设施投资使人员、货物、想法实现了自由流动。
亚投行将给亚洲其它地区带来类似的好处,这强化了美国反对立场的讽刺性。奥巴马政府正在鼓吹贸易的好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缺乏是比关税更加严重的障碍。
应当欢迎资金流动多边化
对于像亚投行这样的资金来说,它还享有进一步的重大国际优势。世界目前正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问题。金融市场被证实无法实现将储蓄从资本富余地区再循环至需要投资地点的任务。
伯南克在任美联储主席时曾错误地将这一情况称之为“全球储蓄过剩”,但是在一个有这样巨大基础设施需求的世界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储蓄过剩,也不是好的投资机遇缺乏。问题出在金融制度方面,这个金融制度在市场操控、投机、内幕交易方面登峰造级,但在其核心任务上却失败了。它的核心任务是在全球规模上就储蓄和投资进行沟通。这就是为什么亚投行将能对全球总需求给予很小、但是迫切需要的推动。
所以,我们应当欢迎中国有关资金流动多边化的倡议。确实如此,中国的倡议模仿了美国在二战后的政策。世界银行在二战后成立以使发展资金多边化,发展资金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当然,这一举动也帮助促成了一流国际机构人员和发展专业队伍。)
世界银行的援助有时候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过度拖累,例如,施加给受援助国的自由市场“华盛顿共识”政策事实上导致了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的非工业化和收入降低。虽然如此,如果美国的援助当时是单方面的话,它的效果将会更加低效。如果这些资源是通过美国自己的援助机构提供的话,政策制订可能受制于美国历届政府发展思路的异想天开(或者是缺乏反思)。
与此相类似的,援助资金多边化流动的新尝试(包括金砖国家去年七月成立新发展银行)将非常有助于全球发展。亚洲开发银行在过去曾捍卫过竞争性多边主义的好处。亚投行提供了在发展融资方面检验这一想法的机会。
美国只是想要霸权
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立场也许是我经常所观察到经济现象的一个例子:企业想要增加全球各地的竞争度,除了这些企业自己所在的行业。这一立场已让人们付出了重大代价:如果当时有更多的竞争市场的想法,存在缺陷的“华盛顿共识”可能根本就不会成为共识。
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立场是有先例的:事实上,它与美国反对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慷慨的“新宫泽构想”很类似。“新宫泽构想”表示愿意提供800亿美元来帮助身陷东南亚危机的国家。和现在一样,当时的情况并不是美国将提供另外的援助资金来源,美国只是想要霸权。在这个越来越多极化的世界,它仍想保住自己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缺乏资金,加之美国有关如何应对危机的错误想法使东南亚危机更加严重,时间持续的更长。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很难理解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立场,因为,与其它决策领域相比,基础设施政策受意识形态和特别利益集团的影响要更小。美国在世界银行主导着其它决策领域。此外,基础设施投资的环境和社会安全措施更有可能在一个多边框架中得以解决。
人们应当祝贺英国、法国、意大利和那些已决定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人们希望欧洲和亚洲的其它国家也加入亚投行,帮助实现基础设施改善的雄心壮志,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提高亚洲其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如它已在中国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新浪国际 严伟江)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