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国际臭氧层保护大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对控制全球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量和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1995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蒙特利尔议定书》所有缔约方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中国在1991年成为议定书缔约方。
臭氧: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气候增暖。但是,臭氧与其它温室气体不同,这是自然界中受自然因子(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高层大气氧分子进光化作用而生成)影响而产生,并不是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臭氧除了能够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外,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
臭氧层: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自然界中的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
臭氧层空洞: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因臭氧大幅度减少而形成的空洞。大众一般以为大气中有一个破洞,因此连女娲补天的故事也经常被引述。事实上,只是臭氧浓度减少,无所谓“洞”的存在。
上世纪80年代早期,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有臭氧层空洞。近二十年来,南极臭氧层最大空洞出现于2006年。臭氧层空洞一般在每年8月形成,12月消失。
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总天数的30%-50%。灰霾和臭氧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看不见蓝天,使公众对大气环境不满。
氯氟烃:它在最初被人们用来做冰箱制冷剂,但是由于它会对臭氧层起到分解作用,从1996年1月1日起,氯氟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产。它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
一氧化二氮:人们开怀大笑时所释放的一氧化二氮,或称“笑气”,成为臭氧层最大的威胁。但是,和氟氯化碳不同,一旦一氧化二氮被广泛使用于冰箱,将没有任何国际条约来约束此气体的排放。
近日,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等联合举办“保护臭氧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公众宣传活动。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温武瑞表示,我国正在研究使用新型环保的碳氢作为制冷剂,现有空调将逐步淘汰。碳氢制冷剂不损害臭氧层,无温室效应,完全环保。现在一些空调生产企业正在进行示范项目的生产线改造。
地面臭氧指距地面12km的近地层臭氧,是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经由阳光照射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作为光化学烟雾的组成部分之一,地面臭氧对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产生重大危害。美国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提出了对地面臭氧污染更为严格的管制规则,一旦实行将大幅增加开支,预计到2020年每年的花费将达到190亿到900亿美金。
“这不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一书中文版的封底,引用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的这句评语。对于臭氧层的保护来说,亦是如此。对氟里昂的质疑是一次亡羊补牢。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发现,地球臭氧层正在迅速遭到破坏,其“元凶”是那些被统称为“氟里昂”的有机碳氟氯化合物,而在那之前的近半个世纪中,氟里昂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从氟里昂的“诞生”到今天,不过短短80年。从一个“科学课题”演变成为“道德问题”,围绕臭氧层的被破坏与被保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足以写入科技史的令人警醒的绝佳案例。
尽管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全球依然大量生产和使用即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又是温室气体的HCFC类物质;仅我国当前HCFC的生产和消费分别达到43万吨和27万吨,分别是CFC冻结水平的9倍和6倍;由于当前替代技术尚不够理想,未来的淘汰面临巨大挑战。而且随着科学研究和履行公约活动的深入,被认为是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范围可能扩大;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的恢复过程可能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保护臭氧层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合作、加倍努力。保护臭氧层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由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中注意一点,就可以为保护臭氧层尽一份力。
科学家警告说,如目前的破坏趋势得不到有效遏止,到2075年,臭氧层破坏将达到50%,届时全世界将有1.5亿人患皮肤癌,其中300多万人死亡。保护臭氧层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合作、加倍努力。更为重要的是,保护臭氧层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中注意一点,就可以为保护臭氧层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