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环保运动,设立“无车日”的初衷,是唤醒更多人和整个社会对“有车日”的反思,提醒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有关资料显示,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
然而,就单单设置一个无车日,能够唤起人们环保意识程度有多高?“无车日” 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全民环保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将“无车”理念融入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是“绿色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人行与自行车占用空间仅为小汽车的1/30和1/20,这对于交通空间稀缺度极高的城市来说,是空间使用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
无车日在欧洲
当许多欧洲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时,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这个主张也得到都市居民的热烈支持,成为全国性的运动。
一年后, 1999年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0年2月,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
无车日在中国
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02年,台北也将无车日选在了9月22日。
2010年我国城市无车日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低碳出行”。
无车日当天,时值传统中秋佳节。而中秋节前一个周末(9月17日),北京因为一场小雨出现了超级大堵车,北京市区拥堵路段峰值超140条,刷新采用尾号限行措施以来最高纪录。预计今年无车日当天,忙于节日走动的小汽车依然会给北京路面交通带来不小的压力。堵车是所有世界级大城市的通病,本身就是抑制机动车增长的一个因素。因为当路面堵车时间过长时,很多人会因为全成本核算转而选择准时的轨道交通,但前提是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还要快马加鞭,还要在人性化、舒适化上加倍投入。
若无法律性、制度性和监督刚性的整治公车私用的措施跟进,那么“无车日”又能管住多少公车呢?若无全程监管的技术硬件存在,任何一辆公车都有“私奔”的冲动,而且这种冲动只会越来越强烈。一大群公车好“私奔”这一口,只因当前“公车们”被技术性监督的设置长期疲软所致。
限行、增加公交车班次,这些相关措施的出台的确会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减少环境污染,但“无车日”的意义,绝不是只在于一天的节能减排,在于一天的健康环保,而在于接纳一种新观念、新潮流,放弃一种旧姿态、旧习惯,倡导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更为绿色环保。“绿色交通”需要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更需要公民脚踏实地践行。而“无车日”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人类应该从新的角度审视、思考汽车与人的关系,并关注、反思汽车数量增加和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