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公平:能够最直接感觉到的公平

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也是人们的期待。当然,在任何一个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都随处可见,人类对于公平的期望和努力也由此而生。有时候,不公平来自于不平等的结构,比如我们现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壁垒造成入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身份不平等,行业壁垒导致国企和民企的不平等,高考制度所存在的各省市之间高考录取的不平等之类都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结构性的不公平。有时,不公平现象,往往体现在执行层面。执行的公平对于百姓而言,是最能被直接体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最能被经常遇到的,因此也可以说执行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期待生活中的执行公平

法律规定了民可以告官,但是,如果一个平头百姓告一个政府机构,或者状告某个代表政府的官员,除了某些特例,他能赢吗?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官司,民众能赢的概率很小,甚至根本无法立案。当然,碰上司法腐败,有钱而且塞钱的人,跟没钱,塞钱而塞的少的,同样谈不上公平。

政府办事走后门的问题,几十年反下来收效甚微:有人好办事、认识人好办事,如果加上贿赂,不能办的事也照办不误;很多违规的工程,都经过一道道的审批;很多贪污受贿的官员,捕前都是先进模范;甚至连众多政府的奖项,也成了不操作就无法中奖的秀,正经人,正经事,在后门面前,没有公平可言。外地人为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一有某些政策需要,比如杀房价和缓解交通,限制的都是外地人。

在经济领域,很多官方的工程说起来都是实行招投标制。但执行起来,真正能拿到工程的,都是有来头,有关系的公司。有些公司由于跟某些特定领域的官方结构存在特别的关系,这些领域的工程,基本由它们包圆,每次投标必中。人家报价低,它们报价还高,但就是能中。看手续,完美无缺,实际上全是猫腻。更可怕的是,这些公司中标之后,自己又不做,层层发包下去,最后做的公司,如果是建筑工程的话,往往是马路工程队。

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少年儿童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这种平等根本难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平等都谈不上,高中阶段,就变本加厉。乡里好的老师,基本上都被抽调到县里,而县里又向本县最好的中小学集中。县里好的教师,只要出了点名,往往又被市里吸走。北京城里好一点的中学,就可以在全国挑特级教师。这个过程,可以说没有组织干预,几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这样抽血式的抽调优秀教师的现象,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造成不仅城乡之间,而且大城市小城市之间,首都和外地之间的学校教育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大。上面所提倡的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在实际中正好相反,越来差距越大。其实,不仅城乡之间,大小城市之间,就是一城之内,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差距也很大,而且差距一旦形成,只能越来越大,没有可能缩小。所以,反了多年的择校,操作起来,只能是使民众择校的过程更为艰难,付出的更多而已。由于择校而带来的利益,使得越是好学校,教师待遇越高,因此越是能吸引生源,即刺激人们选择它们。

即使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不公平也随处可见。中小学,一线教师不如坐机关的人收入高,而特级教师不评则已,一评则向领导倾斜。干活和不干活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高校里,挂衔的学官,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时间做研究,课题却拿得多,拿得大。年轻教师只能给学官做帮工,没名份,也没钱。评职称,不看学术只看关系,谁跟领导好就能上,不好的话门都没有。出门上街,你可以看到特权车随意违规,但无人敢问。入市炒股,你明明感觉某些知晓内幕消息的人闷声发了大财,却无可奈何。

执行公平来自公民权利意识

执行层面的公平,是最直接的公平。因此执行的不公平也是对人伤害最大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的基础,一个是权一个钱,或者是基于权势背后的身份地位。公平的概念,不能仅仅是概念,也需要尊重的价值和行动的准则。不能只有给人看的时候、上电视的时候,公平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公平不能成为常态。

从本质上,要想实现公平,尤其是操作层面的公平,需要在百姓和执行政策层面都要建立公民权利意识。如果我们的社会里的人还不是公民,有权的执行者不是公民,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平头百姓也不是公民,他们在遭遇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往往实在无路可走。实际上,没有权利意识的人们也没法享有公平和公正。没有人争权利,只有人找关系,这样的社会很难说会形成一个公平的社会。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详细]

编者按

执行层面的公平,是最直接的公平。因此执行的不公平也是对人伤害最大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的基础,一个是权一个钱,或者是基于权势背后的身份地位。公平的概念,不能仅仅是概念,也需要尊重的价值和行动的准则。不能只有给人看的时候、上电视的时候,公平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公平不能成为常态。今天推出的系列评论的第二篇,由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老师主笔。[返回两会专题首页]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微博]

相关阅读

广州日报:幼儿园公平补贴好过公办

幼儿教育并不在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教育经费本就非常紧张。目前,很多地方的小学和初中都存在“入学难、入学贵”问题,大班额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政府再办公办幼儿园,势必挤占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详细]

齐鲁晚报:只有教育公平能化解起跑线上的担忧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从打破“唯分数论”入手,从考核体系上加以引导,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分配能够趋于均衡。[详细]

长江日报:形式公平是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可以说,维护社会良性运转始于确保教育的公平。因此,缩小区域与区域间、城乡之间、群体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首项要义。作为国民教育起点的义务教育理当是公平保障的核心。[详细]

留言板

登录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已有条评论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