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

我们经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当今世界上,工资或者薪水是许多人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主要资源,于是拥有一份有酬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没有这样一份工作,就会增加应付每天生活的焦虑感。所谓“就业”就是拥有一份用来交换一份稳定工资或薪水的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于劳动者而言,就业就是为了获取参加初次分配的资格。如果失业,就失去了参加初次分配的资格。通常来说,初次分配得到的工资或薪水在金额上会比再分配得到的社会保障津贴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里,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

就业难由歧视和不公平所致

在诸多与就业相关的问题中,就业公平恐怕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准备在两会上提出“国家能尽快出台就业法,促进就业公平”的提案。

就业公平的反面,就是就业歧视。报载,造成今年以来各地“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歧视。有研究表明,当前公众中认为就业歧视问题“严重”和“很严重”的要占半数,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要占到三成以上,但是劳动者在遭受就业歧视后采取过行动的仅有3.2%。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执行还大有欠缺。“用工荒”出乎意料地早早来临,应该是农民工用脚投票的结果。年初的地方两会上,有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就在讨论如何排除“低素质”。春节一过,“低素质”们就真的不来了。

大学生就业难,本质也是就业不公平所致。最新的消息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的“身价”还抵不上农民工,最糟糕的是舆论还颇为津津乐道。按照现行的教育制度,大学生上学时是被关在校园里,很少有机会与社会接触的,这个事实几乎人人皆知。但是,在企业招聘时,却把工作经验作为条件放在第一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就业,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将会是非常深远的——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中国何时才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研究表明,中国的就业歧视种类繁多,无奇不有,最为常见的有: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健康歧视、经验歧视、民族歧视、相貌歧视、属相歧视、姓氏歧视、血型歧视、身高歧视、酒量歧视,等等。研究者把上述就业歧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前七种,这些就业歧视是中国社会中常见的、普遍的,甚至已经到了司空见惯以致熟视无睹的地步;第二层次包括后七种,这些就业歧视虽然不如前一类常见和普遍,但五花八门,稀奇古怪,让劳动者无所适从。同时,这些就业歧视对于某一类特定的人群而言是“致命”的,因为是无法改变的。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业领域出现的形形色色、花样百出的歧视现象,很少是孤立存在的。具体到劳动者个人尤其是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有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更多的情况则是多重歧视聚合一身,如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在求职过程中很可能同时遭遇基于年龄、性别、民族、地域和其他原因的歧视对待。再如,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可能涉及诸如性别、民族、地域、学历、经验、相貌等多种形式,有的歧视类型其荒唐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造成向就业歧视泛滥的原因,自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现在有一社会现象,就是“就业靠官爹”。30多年前,知青回城时也曾经流行“找工作得靠好爹娘”。当时的政府和国企还为年青人着想,弄了个“顶替”政策。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政策,顶替的大多后来成了下岗失业人员。想不到,一个轮回下来,现在又轮到下一辈。这种不幸的“遗传”和“轮回”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很危险的。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就业不公平的困境实际上是向上流动受阻,那些本该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被堵塞了。一个人靠自己的努力,已经没有可能朝着更高的目标拾级而上;而是被围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完全施展不开手脚。寒窗22年或更多,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对于未来,总是云遮雾障看不清,没有预期、没有掌控,只能随波逐流。

解决就业难要靠服务业

中国是个人力资源大国,目前的劳动年龄人口正处于高峰期,9个亿左右。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有时反过来也成立——物以稠(密)为贱。“十二五”期间如果不能解决好就业问题,恐怕会引发社会不稳定。但政府路子似乎总是一个“展”字诀,拖着,让它自己消失。下岗失业拖过去了,金融危机拖过去了,今后还能拖过去?刚毕业的大学生可是才20郎当岁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靠发展服务业。有个估计,在制造业方面,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趋向饱和。在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然的大格局下,恐怕吸收低端劳动力要靠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就是人对人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了,譬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服务业。这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领域,这是当前创业、就业的希望所在。

最后,立法反对就业歧视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至少不能让上述就业歧视成为机关、事业、企业招聘时堂而皇之的理由。应该让遭受不公平待遇者有投诉和诉讼的渠道,而且应该保证成本和机会成本不能太高。

编者按

在诸多与就业相关的问题中,就业公平恐怕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业公平的反面,就是就业歧视。中国的就业歧视种类繁多,无奇不有,最为常见的有: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健康歧视、经验歧视、民族歧视、相貌歧视、属相歧视、姓氏歧视、血型歧视、身高歧视、酒量歧视,等等。[返回两会专题首页]

唐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微博]

相关阅读

广州日报:幼儿园公平补贴好过公办

幼儿教育并不在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教育经费本就非常紧张。目前,很多地方的小学和初中都存在“入学难、入学贵”问题,大班额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政府再办公办幼儿园,势必挤占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详细]

齐鲁晚报:只有教育公平能化解起跑线上的担忧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从打破“唯分数论”入手,从考核体系上加以引导,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分配能够趋于均衡。[详细]

长江日报:形式公平是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可以说,维护社会良性运转始于确保教育的公平。因此,缩小区域与区域间、城乡之间、群体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首项要义。作为国民教育起点的义务教育理当是公平保障的核心。[详细]

留言板

登录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已有条评论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