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伊拉克战争3周年封面 人物篇 讲述篇 战略篇 故事篇 发表评论
布什:美国梦能挽回吗
布什:成与败
   2002年10月7日,布什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更直接提出美国的领导地位:“我们将肩负捍卫人类的重任,反抗暴力和压迫。我们将通过我们的坚强决心给其他人以力量,领导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一年之后,他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出兵推翻了伊拉克政府,战火稍熄,他以审理者的姿态赢得连任。2006年3月14日早晨,警方在巴格达西部地区的一辆废旧公共汽车里发现了15具尸体,这些尸体都是在被捆绑了手脚后遭枪杀身亡的……布什面色憔悴地承认,伊拉克局势将会变得更糟,这时他的民众支持率已经落到历史最低点。但是与此同时,他的主张却也吊诡地达到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地步。他到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呢?详细 >>
布什选择突然性耳聋
  有人问:“总统先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您跟您的同僚坚持要把‘9·11’跟入侵伊拉克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没有一名值得尊敬的记者或中东问题专家认为两者会有关联?” 布什:“她想说什么?……我没听清问题,对不起。请你再说一遍。我没听到,真的。”3年之后,在伊拉克胜利的快感彻底消失之后,布什最想做的就是把这件事尽快忘掉。详细 >>
布什连任与美国人的帝国梦 近6成美国民众认为布什太失败 虐俘丑闻瓦解美国神话
布莱尔:言不由衷的滋味
布莱尔:左与右
  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之后,跟胜者走是英国唯一的选择。2003年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外一边。走狗、帮凶的骂声不但来自国外也来自英国内部,但布莱尔没有动摇。而在伦敦连遭劫难,在战争胜利3年之后的今天,布莱尔似乎犹豫了,他开始对美国进行轻微地指责,同时也对欧洲伙伴们表现地更亲切。但有评论指出,左右逢源不是布莱尔的发明,更不是他的长项。
布莱尔需要帮助
  最近几天,英国首相布莱尔正在忍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驻伊英军与伊拉克官员和民众的关系已变得不和,去年7月的伦敦大爆炸使更多地英国人相信,跟着美国走的政策是恐怖的根源,他们要求政府尽快撤军。而这一切糟糕局面来临时,英国还没有好好享受战果,也没有做好与欧洲盟友修复关系的准备。一切都很糟,像它们来时的摸样。详细 >>
伊战前赠送布什“丘吉尔大礼包”
布莱尔首度承认与布什存在摩擦
“9·11”事件在英国重演
萨达姆:荣与辱
  曾经不可一世的中东枭雄已经变成了美军的阶下囚。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巴格达时间20日5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左右,美国向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巴格达上空响起爆炸声和防空火炮声,令国际社会深感忧虑并竭力避免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了。美国总统布什在华盛顿时间19日晚10时15分(北京时间20日上午11时15分)在白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及其盟国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战争开始。不久,美英军队攻克伊拉克后,在地洞里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抓获。2003年12月13日,在记者会上公布的萨达姆照片。此时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身着戎装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总统,而是美国人的阶下囚。肮脏的胡子和浮肿的眼泡昭示着一个元首的可悲命运,额头上的伤痕让伊拉克人感觉都了什么是“亡国”。然而,萨达姆的被捕只是预示着他的悲剧刚刚开始。2004年5月20日、21日,英国《太阳报》陆续刊登了包括萨达姆半裸照片在内的一系列狱中生活照,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一年后,漫长的审萨工作开始了...详细 >>
萨达姆:我还活着
起伏于天地之间
  他从一个贫穷、不幸的农家子弟到叱咤中东的政治强人,再从伊拉克的最高统治者沦为今天美国的阶下囚。终点又回到起点,他也算拥有了完整的一生。但在人生的最低谷,他仍没放弃。他在法庭上咆哮,机智地捉弄法官,每次庭审前后的暴力事件频发,这些都表明萨达姆仍有能力也有影响,对于一个草根政治家来说,生命的存在就意味着希望。详细 >>
萨达姆人生四步曲
萨达姆王朝的终结
世纪审判变成政治闹剧
拉登:生死已无关紧要
本·拉登:生与死
   从”911“开始,这个名字被全世界熟悉,有人说他才是伊拉克战争的元凶,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拉登的出现加速了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如果他身旁没有那把冲锋枪,外面不罩那件迷彩上衣,穿着阿富汗传统长衫肥裤、扎着白色头巾的他更像个教书先生。他说话简洁而直率,语调平缓。但每每说到批评美国的时候,他都变得十分激动,声音也提高了许多。他说:“如果美国认为本·拉登能对抗它这样一个大国,美国就错了。”
拉登生死不再重要
   当本·拉丹成为一个时不时给世界带来震惊的符号,当“基地”组织从集中训练模式转变为相对松散的自由模式,当“基地”成为恐怖主义的代名词,这个组织,这个词语——“基地”——已经逐渐转变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对美国及其盟友的不满,象征着一场不对称战争中的极端手段,象征着全球恐怖袭击中的一种领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拉丹生死已不重要。详细 >>
“恐怖大亨”本·拉登 美英特种部队追捕拉登 拉登新录音威胁再袭美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