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厘清“偏好讨论”的几点原则

1、偏好其实是无法讨论的

最多不过,双方把各自的感受讲充分,这已经够好了。一个人能吃辣,一个人就是不能吃,则沟通多少遍都没有用。

不过,既然已经开始讨论了,我们围观下他们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2、不要成为道德

取向之争,不是善恶之争。不遗余力地维护偶像以及强迫他人也认同偶像,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一种宗教冲动。

3、要一视同仁

不管你喜欢王小峰多一些,还是喜欢张晓舟多一些,不管你喜欢王小峰背靠的《三联生活周刊》多一些,还是养育张晓舟的南方系多一些。他们的偏好都是正当的,没有谁需要加分或减分。即便把王小峰换成韩寒,把张晓舟换成司马南也是一样的。

4、喜欢凤凰传奇,很丢人?

你永远不能因为一个人喜欢吃排挡,不喜欢吃粤菜,就认定他不是美食家。对音乐欣赏,也是一样的。

5、你不能容忍他人,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野猪和马一起吃草,野猪时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十分恼怒,一心想要报复,便去请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套上辔头让他骑。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随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于是,也有人这样看待王小峰,以为他是非理性。但是……

6、别人能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性

这话是对Beyond粉或是有粤港文化背景的读者而言的。王小峰冒犯你们在音乐上的信仰,得罪一大票人,不等于他傻。

他这样做,首先是职业行为。《三联生活周刊》的首要读者,是那些文字消费者,不是影音消费者。如果发一篇颂扬Beyond的文章,最多只能让人再去接触Beyond的音像制品,与杂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如果立场相反,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文字讨论,那时,听不听歌已经不再重要了,阅读消费将成为主流。

换句话说,如果《三联生活周刊》是个电视台,它对任何流行偶像的捧杀或棒杀,都有衍生的好处,如果想让读者只对文字发生兴趣,则解构的好处更大。

7、偏好之争,也可以用钱解决

所有讨论热烈且广泛的问题,都不会是太难的问题。之所以人人都能讲两句,是因为这里面没有对错,所以解决的办法很简单,看双方花钱的意愿。

如果王小峰愿意集结所有轻视Beyond的人,成立一支基金,让beyond就此从世间消失,同时,张晓舟愿意集结所有重视Beyond的人,成立另外一支基金,让不喜欢Beyond的人闭嘴。那他们倒是可以坐下来,谈一谈(其实没有什么好谈的,两拨人只会越谈越混乱)。最后,由希望工程的负责人一锤定音:出钱多的一方,就按你们的意见办!把钱拿走,利国利民去是也。

最后一条,要永远记住

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有许多人比我们懂得要多。在对香港音乐的了解上,廖伟棠、黄霑两位香港人确实比王小峰要懂得多得多。下面就是两位对王小峰的“教育”。

王小峰的错误

王小峰:“对北京的观众来说,他们通过首体这块场地见识过不少世面,比起中国任何一座城市,北京观众的眼光都是挑剔的。这次轮到Beyond了,当Beyond演唱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半数观众离席而去……冷不丁听一首粤语歌曲,跟听一首外语歌曲没什么区别。”

廖伟棠:“八十年代南方人在听什么?很多青年在听Beyond、达明一派、周启生这样相对独立的音乐,而黄家驹喜欢David Bowie,刘以达和黄耀明早在听实验电子,周启生在翻唱Kraftwerk……普通人呢?我开公共汽车的叔叔在听谷村新司,我父亲在听五轮真弓;我在珠海读中学,一个二线城市,听Beyond和达明一派的同时,通过香港电视台的英文台和澳门电台一个叫“另类音乐接触”的节目听Depeche Mode和Talking Head,听Beach Boys和The Rolling Stones……”

王小峰:“作为一个曾经的殖民地,从一个渔村演变成一座大都市,香港没有像上海那样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氛围……那就是它只有通俗文化。”

廖伟棠:“香港的文化氛围延续解放前的上海,又摆脱上海影响综合了本土文化、英美日文化的影响,关于它的文化特色已有大量论述,比如也斯先生和陈冠中先生的著作;其次,香港的归属感从七十年代社会运动、中文合法化运动、认祖关社运动等开始端立,经过本土认同运动,早已变化多多,最后沉淀出新面貌。”

王小峰:“虽然香港的音乐教育普及程度很高,但很少有人从事音乐创作工作,因为会面临生存问题。这就是香港在商业繁荣、唱片行业繁荣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出现大批词曲作者的原因。”

黄霑:“唱片制作的进步,提升了销路,1988年的本地唱片销量,金唱片25张,白金唱片67张,尽破纪录。唱片行业大盛,就吸引了更多创作人入行。作曲的不少,而填词的更多,黄志华在1985年到1987年两三年之间,纪录了近八十位新进词人。包括作家如白韵琴、胡雪姬、李默,作曲家如伦永亮、潘光沛,歌星如黄凯芹、谭咏麟、郑敬基,DJ如陈海琪、何嘉丽,唱片监制如郭小霖、区丁玉等。而本来已是“业余填词人协会”会员的,也纷纷收取专业酬劳。新人新血新风格,令香港流行曲界,有了极大的发展,林振强、林夕、林敏骢、潘源良、潘伟源、黄伟文、周礼茂、陈少琪、因葵、刘卓辉、唐书琛、小美、简宁、周耀辉等各有力作,无论内容、技巧,都有新的面貌,而且更紧贴现代城市生活。”

————————

张晓舟、廖伟棠对王小峰的批驳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毕竟这只是个专题,不是论文。而且,三个人的三篇文章,加起来有两万余字。读者大概不会有耐心看三个男人唠唠叨叨说这些。专题的意义,在于我们认识文化讨论的几种原则,不至于深陷到你争我夺的概念里去。

兰兹伯格在他的书中谈到,“有些人就是受不了看到别人高兴。这句话对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受到这么多的管制等等问题大有帮助。永远不要低估了这种力量的威力。”是的,王小峰也必须习惯有一大堆人就是喜欢Beyond,就像很多人因为郭敬明感到开心。不管他们为什么开心,我们不能为此隔绝他们。(编辑=不许东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296期:千古艰难唯“当官”

并不是只有落马贪官,才会告诫子女莫当官。

第295期:官商“房爷”何以惊天逆袭?

从官员财产公开的推进进度可窥知,铲除“房爷”的日子还远着呢。

第294期:烧钱380亿再造阿房宫,值吗?

炒作文化概念,以此推高地价,这是“钱烧阿房宫”目的所在。

第293期:我们其实最愿意为贪官设想

部分官员确实是“高危职业”,不是想不贪,就能不贪。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
还行,有一点道理
一般,没什么新意
很差,以后再也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