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了我们的税收

他们说

秋风:政府怎么花钱,不完全是由国民来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官员自己说了算。这是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何兵:一个官员如果贪污了两万块钱他完全是可以坐班房的,但是如果吃喝两万块钱一点事儿没有。【查看全部评论

文字实录
问:都说公款吃喝严重,严重到一个什么程度,吃掉的公款占税收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何兵:这个数据它不可能有准确的,大家来推测,因为政府不去统计的话,谁能统计出来?
秋风:坦率的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查询了一下,大概有三四个说法,比如有的说是每年全国公款吃喝大概有3000多亿。现在每年中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大概是10万亿多一点,如果这样计算每年公款吃喝占税收大概3%左右。还有的人估计比这个数字还要高,比如是5000亿,那就会占到5%,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公款消费,也就是所谓的三公消费,有人估计大概9000多亿,占到整个税收的10%。
问:公款怎么花、花多少,由谁说得算?同时对国家公款的消费有没有一个监管、控制、审批的过程?
秋风:这个公款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就是税收,这个税收的钱怎么花?当然是老百姓说了算。但是在我们中国不能说完全做到这一点。确实我们有预算制度,这个预算由人大最后颁布出来,但是我们这个预算制度本身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更大。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政府所花的这个钱并不完全由人大来决定的。间接的说,政府怎么花钱,不完全是由国民来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官员自己说了算。我想这其实是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的根源所在,当然也是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何兵:我们控制是有的,但是这个控制过程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我们科研经费、项目经费它不让你发劳务费,但是你可以报吃喝费,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一个官员如果贪污了两万块钱他完全是可以坐班房的,但是如果吃喝两万块钱一点事儿没有。从核心上讲我们刚才说财务公开,现在网上炒的比较热的就是官员个人财产公开,实际上最核心的应该是公共财政的公开。
问:公共财政的话,它应该有预决算的过程,尤其是在公款预算审批过程我们是有的,但是好多人质疑,目前粗放的预算审批过程使预算成为走过场。
何兵:吃喝其实和预算本身走过场倒不是问题太大,因为他一年吃喝做个预算呗,做个预算不就可以了,问题是你凭什么在预算里做吃喝?本身就不应该在预算里造这么多吃喝,对不对?本身就不应该,不是走过场的问题。
秋风:我们每一个领域都有制度,但是每一个领域制度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所以他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控制这些官员滥用权利的现象。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比较关键的地方入手,解决公款吃喝的恶劣现象,必须要强化预算制度,改进预算制度。什么意思?一方面,强化人大对政府花钱的控制。另一方面,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也应该强化控制。如果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入手的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三公消费,公款吃喝的邪风。
问:从公款预算审批到最后花费的明细,有没有可能实现对普通民众事无巨细的公开,这种形式会不会形成有效的监管?
秋风:当然是,按理说政府所制定的预算除非涉及到国家安全,比如我们要造几颗导弹之类的,剩下所有的都要公开。也就是说公开其实是预算的生命力所在,如果不能公开你制定他有什么用?这个预算制定出来了,全国就几千个人知道这个预算,然后你们是一伙儿的人,这个实际上就没有监管。真正的监管就是外部的监管,最大外部的监管是国民的监管,13亿人我们监督几百万人怎么花这个钱,这才是最有效的。当然他也有一个权限的划分,县里只要在县里公布,用不着在全国公布,但是全国的,比如农业部的预算,13亿人都有权利知道。
问:有哪些切实可行的监管举措,可以做到对公款吃喝的有效监管?
何兵:公款吃喝第一个从账户上来说,任何国家机关只允许有一个账户,绝不允许开第二个账户,这是从财政上管,这在国外都是这样的,没有说你可以有几个账户。第二,这个账户所有的消费全部公开,我觉得就可以了,你怎么支出啊?钱袋子。
秋风:坦率的说办法很多,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发起一个“随手拍公款吃喝”。现在在我们整个的制度中都缺乏有效的第三者的监督,我想这也是现在我们政府体制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他更多的是行政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其实这个监督非常容易失灵。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强化外部的监督。但这个监督面临一个问题,因为要强化外部监督也需要行政部门自己有一定主动性,但行动部门没有这个主动性,那怎么办?我想只能借助于最外部的力量,就是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发现腐败,发现这样的一种滥用权利的现象,然后严厉的处罚他。我想这是一个办法,当然严格说来他只是一个治标治方,不是一个治本的办法,但是现在能把这个标制了也行。然后再慢慢的寻找治本之策。(稿件来源:中国网)
特邀嘉宾

栏目简介

中国梦,路何方?两会期间,著名学者告诉你在这条路上如何披荆斩棘。关注《美丽中国说》,关注梦想之下的现实之路。

秋风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何兵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往期回顾

第一期:改革红利,我们如何分享

改革的本质是扩大人民的权利,增进人民的自由,一个能让大家分享到改革红利的改革。[详细]

第二期:如何避免城镇化变成城市化

农民骑自行车就能非农就业,就是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去集中,城乡融合去大城市化的过程。[详细]

第三期:高房价的背后

如果政府不把税费和土地的制度问题解决的话,高房价是必然。[详细]

栏目预告

第五期:我的空气,我的水

我们知道法律存在什么问题,也知道政府在维护或者纵容污染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只是我们不愿意正视。

第六期:财产公开,打铁还需自身硬

财产公开可以作为反腐败的突破口,但反腐的关键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制作小组

制片:于杰

导演:赵跃

策划:徐昊、李炀

编导:巴士广

主持:徐昊、李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