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告显示,近三四十年来,全球交通致死的野生动物已经超过了捕猎导致的死亡量。[详细]
英国:六十年代每年400万只鸟
荷兰:八九十年代每年2万只鸟
比利时:每年4万只脊椎动物
瑞典:七十年代,每年850万只鸟,50万只中型兽类
美国:六十年代每天至少100万只动物
青藏铁路沿线共修建25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多年的监测结果证实,藏羚羊迁移时已逐步适应利用野生动物通道穿越铁路。然而,青藏公路上的滚滚车流变成了藏羚羊迁徙路途上更大的威胁,因为,夏季青藏公路繁忙时也是藏羚羊的迁徙季节。青藏公路隔断了藏羚羊的迁徙路线,成了不少野生动物的墓地。
我国自2001年秋季起实施普氏野马野化放归计划,2007年8月至10月间相继发生的5匹野马被车撞死事件,是野马放归以来最为惨痛的损失。当野马穿越公路时,个别司机驾驶车辆径直冲向野马群。若此类悲剧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16国道终成野马的“死亡之路”。
若尔盖宽阔马路成野生动物坟墓(图)
若尔盖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在这里栖息着大量野生禽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然而,很多到过这里的人不但被湿地的神秘与秀美所打动,还会被公路上血腥的画面所震惊。
随着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周围公路的陆续开通,近年来若尔盖湿地内的黑颈鹤、白尾海雕、红嘴山鸦日渐稀少,大量的高原鼠兔、喜马拉雅旱獭和香鼬、艾鼬等哺乳动物也常常成为公路上的牺牲品。只要停下车,公路上到处可见被轧得不成形的野生动物。2007年5月份,在若尔盖湿地,一场雨后,因公路交通而碾压致死的野生动物就达到5800只,而在8月底至9月初,这个数字也高达4450只。
破解“死亡之路”良方:建立生态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开挖山体等,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一般为:植被破坏、局部地貌破坏、土壤侵蚀、自然资源影响(土地、草场、森林、野生动物等)、景观影响及生态敏感区影响等(著名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地等)。
建设“生态高速公路”不仅要体现人类活动与地域环境的不可分割性,而且能够全面考虑区域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尽可能不破坏区域内的土地、环境和栖息者的自然属性。
    公路对野生动物的伤害想从根本上改变,首要问题是如何将环保意识和理念深深的植根于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之中,使其成为每个部门和公民的自觉行动。
    此外,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道路的规划和建设中来,力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物种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