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冰川融化到流离失所,从极端天气到生命与财产受损,从干旱加剧到农作物失守……研究显示,95%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他们无疑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新浪环保特别策划《不再遥远-气候贫困的6个样本》,本期聚焦的是有家归不得,有房不敢住的黄河源区牧民。[我要留言]
黄河源区近数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日趋频繁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源区主河道断流、水土流失、草地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土地沙化及荒漠化日趋严重。引起该区环境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如气候变暖,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及鼠虫害等;亦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对水资源、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不合理利用,如过牧、滥采等。其中,冻土退化是促使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和生态环境变化进程加快的重要原因,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气温以每年O.02℃增温率持续上升,并且随着人类经济活动日益增强,导致冻土呈区域性加速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了50米到80米,最大季节冻深平均减少了O.12米。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
在黄河源头,有大片大片被鼠兔破坏和沙化的草地。当地村干部说,十几年前黄河源头附近水草丰美,牧民家里牛羊成群。后来天气越来越热,气候也越来越干燥,加上鼠害虫害,草就变少了、变差了。79岁的色洛老人一家一直生活在黄河源头附近。5年前他们家里有300多只羊、70多头牛,而现在却只有30多头牛,一只羊都没有。以前到处都是草地,但是现在都退化消失了,大片的沼泽滩也沙化了。一家6口人只有30多头牛,尽管有政府发放的补贴,但是色洛老人仍然感觉到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在黄河源头核心区域的玛多县,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已经退化的草场。30多年前,玛多县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草地,依靠强大的畜牧业一度是全国的首富县,而如今随着草场的退化,玛多县却变成了贫困县,牧民们也纷纷离开。昔日的牧民家园如今杳无人烟。
    住了多年帐篷的牧民第一次住上了属于自己的砖房,可就是这辛苦五六年才攒出来的新房子在两三年后就由于墙体严重裂缝而住不得。
青藏公路行至风火山附近,公路边砖房的墙壁上呈现出巨大的裂缝。房子的主人说:“我们这个房子啊,刚盖了两三年就开始有裂缝,地板也破了,冬天尽冒水,人现在也没法住。”32岁的扎西昂秋是这家的男主人,这是一个大家庭,全家12口人。
    房子是十几年前建起来的,当时打了近两米深的用石头和钢筋打成的地基,水泥、钢筋、砖瓦都是从几百公里外的格尔木拉回来的。虽然总共花了二十多万块钱,是全家五、六年的收入,但是一家人高高兴兴,这是祖祖辈辈住了那么多年的帐篷以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砖房。
扎西家的草场就在风火山上。风火山海拔5100多米,是昆仑山南麓的一支,地处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畔的群峰中。扎西家有100多只牛、1000多头牛,他说:“现在天气没有以前好了,草场也不如以前。尤其是这几年夏天也会下雪,牛羊很不好养。”
    扎西家的门口放着一块一平方米左右的太阳能板,他告诉我们这是花了2000块钱从格尔木买来的。“每天这么晒一天,晚上能供看三四个小时的电视。”另外,房顶上还有几块小的太阳能板,扎西说那些主要是供照明之用的,基本上晚上家里的电灯都能保证。
两三年之后,新房子地基就开始下沉,房屋开始出现裂缝。尤其是冬天,地板上裂开的口子会冒出水来,房间非常潮湿。于是这间本来主要打算让老人居住的房子只能被闲置下来,当作库房。
    现在又花了五六千块钱,在砖房旁边盖了一座铁皮屋子,虽然铁皮房冬不暖、夏不凉,但是好歹一家人有了一个不裂墙的房子。扎西的五六户邻居也是这样,砖房都有了裂缝,大家都有房不敢住,于是有的人用泥、石头和草简单在旁边搭了屋子。扎西扎西无奈地说:“我们这里根本盖不了好房子,住不上好房子……”
由于今年雨水不停,玛卡热水(音译)一座去年10月才修好的桥被冲垮了,车辆完全无法从桥上通行。一辆装满货的当地车在断桥前停了下来。不一会儿,对面也来了辆皮卡,下来了好几个村民,两边的人走到了断桥处,商量了一会儿,拿出了一根麻绳。原来他们是用麻绳把车上的货物运过去。 星宿海的老乡图丹今年30岁,他说,这是桥断了以来他们第一次这样交换货物,主要是从玛多县城买了些生活必需品。小时候家里有三四百头牛,现在只有七八十头了,草场越来越不好。虽然这两年雨水还可以,但是星宿海的水总体来说却还是越来越少了。
    曾经的全国首富县——玛多县随着草场的退化,变成了贫困县。现在的牧民有的都搬迁到比较好的草场上去了,有一部分牧民通过生态移民变迁到县城或者政府所在地。近30年来,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自196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到77%。而气候变暖是冰川消融最重要的原因。三江源如今以它自己的方式,向我们拉响了全球变暖的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