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仅存千只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青海湖畔的世界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展的一系列保护工作使该物种保持着每年6.71%的平均增长率,但由于目前青海湖地区牧场围栏、狼害、饮水困难、过度放牧、极端天气等因素依旧存在,普氏原羚的生存状况依然堪忧。 [详细] [高清图] [新浪环保] [我要留言] [山水保护官方微博]

  • 青海湖牧民在喂养一只普氏原羚幼崽

    青海湖牧民在喂养一只普氏原羚幼崽
    摄影 耿栋
  • 成年的普氏原羚在跳跃网围栏

    成年的普氏原羚在跳跃网围栏
    摄影 奚志农
  • 一年龄的雄性普氏原羚

    一年龄的雄性普氏原羚
    摄影 耿栋
  • 绵羊们不喜欢小普氏原羚和他们一起吃草

    绵羊们不喜欢小普氏原羚和他们一起吃草
    摄影 耿栋
物种介绍

普氏原羚隶属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羚羊亚科、原羚属。体形比黄羊稍小,体长大约为110厘米,肩高约50厘米,体重约15千克。尾巴较短,不足11厘米。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黄色,并略带储石色,喉部、腹部和四肢内侧均为白色,臀斑为白色。冬季毛色较浅,略呈棕黄色或乳白色。角长约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壮,近角尖处显著内弯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对钩曲,这点与朝内后方弯曲的黄羊角不同。

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已濒临灭绝。目前,它们在世界上的栖息地只剩下8青海湖湖滨地区。

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普氏原羚的生存,包括:1)狼的捕食;2)盗猎;3)食物短缺;4)栖息地减少;5)生境破碎化;6)现生种群过小。而其中,盗猎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栖息地减少会导致食物短缺,同时生境破碎化也会造成种群隔离,加速小种群的灭绝。 [详细]

(一)威胁一:草场退化导致栖息地压缩

(一)威胁一:草场退化导致栖息地压缩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青海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扩张,仅存的栖息地被进一步压缩。农业的大量用水也加剧了草场的干旱和沙漠化程度。
(二)威胁二:围栏阻断迁徙

(二)威胁二:围栏阻断迁徙

上世纪九十年代青海湖地区草场承包到户的政策促使牧民大面积使用围栏。普氏原羚赖以生存的草场再次被人为分割,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
(三)威胁三:跨越围栏被刮伤

(三)威胁三:跨越围栏被刮伤

每一道围栏都是潜在的危险,普氏原羚可能在跳跃围栏时被刺丝刮伤,也可能在钻围栏时被卡住,还有可能因为围栏阻隔了逃亡通路使其丧生狼口。

普氏原羚的数量如此濒危,生存状况如此严峻,但由于人们对它了解太少,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藏羚羊等“明星”动物,一直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藏民展开自发保护行动:南加一家救助6只普氏原羚
藏民展开自发保护行动:南加一家救助6只普氏原羚

生活在青海小泊湖湿地的南加是一位普通的藏族牧民,在家乡从事生态保护工作已近20年。近年来,他共救助、收养了6只普氏原羚和3只藏原羚。在他的影响下,家人也和这些美丽的野生动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009年7月,南加收养了一只刚刚出生,妈妈被狼吃掉的普氏原羚幼仔。为了养好这个小家伙,他自费购买数只山羊为小普氏原羚喂奶。他的3个孩子更是每天争着给小羚喂食,晚上抱着它睡觉。从事生态保护工作以来,家境并不富裕的南加已自费投入近20万元。在南加的带动下,附近的牧户们自发组成16人的监测巡护队,参与保护普氏原羚和黑颈鹤等工作。

专家呼吁公众关注:吕植指出普氏原羚比熊猫更濒危
专家呼吁公众关注:吕植指出普氏原羚比熊猫更濒危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回忆第一次遇见普氏原羚的情景说:“我趴在沙丘后面等着羚羊,一缕清晨的阳光照在沙丘上,羚羊从沙丘后面的阴影里一个一个走出来,来到阳光下面吮吸露水,那情景太迷人了。”
    “原先广阔无垠的草原,现在由于无限蔓延的网围栏,已经被人为分割为一个又一个的独立斑块,栖息地已经严重破碎化。”吕植觉得普氏原羚这个物种虽然不像大熊猫那么知名,但是它的濒危状况要比熊猫要更严重,亟待需要保护。[吕植微博]

研究人员开展野外调查:张璐为完成调查样线走了1500多公里
研究人员开展野外调查:张璐为完成调查样线走了1500多公里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保护生物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张璐在两年时间里环青海湖进行了8次野外调查,每次调查时间从半个月到2个月不等。她和调查小组的其他成员在青海湖畔徒步行走了1500多公里,跨越1米左右的网围栏3000多次。她的调查数据为后来北京大学研究团队评价普氏原羚的生存现状和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际学者发布倡议:乔治·夏勒紧急建议保护普氏原羚
国际学者发布倡议:乔治·夏勒紧急建议保护普氏原羚

乔治·夏勒,20世纪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之一,2000年联合其他科学家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倡议书:《普氏原羚生存面临危机——对保护这一珍稀动物的紧急建议》,引起关注。他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在2006年与青海省林业局深入环湖地区普氏原羚的主要分布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次考察有力地促进了对普氏原羚的拯救保护力度。

民间环保人士建议更名:中华对角羚之父葛玉修为普氏原羚起中国名字
民间环保人士建议更名:中华对角羚之父葛玉修为普氏原羚起中国名字

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物种,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Przewalski首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采得本种的模式标本,普氏原羚也因此得名。摄影家葛玉修是第一个拍摄普氏原羚影像资料的人,能不能为普氏原羚起个中国名字?葛玉修想。经与几个专家、朋友研究,考虑到普氏原羚为我国所独有,雄性长着一双与其他羚羊不同的相向对弯的黑色环棱状犄角,葛玉修发出了给普氏原羚起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的呼吁。“中华对角羚”既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又具有浓烈的民族情结,还不与国际命名相冲突。[葛玉修微博]

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世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数量稳中有升。目前,仅青海湖地区就分布有普氏原羚696只。普氏原羚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比起它的“明星兄弟”藏羚羊,显得有些“低调”。为了这些草原精灵能继续无忧跳跃,希望人类不要过多地打搅它们的生存环境。

我要留言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