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细节

  • ·时间:5月31日5月28日
  • ·地点:加沙地带海域5月28日
  • ·伤亡:致19人死亡5月28日
  • ·细节:此次遭拦截的船队由3艘货船和3艘客船组成,船上有数百名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士。5月28日

视频报道 更多>>

不支持flash

背景资料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2007年控制加沙地带后,以色列对这一地区实施封锁。“自由加沙运动”先前曾8次派遣船队,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物资。以色列曾5次允许这一组织的船队通过,但去年初结束对加沙大规模打击行动后,以色列禁止任何船只前往加沙。

以色列进攻哈马斯
以色列进攻哈马斯

2008年12月27日,为报复哈马斯,以色列空大规模袭哈马斯目标。[详细]

发表评论 更多>>

登录: 密码:

以色列为何袭击救援船

不是突发事件
不是突发事件

国际救援船队22号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起航时,以军就发出信号说,船队将受到拦截和阻止。但这并没能阻止这支由来自50多个国家的民间组织组成的船队向以色列海防闯关的进程。[详细]

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恶化
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恶化

2008年底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铸铅”行动以来,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开始恶化。在加沙问题上,土耳其的强烈反应甚至超过了埃及、约旦、沙特等阿拉伯国家。[详细]

截船意在扼杀哈马斯
截船意在扼杀哈马斯

哈马斯2007年夺取加沙之后,把自己关在加沙这个“大监狱”里,更有利于以色列进行封锁。以色列此次通过封锁海上人道主义救援通道的方式,无疑要加剧哈马斯在加沙的孤立困境。[详细]

被围困中的加沙

地道工:我们生活在原始时代
  杰哈德据说是加沙第一个用黏土建造土坯房的人,他从野外挖来黏土,制成土坯晾干,用来盖房子,而屋顶则用木材覆盖。[详细]
赛车族:在监狱里狂奔
  拉德万是加沙“赛车族”中的一员。每到周五,在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附近,一群年轻人驾驶摩托在沙丘地带攀爬、俯冲、跳跃,肆意驰骋。[详细]
磕药族:只有吃药才能平静
  为了派遣寂寞和生活的苦闷,扎拉达选择了“磕药”。“曲马多能令我平静,甚至感到快乐。”19岁的扎拉达说,面对记者的注视,目光躲闪。[详细]
哈马斯:死守最后一块阵地
  加沙当地一家人权组织的负责人说,以色列方面的封锁政策收到了与初衷相反的结果,封锁使一部分加沙人别无选择,只能更加依靠哈马斯当局所提供的福利。[详细]

中东乱局来龙去脉

中世纪欧洲盛行反犹主义

公元7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击败东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逐渐成为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西欧的基督教国家曾发动多次十字军东征,一度占领巴勒斯坦地区,但最终被赶走。公元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巴勒斯坦的新主人。平心而论,在20世纪初之前,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对待犹太人的态度,要比基督教徒好很多。[详细]

以色列建国后越打越强

1948年5月14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当天就获得美国政府的承认。第二天,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5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同时向新生的以色列国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英国支持阿拉伯联盟,美苏支持以色列。战争打了15个月,以色列战后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80%的面积。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约旦河西岸由约旦控制,加沙地带由埃及控制。[详细]

马克思的解决方案没被接受

19世纪,随着欧洲大陆民族主义的兴起,犹太人被很多欧洲国家看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异类,“犹太人问题”成为欧洲政治生活中的热点。当时的犹太知识分子中,对谋求犹太人解放的途径,提出了两种相反的方案。以卡尔·马克思为首的犹太人出身的左翼知识分子,认为犹太人应该和本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一同反抗资产阶级的政治压迫,在世界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详细]

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

1964年,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东耶路撒冷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也叫“法塔赫”(Fateh阿拉伯文法、塔、赫,分别是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三个词的首字母)。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不断袭击以色列。1982年,以色列为消灭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攻入黎巴嫩,迫使巴解组织撤出黎巴嫩,同时击败了支持巴解组织的叙利亚军队。[详细]

回顾:五次中东战争 更多>>

第一次中东战争:
巴勒斯坦战争
战争一开始,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数量上比以色列部队略占优势。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约旦“阿拉伯军团”7500人,叙利亚5000人,伊拉克1万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军”和“阿拉伯拯救军”1万余人,合计4万多人。空军装备有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而以色列总兵力只有3.4万人,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什么大炮、装甲车。战争的进程可分为三阶段。[详细]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权。[详细]
第三次中东战争:
六.五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可是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详细]
第四次中东战争:
赎罪日战争
1967年的“六.五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丧失了大片领土,尤其是埃及,在战争中损失更为严重。所以,一心想收复失地。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以双方又进行了两年的“消耗战争”。埃军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的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起,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互派突击队偷袭对方。通过两年的“消耗战争”,埃及深感自己的防空力量薄弱,地面部队的力量也需得到加强,遂决定从苏联购置大量的武器装备。[详细]
第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自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战争背景黎以战争的起因,总的说来,仍是巴勒斯坦问题争端的继续。[详细]

专题内搜索

最新消息 更多>>

视频新闻 更多>>

往期回顾